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绘文丨工夫潮州 绽放中式美学魅力

学习绘文丨工夫潮州 绽放中式美学魅力
2024年06月15日 16:19 新华社

  潮州,一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自古有“岭东首邑”之称,三山环抱,韩江如带,文脉连绵,底蕴深厚。

  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潮州市考察,指出“潮州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支脉”,并殷殷嘱托“要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延续城市文脉,使历史和当代相得益彰”。

  工夫,是潮州人的生活辩证法,极精微又极博大。绣针挑出万千世界,刻刀之下自有乾坤,工夫茶香沁着“和、敬、精、乐”的传统文化内涵。

  17项国家级非遗项目、47项省级非遗项目、139项市级非遗项目……潮州,这片热土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

  潮绣,属我国四大名绣中的粤绣门派,最大的特点是立体垫高,以绣艺精美细致、构图均衡饱满著称,色彩亮丽又具立体感。

  《百子图》潮绣屏风构图饱满、均衡对称,一百位童子或颦或喜、或斗蟀踢球、或敲锣打鼓,形态各异、生动传神,是一幅高贵典雅的民间艺术珍品。

  潮州木雕,源于唐代,工艺技法精巧细腻,尤以多层次的镂通雕技法和金漆装饰手法著称,给人以玲珑剔透,妙趣横生的艺术享受。

  虾蟹篓,是潮州木雕艺术的精华,以多层次镂通雕与圆雕的技法刻画出龙虾、螃蟹与竹篓之间的完美结合,栩栩如生。大处见神见气,小处见巧见精,令人叹为观止。

  从传统瓷瓶到现代生活用瓷再到电子陶瓷,陶瓷业已发展成潮州第一支柱产业。

  通花瓷器镂空可达5层之多,或施于釉上彩绘,或与浮雕、立雕相结合,或配以色土、腐蚀金等装饰,玲珑剔透,娟丽秀美。有的瓷瓣片下水不沉,落地不碎。

  技不厌精,是潮州工艺美术的特点,麦秆画最能体现这一点。

  画中一只孔雀尾巴上的羽毛,就需要剪上万刀。脖子上的羽毛切得细如发丝,活灵活现。这样一幅作品要接近一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泥塑是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三大泥塑中,潮州大吴泥塑别具一格。

  眼前这件泥塑作品,人物神形兼备。以戏剧故事人物组合为主,“塑”说着戏台史书上的悲欢离合。潮州泥塑最大特点是贴塑,匠人先制作好泥人,然后再给它做衣服,压泥成片、褶片成衣,将衣服一层层给泥人“穿”到身上,使人物立体而有质感,最终达到“活起来”的效果。

  潮州,是一座蕴在茶香里的城市。“坐,食茶。”这是潮州古城最入耳的一句话。寻常人家,一方茶台,两招“关公巡城”“韩信点兵”下来,三杯茶摆好,香气氤氲,最抚凡人心。

  潮州工夫茶是中国茶艺文化的典型代表。2022年11月,潮州工夫茶艺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潮州工艺十分讲究,不惜材料、不计工时,特色浓馥,贯穿于潮州人整个社会生活之中,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对讲究与精细的继承,是潮州文化精神的物化形式,是中华文化向世界传递中式美学魅力的重要媒介。”潮州文史学者陈贤武说。

  韩江奔涌,潮水往复,弹指千年,风华正茂。历经千年时光,古城非遗正青春。站在古城门口,我们依然能聆听到风中诉说的千年古韵和对艺术永恒的追求。春来秋往,工夫融入潮州人的生活中,古城在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荣光更盛,我们也在不断用非遗书写中式美学的崭新华章。

  监制:胡国香

  终审:于卫亚、姜晨

  记者:毛鑫

  设计:王宇轩、聂毅

  编辑:王晶晶、王文源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

  新华社广东分社

  联合出品

责任编辑:宣远兵

潮州市泥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