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城高考为何不能独秀全省?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5日09:39 合肥报业网-江淮晨报 | |
合肥晚报2005年高考录取工作已经结束虽然人们关注省会城市高考录取情况的热情一如从前但真正可靠的数据也依旧只能为少数人士所掌握“天机不可泄露”,于是,人们只能从外围,从某一类有代表性的中学,从各种媒体的报道来分析和推测省会城市高考的大致情况。综合各种途径的“小道消息”,有人爆出新闻:不少省会城市在今年高考本科整体录取人数增加的情况下,二本达线率并未增加或与往年相比无多大起色,和同处一省的其他兄弟城市相比并未显示出优势,与省会城市的地位和资源优势不相称。这种省会城市的高 校长耗在建设里 有人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那么,省城高考落后全省的败状,能否视为省城校长的败笔呢?这些年来,省城各校纷纷亮出了“打造一流”的办学目标,如此,硬件建设自然也就成了实现“一流”目标的最可视的形象工程,一个比一个高大,一个比一个现代化的实验楼、科学馆拔地而起,一个比一个上规模上档次的运动场、健身房现身校园,电脑房、语音房、美术间等一应俱全了,还要校园电视台、校园影剧院……难道这些不需要吗﹖然而一个身心都耗在项目申批、证件申办、资金申拨等过程中的校长,还能有时间和精力在教育教学上发挥他的领导艺术吗?一个全部家产都掼在建设里甚至为此而债台高筑的学校,还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吗?我无意反对学校建设,我只是沉重地感到,论证使用效率,调控建设步伐,减少负债指数,突显教学中心地位,这该是我们省城的教育管理者尤其是校长们需要重视的问题了,那些仅为展示形象,传达声音的校园电视台之类的,还是不建或缓建为宜,否则,被沉重债务、繁杂事务压下的,恐怕不仅是我们的高考本科达线率,也将是我们整个教育的质量! 教师困在禁令中 有人认为,省城学生考不好,与老师们忙于家教,不敬业难脱干系。如果说这种说法正确,那也该探讨一下,令教师利令智昏、职业精神丧失的家教为何能够盛行于当今。有人说,补课禁令没有禁住补课,倒是繁荣了家教市场。此说不无道理。但凡一线教师都很清楚,通过延长教时,加大训练量的系统的、规律的、劳逸结合的补缺补差,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的确有效。然而各种级别的补课禁令都是无任何弹性的,高一高二不允许补课,高三也不例外。这些年来,省城高考老是垫后,学校的压力相当大,于是不少学校开始偷偷摸摸或变着花样补课,尤其是高三毕业班。然而,省城发达的舆论总是群起而攻之,使得补课往往无果而终。除了舆论,还有各种监督的眼睛盯着教育。总之,你只要拖课补课,延长教时,大题量布置作业,就会很快被人举报,不及时摆平还会被曝光处罚。利剑之下,即使再有敬业精神的教师,还敢明目张胆地违规操作吗?然而,就在我们中规中矩,不敢或东躲西藏的时候,县中、乡中却在堂而皇之地执行着另一张包括周六补课和晚自习在内的作息时间表。 学生荒在“自由”里 笔者到过不少县中和乡村中学,发现那儿的作息多半是这样的,早晨5:30起床,6时开始早读,上午4节课上至11:30,下午2:00到5:40再上4节课,晚上6:40至9:40还要上晚自习,老师坐班辅导督促。双休日,学校起码安排一天上课,寒暑假还要分阶段补课。省城呢?作息至少推迟一小时,而且大多少了晚自习、周六和寒暑假补课的内容。对比中可以看出,地方中学确实抓得紧,而且老师学生联动,从早自习到晚自习,都有老师坐班。这样,既可督促学生学习,又能随时加以辅导。而省城中学则按国家规定的时间上课下课,倡导自主学习,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自由支配。但如果学生自己抓得不紧,时间就过去了。再说,农村的孩子只有上学一条出路,所以拼命苦读,一个礼拜天天看书也不要玩,而省城孩子学习的原动力相对不足,没有借高考来跳农门的问题,缺乏刻苦精神。城市干扰学习的因素多,如歌星演唱会、体育比赛、上网游戏等,这些全国各个城市都存在的“通病”,使省城考生考不过农村中学学生就不难理解了。 家长蒙在家教中 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学生乐,可家长忧,家长怕孩子浪费了时间,耽误了学业,影响了前程,于是,他们坐不住了,主动到社会上为孩子报强化班、培训班,请名校的名师或大学生做家教。每逢双休日,人们都可看到穿梭于全城的补课大军。而一些名校的名师也瞄准了这一市场,乘机租房授课或在家私设讲堂,一时间明的暗的高考强化班铺天盖地。然而,这些让家长迷信的短训班和家教,时间毕竟是短暂的,教给的知识毕竟是零碎的,基础不好的同学很难获得成串的知识,形成综合的能力,结果,往往是浪费了自修、思考、作业的宝贵时间,还冲淡了在校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课内不学课外补,拣了芝麻丢西瓜,可怜天下父母心,白银大把往外花……这是上家教失败后的痛苦总结。 专家飘在想象上 说实在的,省城的教育专家是很敬业的,这些年来,他们声讨应试教育,口诛笔伐,呼吁素质教育,振振有词,规划高招前景,头头是道,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更是大胆创新,锐意进去,开创了理化考试开卷的国际先例,在他们的引领下,省城素质教育活动,有声有色,轰轰烈烈,吹拉弹唱,沸腾一片。然而,我以为还应该务实一点才好,理论研究要多联系当前高考的实际多关注高考失败者的痛苦。高考是不完美,但它毕竟是目前国家选拔人才的甚为珍贵的一方净土,在这里,“公平”和“竞争”唱主角,“关系”和“特权”难现身。毋庸多言,在目前社会不良风气依然存在,在各类学历证书都可造假的情况下,我们就鼓动学生一厢情愿地拒绝选拔考试中的残酷“竞争”,那不是太早也太不负责任了吗?再说,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就一定矛盾吗?“独木桥”上难道就不能展现坚韧意志、诚信品格、文化修养、知识底蕴、想象思辩、借鉴创造、诗情灵感、人生经验等“综合素质”?因此,我恳请我们的专家还是少谈些素质教育的美妙,多研究补课和家教的道道,须知耐心的疏导、科学的指导、规范的领导比冷冰冰的一纸禁令,可能要实际的多。眼下应当实事求是、机智灵活地指挥全省的中学教学“大合唱”,唱出大好的“今天”来!·本报通讯员谢永发·(来源:合肥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