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千古帝王家:郑欣淼谈故宫博物院成立80周年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8日17:41 国际在线 | |
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 故宫博物院1 紫禁城全景 昔日千古帝王家 今天公民博物馆——郑欣淼谈故宫博物院成立80周年 国际在线报道随着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第一声嘹亮的打夯号子,故宫这座占地72万多平方米,建有9900余间宫殿房屋的庞大建筑,在风雨飘摇中度过了漫长的600年。在这600年里,她见证了两代王朝的兴盛与衰败,目睹了24位帝王或豪气或懦弱的内心;在这600年里,她饱受过战乱,经历过焚烧,更遭受过外族的蹂躏。自从冯玉祥将军将废帝溥仪赶出故宫从而成立故宫博物院到今年,故宫博物院已经走过了整整80年的风雨路。80年,对于故宫的历史来说只是沧海一粟,但正是这80年,故宫却发生了极其重要的变化:从皇家的深宫禁苑变成普通百姓游览观光的博物馆。我们相信随着我国国力的日趋增强,随着国家对故宫的保护力度越来越大,这座中国人民的精神象征肯定会再活600年、6000年……肯定会再演绎出更振奋人心的新故事……所以在这举国同庆的日子里,我们专门采访了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先生。 郑欣淼,男,汉族,陕西省澄城县人,1947年10月生,中共党员,西北大学党政专修科毕业。2002年9月任文化部副部长、文化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2003年9月兼任故宫博物院党委书记。 80年辛苦风雨路 记者:郑院长您好,今年是故宫博物院成立80周年,首先向您表示衷心的祝贺!自冯玉祥将军将废帝溥仪赶出故宫从而成立故宫博物院到今年,故宫博物院已经走过了整整80年的风雨路。这80年,故宫博物院经历过挫折,也面临过各种机遇,您能为我们具体谈谈故宫博物院这80年的历史吗? 郑欣淼:故宫博物院是在反对废帝溥仪复辟的激烈斗争中由社会进步人士坚持力争并倡议成立的,成立后又受到北洋军阀的百般干扰,经历了艰难的岁月,本身有着不平凡的历程。1928年故宫博物院由国民政府接管,直属国民政府。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为了保护中华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故宫博物院数十万件文物分五次南迁到南京。抗日战争爆发后,又分三路西迁至四川,历时十余年,行程数万里,经历艰苦卓绝。 记者:我们知道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故宫博物院中的一部分文物被运到了台湾,1965年在台北近郊外双溪建立了“故宫博物院”。很多人认为,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相比只有建筑,没有文物。对于这一说法您怎么看? 郑欣淼:这个问题老百姓在认识上有点误差,其实北京故宫不仅藏品远远多于台北故宫,而且总体上精品也多于台北故宫。首先,故宫博物院成立之前,废帝溥仪将1200余件书画精品、古籍善本和大量珍宝盗运出宫。新中国成立后,其中相当部分重新回到了北京的故宫博物院,如《清明上河图》《韩熙载夜宴图》《五牛图》《伯远帖》《中秋帖》等。其次,1933年故宫南迁文物共13491箱,但北平故宫本院所留文物仍相当多,其中有不少是珍品,沦陷期间继续清点未曾登记的文物,并征集了一批珍贵文物。南京政府曾下令马衡院长选择留平文物精华装箱,分批空运南京,马院长虽将珍品编目造册报南京,但以各种理由推延装箱,后来一箱也未运走。南迁文物后来运台2972箱,占南迁箱件数的22%,当然多是精品。其实留下的78%中精品也相当多。国民党向台湾运文物,因战争形势突变只运了三次,第三次拟搬运1700箱,由于运输舰舱位余地有限,加之仅有24小时装船时间,结果只运出972箱,另728箱也留在了内地。最后,两岸故宫文物藏品构成上稍有不同。运台故宫文物约60万件,其中清宫档案文献38万件册,善本书籍近16万册,器物书画5万余件;加上抵台后征集的文物,总计65万余件。北京故宫原有明清档案800万件,善本特藏50多万册(件、块),器物书画100万件,总计达960万件。1980年明清档案划出,成立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又将包括部分宋元版书在内的14万册宫廷藏书拨交国家图书馆及一些省市和大学图书馆。现北京故宫有藏品150余万件,其中1949年后征集24万多件,80%以上仍为清宫旧藏。 记者:新中国成立后,故宫博物院又经历了哪些发展呢? 郑欣淼:新中国的成立,使故宫博物院有了稳定的发展环境,各项工作全面开展:为了改变紫禁城破败面貌,大力整治内外环境,清除垃圾,进行了一系列古建筑修缮工程;清理、鉴别、分类和整理藏品,建立统一账号,设立文物库房;努力征集文物,丰富原仓;设立保管、群工、古建等部门,建立和健全规章制度;成立学术工作委员会、文物鉴别工作委员会、编辑工作委员会、文物收购委员会等组织;做好古代艺术品的陈列及宫廷史迹的陈列;引进大量人才…… 记者:“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的很多行业都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故宫博物院此时有没有受到影响呢? 郑欣淼:“文化大革命”对故宫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文革开始后,故宫博物院停止开放,各项业务工作陷于瘫痪状态。1971年7月恢复开放后,由于“左”的思想路线的干扰,陈列等业务工作仍无大进展,学术研究也处于停顿状态。 记者:有人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故宫博物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您怎么看这一观点? 郑欣淼: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宣告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故宫博物院也如沐春风,得到了快速发展。1979年恢复《故宫博物院院刊》;1980年创刊了以发掘展示宫廷历史文化为核心内容的文化艺术性杂志《紫禁城》;1981年成立了出版工作委员会;1983年建立了紫禁城出版社。这一切都为故宫学术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形成了比较浓厚的有利于学术发展的氛围,且许多老专家勤奋撰述,成果迭出,出现了一批著作集中出版的小高潮。上世纪90年代以后,故宫博物院成立了“中国史学会清代宫廷史研究会”及中国紫禁城学会。这两个学会成立有重要的意义,使故宫研究的力量从故宫博物院扩大到更多的相关机构与专家学者。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给学术研究带来了新鲜的空气和力量,使研究成果不仅数量上明显增多,而且扩展了研究的视角。并且随着故宫博物院对外交流的增加,许多研究人员的国外讲学,参加学术研讨会或当访问学者,增加了专业知识,开阔了学术视野,提高了研究能力。可以这样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故宫博物院的今天。 2 80周年院庆活动 记者:故宫博物院80年华诞可以说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件,国内外很多人士都非常关注此事,针对这一盛事,故宫博物院方面有什么纪念活动吗? 郑欣淼:为了纪念故宫博物院成立80周年,我们安排了主题为“保护世界遗产,弘扬中华文化”的一系列纪念活动。其实从2004年,我们就已经开始了一些活动,例如向全社会公开征集故宫博物院院徽设计,进行故宫整体视觉标志形象设计,最近已正式发布了院徽和80周年院庆专用标志;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拍摄的总长度达2800多分钟的百集电视文化专题片《故宫》,今年10月将首播12集精华版,每集50分钟,这是故宫历史上最重要、最全面,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一次拍摄,它所反映的故宫,许多是人所未知的,相信会给观众带来惊喜;去年10月,我们还在紫禁城里举办了以“文明对话”为主题的全球40多位著名摄影家300多幅优秀作品展,举办了国际摄影论坛,在故宫进行摄影创作活动,正式拉开了纪念故宫80周年活动的序幕。 记者:那今年将举办哪些纪念活动呢? 郑欣淼:今年举办的重大活动,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展览,5—7月在午门举办《太阳王路易十四——法国凡尔赛宫珍品展》,中法两国总理共同为展览揭幕;8月在武英殿举办《清宫文化典籍特展》,9月在午门举办《瑞典收藏中国陶瓷珍品展》,以及在神武门举办《首届中国当代名家书画收藏展》。另外,带有原状式陈列的慈禧生平展、清宫戏剧文物展以及清宫车马轿舆展等都已开展或即将开展。二是举办多个国际性学术研讨会。与国家清史编撰委员会合作召开的“故宫博物院80华诞纪念暨国际清史学术研讨会”就在8月下旬举行,这是中国社科界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国际性会议。10月份的“紫禁城古建筑”“中国古书画”“中国古陶瓷”三个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同时召开,以及设在延禧宫的故宫古书画研究中心与古陶瓷研究中心的正式挂牌成立,既是纪念活动的高潮,也是故宫研究迈入新阶段的标志。三是出版。已历时10年的《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藏全集》60卷全部出齐;宣传介绍故宫的近70万字的《紫禁城志》以及《故宫博物院80年》《故宫博物院年鉴(2004)》“故宫珍品”(分建筑、珍藏、典籍三卷);出版了纪念向故宫捐献文物的《捐献铭记》及郑振铎、马衡等专集;一些故宫专家学者的文集以及“故宫文丛”“紫禁书系”“故宫品位”系列丛书也得以出版。四是其他重要活动,在景仁宫办捐献文物专馆,把80年来向故宫捐献文物的人的名字刻在墙上,永远纪念;举办主题是《新世纪,博物馆的机遇与挑战》的中英法日美博物馆馆长紫禁城对话等等。 “铁三角”难题的解决之道 记者:我们知道为了庆祝故宫博物院成立80周年,博物院除了举办了一系列的庆祝活动,还对故宫进行了一系列大规模的修缮工作。听说试点工程武英殿的修缮工程已经完工了? 郑欣淼:是的。故宫这次大修从2002年开始,到2020年结束,历时近19年,整个费用达19.5亿人民币。这也是自清朝后第一次进行这么大规模的修缮。 记者:故宫的古建筑已经几十年没有进行大规模修缮了,在许多传统材料、传统工艺已经失传的前提下,我们是如何解决古建筑修缮中最关键的“铁三角”——木、瓦、油(颜料)的难题的? 郑欣淼:皇家宫殿的建筑体量一般都很大。武英殿里最大一根木架梁的原料需要一根12米长、直径1.15米的一级红松,我们现在是不能满足这一需要的,只得靠使用钢芯这一办法解决问题。 记者:听说木料的干燥程度也是一个难题。 郑欣淼:是的,故宫的备料工作从大修前便开始了。目前北京市场上的木材含水率偏高,恐怕能用的木材“找不出一两千立方米”。所以我们提前准备。 记者:武英殿的琉璃瓦是全部更换吗? 郑欣淼:武英殿的琉璃瓦并非全部更换。釉面破损超过50%,或者出现裂纹的瓦才会被换掉,此次武英殿大修更新了近一半的琉璃瓦。因为近些年仿古式建筑一直很热,所以北京周边有不少生产琉璃瓦的厂家。故宫专家经过仔细考察确定了几家生产厂。为故宫生产的琉璃瓦有单独的样式要求,都是手工加工。瓦胎的土料都是来自门头沟。修好后的武英殿色彩鲜亮。但修缮所使用的颜料已经不是传统的矿物质颜料。目前所采用的是化学颜料。两相比较,化学颜料在质感上发轻发飘,而且颜色的鲜艳、润泽都不及矿物质颜料保持得长久。 记者:一提紫禁城,人们联想到的第一个形容词就是“金碧辉煌”,听说故宫房檐上的各种图案都是用黄金贴成的? 郑欣淼:你说的是“贴金”,就是把黄金压成薄薄的金片,在房檐上贴出各种图案。这也是修缮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武英殿原用金箔的厚度是0.12微米。但按照这个厚度,用现在的金子打制出的金箔贴上去之后,容易老化、变色,甚至破损、脱落。专家们把金箔的厚度增加到不低于0.15微米,才使问题得到解决。 故宫宝物知多少? 记者:对于故宫,大家最关心的恐怕就是故宫里究竟藏着多少宝物。听说故宫博物馆正在进行清查文物藏品的工作? 郑欣淼:是的,彻底弄清文物藏品的家底,是几代故宫人持续为之努力的一件大事,也是目前有待完成的一项工作。故宫博物院正在制定规划,决定从2004年至2010年,集中七年时间,对全院藏品及所有库房、宫殿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清查和整理。据初步估计,经过清理,按照国家关于文物藏品的标准,故宫院藏文物总数可从现在的近百万件增加到150万件以上。 记者:我们知道故宫博物院以前已经进行过四次清查,那为什么还要进行这次清查工作呢? 郑欣淼:经过几代故宫人的整理、鉴别、分类、建库等,现在基本上做到账目比较清楚、管理制度逐步健全。但是,由于宫廷藏品及遗物数量巨大、种类繁多、贮存分散,以及过去对文物认识的局限性等原因,虽进行过多次清理,仍存在某些文物账物不相符合、大量重要的宫廷藏品未列入文物、一些库房尚待进一步清理等问题,而且至今院藏文物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所以我们需要进行这次大清查工作。 记者:您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这次彻底清查故宫博物院文物的工作内容吗? 郑欣淼:故宫博物院这次文物藏品的彻底清查,包括点核、整理、鉴定、评级等一系列工作,具体来说,主要有八方面的内容:一、继续完成90余万件文物账、卡、物的“三核对”任务。二、审慎地整理“文物资料”。“文物资料”是故宫博物院当年评定文物等级时,对于认为不够三级文物而又有着文物价值,即介于“文物”与“非文物”之间藏品的称呼,大约10万件。这次清理中,对这10万多件资料要进行认真的整理、鉴别,凡是够文物定级标准的,都应登入文物账并进行定级。三、对未登记、点查的藏品彻底清查。四、在全面清理中重视发现文物藏品。五、把图书馆应列为文物的善本、书版等归入文物进行管理。六、解决文物藏品的统一管理问题。七、编印文物藏品总目及珍品图录。八、结合清理做好文物的鉴别定级。相信这次的清查对我们进一步认识故宫的文物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记者成娟 张脉峰/撰文 唐卫/摄影)来源:现代文明杂志 3(来源:国际在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