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 | 免费邮件 | 用户注册 | 网站地图

面对挑战,充满激情
诺基亚8210巡回展
 
IBM“拓展明天”电子商务研讨会北京8.16深圳8.18上海8.22马上点击注册我们将为您预留座位 
新闻中心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北京青年报 > 正文
您还可以通过
新浪点点通软件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2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甲午之败 亡国之祸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08月14日14:31 北京青年报

  光阴荏苒,岁月流逝,历史永远地过去了,但历史也永恒地存在着,它联结着过去和未来。在当代人的血脉中流淌,无法忘记的是血与火、生与死交织的日子。为今日的幸福与明日的更加美好,让我们走进历史,翻开中国军民抗击英、俄、日、美、法、德、意、奥八国联军侵略战争的一页,去领略那英勇悲壮,令人震撼的一幕。

  -甲午战败中华民族危机空前加重

  十九世纪末,中华民族危机空前加重,被列强瓜分豆剖之局势触目惊心。造成这个新局面的直接原因是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利。在甲午战争前,西方列强还不能真正窥测出大清帝国的虚实,中国购兵舰、修军港、编练北洋海陆军,一度被西方国家看作是远东最强大的国家,因而列强认为日本不可能取得战争的胜利,然而清帝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彻底地暴露了它的腐朽与软弱。从此,大清帝国在西方列强眼中的地位一落千丈,他们立即掀起了一片瓜分中国的喧嚣。中国的战败使帝国主义列强欣喜若狂,他们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鼓吹立即采取实际行动。

  -列强瓜分中国局面的形成

  公元1894年是农历的甲午年,就在这一年日本对中国不宣而战。此时的大清帝国,确实也已内外皆朽了。而甲午海战的惨败却使列强清楚地看到中国不再是一个大国,而是一个奄奄待毙的“远东病夫”。各帝国主义国家纷纷前来,要瓜分这个“病夫”的“遗产”。最终,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各国之间经过许多明争暗斗,取得了一定妥协。

  1895年日本武装占领了台湾,1899年又强“租”了福州。法国通过逼签界约,割占了中国云南边疆。沙俄则通过1896年的《中俄密约》,将魔爪伸进中国东三省的腹地。而1898年9月英德两国资本家达成协议,规定长江流域等地为英国的“利益范围”,山东等省为德国的“利益范围”。1899年4月,英俄两国的政府达成铁路协议,英国承认长城以北是俄国的势力范围。而后起之秀的美国则于1899年9月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在承认各国在华势力范围和特权的同时,要求享有均等的贸易机会。

  经过激烈的斗争和相互妥协之后,中国的锦绣河山被划分为各国的势力范围。对于这种危险,清政府表现得软弱无力,这就是所谓的腐而朽!腐而败!

  -英俄共同控制

  中国华北大门

  1897年,当德国侵入胶州时,清政府急忙向沙俄求救,沙俄因而乘机欺骗清政府说让中国指定一海口,可让沙俄军舰停泊在此,以显示中俄联盟之证。自此以后,沙俄一面调派军队准备强行登陆,一面对清廷重臣进行重金收买和贿赂,在沙俄的恫吓和收买下,清政府先后与俄国签订了《旅大租地条约》和《续订旅大租地条约》,当沙俄侵占旅大的野心暴露出来后,清政府对沙俄感到十分失望,因而产生了利用英国力量以遏制沙俄的幻想,因而当英国提出租地要求时,清政府立即答应,于是双方在1898年7月签署了《订租威海卫专条》,威海卫(约当今威海市及其所属地方)又成为了英国的租借地,英国侵占威海卫后,形成了在渤海湾上和沙俄对峙的局面。中国华北的大门渤海湾,从此便处于英、俄的共同控制之下。1898年2月,英国又以与清政府交换照会的形式,强迫清政府保证“不将扬子江(长江)沿岸各省”“让与他国”,表明长江流域是英国的势力范围。

  -资产阶级维新

  运动的失败

  德国强租胶州湾的事变发生后,全国形势极为紧张。由帝国主义掠夺和瓜分而造成的深重的民族危机,进一步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中国各阶层人民掀起了广泛的反侵略反瓜分的斗争和爱国救亡运动。其中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尤为显著,他们组织学会,提倡西学,宣扬从西方资产阶级学来的自由、平等、民权、立宪、议院这套办法,给予封建主义的统治秩序以猛烈冲击。但是,这种变法是清廷掌握实权的慈禧太后所不能容忍的。于是,她于1898年9月20日查抄了光绪帝的寝室,将他囚禁于中南海的瀛台,并将杨深秀、杨锐、林旭、刘光第、谭嗣同、康广仁等六人杀于北京菜市口刑场。维新运动就此这样夭折了。

  维新派希望通过皇帝和帝国主义的帮助实现变法图强的主张,是行不通的。他们的悲剧在于他们的眼里根本没有人民群众。他们的鲜血,堵死了改良主义的死胡同。谭嗣同在就义前曾叹道:“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戊戌维新的失败,说明了改良主义道路不能救中国。这也使帝国主义各国更加放开胆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

  -义和团反帝爱国

  运动的兴起

  在戊戌变法失败以后,资产阶级在国内的变法运动暂时沉寂下来,但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反帝斗争却没有停息,它在1900年发展为波澜壮阔的义和团运动。1898年10月山东冠县义和拳首举义旗,揭开了义和团运动的序幕,很快蔓延到北方几省和东北地区,并且波及到南方。

  它是数十年来波及全国的反洋教斗争的继续和发展,也是甲午战后人民群众反瓜分斗争的总汇合。在它散布的许多传单和揭贴中,主要是痛斥外国的宗教侵略和瓜分中国的罪行,申明自己斗争的正义性和爱国保国的决心。它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挽救民族危亡的紧迫愿望。正是因为如此,义和团在社会上受到了广泛的支持,并迅速得到发展。

  一百年前(1900),世界各帝国主义强国勾结在一起,对中国发动了一场大规模侵略战争———八国联军战争。

  甲午战争后,日本强占了中国大片领土。欧洲列强纷纷效尤,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准备瓜分中国。一些爱国的中上层人士发动了戊戌维新运动,希望通过内部改革振兴中国,避免瓜分,但遭到当权集团的镇压而失败。广大下层群众和部分爱国士绅则掀起了群众性的义和团反帝运动,直接与侵略者对抗。

  清政府遵照帝国主义的旨意对义和团进行压制和武力镇压,不仅未能奏效,反而激起了群众更强烈的反抗。骄横的帝国主义决定直接派兵到中国进行镇压。外国军队大举侵入中国,不仅促使中国人民把斗争矛头更加集中指向侵略者,就是一贯惧外媚外的清朝统治集团也不得不为维持自己的统治权利而进行一定程度反抗,暂时停止对义和团的镇压,并与义和团合作抗敌。

  战争初期,前线爱国官兵与义和团协同作战,在天津一带阻截敌军近一个月之久,并杀伤了大量敌军。仅敌军对天津城发动总攻的一天中,守城军民(主要是义和团和清军非主力部队)就杀伤敌军七八百人,约占参战敌军的七分之一左右。一位外国军官惊呼:“我曾经见到过世界各地的战斗,但从来没有见到过像对付这些未经训练过的中国人更为艰苦的战斗。”

  但是,掌握反侵略战争领导权的清政府却没有坚持抵抗的勇气,而是一面被迫抵抗,一面以各种方式向敌方乞和。李鸿章、张之洞、刘坤一、袁世凯等手握重兵的督抚更是坚决反对抵抗,并与侵略者达成“互保”协议,向侵略者承诺在自己的辖区内镇压反帝活动,保护外国利益。这时的侵略者正在集中兵力进攻天津、北京。

  侵略军攻占天津后,又增调兵力,向北京进犯,于8月14日攻占北京。清廷仓皇出逃。至此,清王朝对反抗侵略已完全失去信心,一意求和。为了讨好侵略者,慈禧在逃亡途中下令恢复对义和团的镇压,侵略者见清政府已无心抵抗,态度更加骄横,提出了极其苛刻的议和条件。

  慈禧则公开提出“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卖国方针。1901年9月7日,清廷签署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中国爱国军民英勇顽强的反抗斗争未能挽救中国战败的命运。但这种斗争绝不是徒劳无益的,它使侵略者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人民反抗侵略的顽强斗志和极大的斗争潜力,迫使其侵略野心不得不有所收敛。

  北京陷落后,一些侵略者鼓吹趁机瓜分中国,但一些对这场战争进行了冷静思考的侵略者则予以反对。他们认为,虽然腐朽的清王朝已无力阻止外国的瓜分,但是瓜分之后如何对富有反侵略斗争精神和斗争能力的中国人民实行统治,确实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英国侵略分子赫德也警告说:“中国如被瓜分,全国就将协同一致来反对参与瓜分的那几个外国统治者。”战前,英、法、德等西方列强曾积极准备瓜分中国,但战后却基本上放弃了瓜分的计划,决定继续维持中国半独立的地位。俄国、日本虽仍想瓜分甚至独占中国,但却受到西方列强的抵制。在清政府放弃抵抗、外国军队已深入中国腹地的情况下,中国得免于亡国和瓜分,主要应归功于中国爱国军民英勇顽强的反侵略斗争。

  这场反侵略战争也大大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战争进一步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也进一步展示了群众中蕴藏的巨大威力。下层群众抛弃了“扶清灭洋”的口号,举起了“扫清灭洋”的大旗。资产阶级革命派中的一部分人也开始把目光转向下层群众,到群众中去寻找力量。原先相互隔阂的两股力量开始相互接近,逐渐汇成一股巨大的革命洪流。

  1900年8月,正当侵略军为攻占北京欢呼狂饮时,对中国了解颇深的赫德却从对这场战争的思考中敏锐地预感到历史将转向不利于帝国主义的方向。

  他在一篇为英国统治阶级提供咨询的文章中写道:中国人的目标是“使中国摆脱外国的欺凌、毒害和侮辱。这些目标将被今天的自发自愿运动的参加者的儿子或孙子牢记在心,向前推进,并且十之八九会由他们使用其它武器去实现。”“迄今为止,中国人作为军人并没有放出光彩;但是他们之中有的是勇敢的人,而这些人的数目将来还要增加。”“无论如何外国人决不能期望永远保持他们的治外法权地位以及中国被迫让与的那种种通商条件。”“外国的发号施令有一天必须停止,外国人有一天必须离开中国。”“公元2000年的中国将大大不同于1900年的中国!”历史的发展远远超出了赫德的预料,但赫德上述语言的基本点仍然是正确的。2000年的中国的确大大不同于1900年的中国!

  当我们为今天的中国自豪时,应该以崇敬和感激的心情缅怀当年那些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为反抗侵略浴血奋战,令瓦德西、赫德等深感畏惧的无数平凡的先辈!

  -文/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林华国教授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洋照相机下的庚子事变(2000/08/14/ 14:11)
八国联军进军北京的路线上如今建起开发区(2000/08/14/ 14:06)
“国耻百年祭”推出系列活动(2000/08/14/ 14:03)
前驻英文化参赞:八国联军侵华老相册是一本活的历史(2000/08/14/ 14:01)
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专题
 新浪推荐
读新浪新闻 得手机大奖
新浪奥运专题网站
趣味心理测试
2000高考专栏
马明宇登陆意甲
沪深股市2000年中报
网上学电脑学上网
千年奥运 精彩珍藏




新闻查询帮助及往日新闻

新闻中心主编信箱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