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五周年记:京津冀协同发展成就斐然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五周年记:京津冀协同发展成就斐然
2019年02月26日 13:57 新浪新闻综合

  原标题:京津冀协同发展成就斐然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这不仅是两市一省的三地发展战略,也更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实际问题。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在他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全面深刻阐述了其重大意义、推进思路和重点任务,提出了“七个着力”的重要要求。2015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京津冀的功能定位、协同发展目标、空间布局、重点领域和重大措施,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行动纲领和基本遵循。这一战略,始于一域、意在全局,既解近忧、更谋长远,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的关键一招。历经五年扎实推进,成绩斐然,五年来的精心布局、周密设计、科学指导、系统推进,贯通着全局性、根本性的战略思维,彰显的是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的战略智慧。

  一、回首过往,在探索拼搏中成就非凡

  从2014年2月到2019年1月,京津冀协同发展可谓是走过了极不寻常的五年,京津冀三地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推动京津冀全面深化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积极推动一批重大改革创新和试点示范事项在京津冀相继落地,协同发展成效显著,无论是非首都功能的大力疏解、北京“大城市病”的着眼破解,还是通州副中心和雄安新区这“两翼”的规划建设,都向世人展示了三地的巨变,让人们看到了三地潜在的巨大发展空间。

  这五年,区域创新发展成果显现。创新包括产业升级、腾笼换鸟,创新政策规划和体制机制,出台《关于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等一批框架协议。京津冀区域创新发展指数持续平稳上升,创新的氛围良好并持续升温,科技创新体制改革不断升华。在创新投入方面,区域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而且三地差距明显缩小。在创新产出方面,区域每万常住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成倍增长。

  这五年,区域协调发展稳步推进。持续推进交通、生态、产业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制定重大项目滚动计划,促进合理有效投资建设。首都地区一大批“断头路”“瓶颈路”正在打通。在构建区域生态环境监测网络、预警体系和协调联动机制、加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上有了重大进展,启动了“京津冀环境执法联动工作机制”。在产业升级转移方面,北京市“瘦身提质”“高精尖”经济结构逐步构建,天津市“强身聚核”,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河北省“健身增效”,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这五年,区域绿色发展出现积极变化。环境改善是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的重要目标。加强联防联控,坚持不懈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区域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高。探索建立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的应急联动、机动车联合监管的区域协作机制,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加快推进雄安新区生态环境保护,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五年来,区域开放之门越开越大。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充分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格局,京津冀地区对外开放从“大进大出”“引进来”向“走出去”、全方位高水平开放转变。区域开放发展指数持续走高,且上升幅度较大。在利用外资方面,区域实际利用外资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显著提升。在对外投资方面,区域资本“走出去”规模快速扩大,一大批企业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倡议,扩大海外投资。

  五年来,共享发展让群众受益。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弥合三地发展鸿沟,变“虹吸效应”为“外溢效应”。主动推进公共服务资源共享,民生工程项目和政策优先落地,区域共享发展指数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在基本公共服务共享方面,区域人均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快速增加。区域高速公路里程稳步延伸,区域人口受教育程度稳步提升,区域脱贫攻坚取得较大突破。在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社会管理等公共服务领域一体化上取得了明显进步,老百姓增加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二、理性分析,在解决困境中寻找发展机遇

  虽然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了诸多合作成果,但还存在一些障碍,既包括制度性的、也包含市场方面的,既包括功能定位,也存在均衡发展的问题,要着力处理三大关系,解决三大困境。

  1。处理京、津、冀合作分工关系,解决好“行政困境”。根据规划,确立的“双核心”是三地分工合作的核心原则。但事实上三地党委主要领导行政级别不完全对等,经济实力、产业优势各不相同,甚至相差甚远,一定程度上给三地通力合作造成了阻滞。北京有首都优势、总部优势、科技人才优势等,天津则拥有制造优势、海港优势等,但两地的区域龙头作用及其合力优势也远未充分发挥。尤为重要的是与京津两地相比,河北经济落差较大,更多的需要互补性的资源合作、生态合作以及产业链布局的合作。

  2。明确政府职能和定位,处理好“市场困境”。京津冀协同发展蓝图由政府负责绘就,具有先天性的行政色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心,才能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达到最优效果。要明确政府和市场双方的行为边界,确定各自的功能,建立一个市场调节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的跨界治理协调机制,保证区域协调,经济充满活力、运行更有效率。

  3。缩小区域间文化“鸿沟”,解决好“文化困境”。文化领域的协同发展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精神动力,整体而言,三地文化发展呈现不均衡状态。要制定文化纲要,缩小三地公共文化服务、社会文明程度上的差异和差距,树立一盘棋的文化发展思想是推进文化协同发展的重要课题。

  三、展望未来,在攻坚克难中展示发展活力

  2019年1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京津冀,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未来作出了重要的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做好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过去的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总体上处于谋思路、打基础、寻突破的阶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进入到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需要下更大气力推进工作。

  1。突出“一个重点”,积极稳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坚持和强化首都核心功能,调整和弱化不适宜首都的功能,把一些功能转移到河北、天津去。增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内生动力。北京要轻装上阵,有些优质资源就要到河北、天津去配置,产生更大的效应,发挥更大的作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部署的核心内涵和最终目的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增长极。在未来,要坚持初衷,牵牢“牛鼻子”。要理清“舍”与“得”之道,北京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大城市病”根本原因在于承载的功能太多,影响北京核心功能的发挥。要坚持和强化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切实做好“减法”,继续将高消耗产业,区域性物流基地、专业市场,教育医疗社会服务机构等非首都功能有序进行疏解。要坚持“控”与“疏”双管齐下,疏解非首都功能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的阵痛期和调整期,也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艰难过程,必须要拿捏精准,统筹兼顾、着眼长远。在“控”方面,要坚决守住各类功能禁止和限制底线,决不能让今天的项目成为明天的问题和负担;在“疏”方面,要坚决按照中央要求加紧细化具体实施方案,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既敢于迎难而上、攻坚碰硬,又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积极稳妥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

  2。建好“两个区域”,高质量高标准推动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和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

  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两项战略举措,共同形成北京新的“两翼”,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一是要稳步建“两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要求在建设“两翼”的过程中不可畏首畏尾,更不可大干快上,犯颠覆性错误,要深刻吸取大跃进、人民公社等新中国探索阶段的曲折教训,一步一个脚印,下足绣花功夫。二是要高标准建“两翼”。北京之于“两翼”,或是“两翼”之于北京并非“主仆”关系,而是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发展关系,他们的区别在于定位与功能不同,荒废哪一方都不可取。要立足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高端定位,通过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准服务,把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成为首都的一个新地标,成为新时代城市建设发展的典范。要立足打造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定位,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在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打造优美自然生态环境、创建数字智能之城等方面高质量推动雄安新区建设和发展。

  3。坚持“三个理念”,秉持创新、绿色、共享理念,激发协同动力,夯实协同基础,实现协同发展。

  创新是协同发展根本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根本要靠创新驱动。要求三地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立健全区域创新体系,整合创新资源。创新资源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最大的资源,也是最具优势的宝贵资源。一是打造人才聚集“洼地”。进一步完善区域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形成支撑区域发展的生态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将国际一流的高端科技人才、企业家、高技能劳动力以及站在行业前列的企业和研发机构汇聚到京津冀,形成创新人才集群发展。二是构建创新平台“高地”。依托一流的教育和科研资源,加大京津冀三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等标志性创新平台,打造一批国际一流的要素聚集、成果富集、效益明显的创新型园区和平台,进一步放大大数据产业协同创新平台、高端创新平台带动作用,夯实创新基础。三是营造创新氛围“福地”。完善创新创业激励政策,组建京津共建互利共贏的创新链,以吸引力强的优势打造竞争力强大的技术链、产业链和资本链,让创新要素充分迸发。

  绿色是协同发展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这一论断明确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得到生动诠释。京津冀要着力扩大环境生态空间,加强生态保护合作。一是着力在化解过剩产能上狠下功夫。河北是钢铁产量第一大省,产量约占全国30%,环保压力大。要按照规划,坚持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的原则,严格执行环保、能耗、水耗等各项标准,做到调整退出一批、关闭退出一批、转型发展一批、减量转化一批“四个一批”,确保钢铁、水泥、燃煤、平板玻璃等产能从规模上减少排放。二是着力在优化产业发展上下功夫。围绕构建“一个中心、五区五带五链、若干特色基地”的产业发展格局,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以高端绿色为特色的产业发展方向,让京津冀成为新时代绿色产业发展和制造业发展的排头兵。三是着力在生态系统治理和修复上下功夫。完善区域环境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研究制定区域环境污染防治条例,严格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制度。设定并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和生态保护红线,建立节能量、碳排放权、水权和排污权交易制度,深化交易试点,探索生态环境治理的市场化机制。

  共享是协同发展根本追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是京津冀宏大规划的初衷和落脚点。要着力构建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解决百姓关心、涉及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建立覆盖城乡、区域均衡、全面共享、服务均等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推进社会保险制度城乡衔接,制定适合京津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统一保险标准,保证京津冀地区经济稳步增长,人民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增强。要加大力度推进河北省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发挥好京津对口帮扶机制的作用,确保2020年京津冀地区贫困县全部摘帽,推动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来源:宣讲家网

责任编辑:邹少欢

京津冀首都功能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