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新华社记者深入基层,用镜头记录下奋进路上的点点滴滴。
北京是千年古都,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北京也是一座现代都市,随着中国发展不断展现新的面貌。
中轴线是北京老城的灵魂和脊梁,北端为北京鼓楼、钟楼,南端为永定门,北京城也沿此轴线如书本展开。

↑2022年8月16日,一列复兴号高铁列车从位于北京中轴线上的永定门城楼前驶过。
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北京以中轴线申遗为抓手,推进老城整体保护和有机更新,北京老城也在保护中复兴。


↑随着北京积水潭医院新北楼的拆除,站在后海银锭桥上凭栏西望,远处蜿蜒的西山山脊一览无余,著名的“燕京小八景”之一的“银锭观山”再现京城。这是2022年8月31日拍摄的“银锭观山”美景和此前的对比。


↑钟鼓楼区域经整治后成为了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前图为2022年9月18日,市民在北京钟鼓楼广场活动;后图为2014年3月25日拍摄的钟鼓楼广场地面大修场景。
老巷幽宅静树依,三里水巷绕前门……十年来,北京的天蓝了、水清了、公园多了、古建修缮开放了,在中轴线周边,北京的变化为人们所能切身体会。

↑2022年8月16日,游客在位于北京中轴线上的永定门城楼前参观游览。

↑2022年9月18日,游客在北京景山上眺望中轴线景观。

↑2022年8月28日,观众在北京鼓楼一层观看“时间的故事”展览中的光影秀。2019年11月,北京启动鼓楼保护展示工程,经过腾退修缮,这里恢复了券洞历史风貌,成为向公众开放、展示钟鼓楼历史文化的文化空间。

↑2022年7月16日,小朋友在北京市前门商业区游玩。

↑2022年7月6日,市民游客夜游前门商业街。

↑2022年8月16日,两名小朋友在北京永定门公园的南中轴线御道景观区内玩耍。

↑2022年8月16日,人们在北京市东城区三里河参观游览。曾经杂院林立的草厂三里河,如今小桥、流水、廊亭、人家,颇有水乡意境。

↑2022年8月29日,人们在玉河故道北京东城段休闲游览。

↑2022年8月29日,市民在北京钟鼓楼文化广场上休闲健身。
随着城市的发展,北京的中轴线也在“生长”。
沿传统中轴线向北延伸,“鸟巢”、“水立方”、国家速滑馆见证北京成为世界上首个“双奥之城”。


↑前图为2022年9月19日拍摄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比赛场馆国家速滑馆。国家速滑馆是利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曲棍球和射箭项目的临时场地建设而成;后图为2008年8月2日航拍的奥林匹克公园曲棍球场。

↑2022年6月23日国际奥林匹克日拍摄的国家体育场(左)与国家游泳中心夜景。

↑2022年7月9日,在国家速滑馆,参观者和场馆内的“冰墩墩”合影留念。国家速滑馆是利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曲棍球和射箭项目的临时场地建设而成。

↑2022年4月16日,观众在“冰立方”内参观体验。“冰立方”是北京冬奥会全部12个竞赛场馆中率先开放公众体验的场馆。

↑2022年9月11日,市民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南园跑步健身。
中轴线往南,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凤凰展翅,也赋予这条线以新的生机。


↑前图为2022年9月7日,一架中国南方航空公司的飞机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起飞;后图为2014年12月26日,来自附近村庄的村民在北京新机场奠基石旁留念。
点滴之变,汇聚成壮美画卷。未来北京,将续写新的篇章。
监制:邹声文
策划:刘洁郑卫兰红光赖向东王建华
统筹:鱼澜宋为伟
制作:柳文惠
编辑:徐金泉 王化娟岑云鹏
摄影:鞠焕宗 张晨霖 陈钟昊 任超
资料照片:陈凯 罗晓光 史春阳 李慧
技术支持:相昌盛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新华社摄影部制作
编辑:邬嘉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