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新春走基层】白山林海里的“生命之舟”

【新春走基层】白山林海里的“生命之舟”
2019年01月18日 18:47 央广网

  在巍巍长白山脉,莽莽林海雪原中,40多年来一直往返运行着一辆黑色的水槽车,为浑白线偏僻的火炬沟、影壁山、砬子河、珠宝岗等17个工区、8个车站500多名职工家属,以及附近的2100多户居民运送生活用水,40年累计往返运行了160多万公里,被当地人誉为白山林海里的“生命之舟”。

  春节前夕,记者来到了地处长白山脚下的通化车务段泉阳车站,只见一派忙碌的景象。三名调车人员正踏着厚厚的积雪指挥机车去挂一辆“水槽车”,一名职工在水槽车上部加固“人口盖”,一名职工在检查水槽车下部的水栓。正在一旁指挥作业的站长辛跃红告诉记者:“一直在忙着调动水槽车,过年了老百姓用水量大,我们得把沿线的水窖装满,过年了保障老百姓得有水喝。”

  1975年1月,浑白线建成通车后,由于海拔高,地质状况复杂,摆在沿线铁路职工家属面前最大的困难就是没有饮用水。为解决浑白线沿线职工家属吃水难,当年5月,原通化铁路分局为每个缺水工区和车站修建了水窖。以泉阳站为中心,每周二四六往白河方向开行水槽车,每一三五往松树镇方向开行水槽车,一开就是40年。

  58岁的贾林是车站值班员,在站里已经工作了31年。他给记者讲述了这些年的工作历程:“刚上班时,最难干的活儿就是上水、送水活儿。夏天活儿好干,冬天老式水槽车,上盖封闭不好,调车组上水时容易把身上沾上水,天儿特别冷都直接冻成冰坨,棉衣棉裤、胳膊和腿都伸不开。我记得有一次一个老同志,手扶着扶手,手冻住了不知道,下车时手往下一拿,把手掌的皮掀掉了;还有一次在调车作业中冬天,站在水槽车的走行台上,鞋就粘上了,下来的时候下不来了,光着脚丫着把活儿干完。”

  记者跟随送水车来到了距泉阳站18公里的影壁山乘降所。今年60多岁的王树忠告诉记者,1971年铁路建成通车后,因为当时因交通不方便,工区里的25名职工家属及周边的40多户居民,吃水要到一公里以外的小河去挑。直到有了水槽车,每三天来送一次水,大家出了家门口就能挑到甘甜的水了。

  近几年,随着铁路实施集约化生产经营,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沿线工区、车站的职工家属和附近居民越来越少了,水槽车开行的次数也随之逐年减少。现在每月仅开行3趟,这趟白山林海里的“生命之舟”也将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

责任编辑:邹少欢

长白山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