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诗意清明 文明共承

诗意清明 文明共承
2020年03月23日 15:31 中国文明网

  原标题:诗意清明 文明共承

  年年岁岁,恰逢清明,慎终追远、缅怀亲人……清明节是一个庄重的节日,一提到便让人肃然起敬。在这个春意盎然的时节,诗意浓浓,而又昭示着文明同行的大德。

  清明本诗意。清明节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山与山重峦叠嶂,茂密的林木在百花的点缀下,一切绿油如新;清澈的泉水流于石上,鱼翔浅底,百鸟啼于枝头,一切宁静如钟。这一幅美丽的画卷甚有诗意,望得见山、看得见水,乡愁与思念却因时因人而萌发。“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老人、青年、孩子踏青、植树、折菊、扫墓、放风筝,旧事重提、故人重忆,情意绵绵,让这个清明在景与情的交融下更具诗意。缅怀追思,这是清明节的一个亘古不变的遵循,但言归正传,“文明过节”才是诗意的根本。

  学古人“以字追思”。“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诗人吟诵、词人牧歌,他们寄思清明,或离别惆怅百感交集,或春和景明梨花带雨,或三两成群斗草踏青……他们用简短的文字写出了对春光的热爱,对清明的崇敬,对家风的歌颂,对亡人的怀念,“以字追思”、“以诗缅怀”表达了为人之道。古人说,诗言志歌咏情,在清明节所有的形式都离不开“追思”二字,或许我们可以学习古人用“诗词”的形式表明情感,进行纪念活动。也许有人会质疑,一般的文化水平是无法达到的,通过写诗词来表达情感似乎行不通。其实不然,不只是诗词,依文化水平、群体层次不同,还可以通过写散文、写随笔、写日记对过去进行重现,以表纪念,甚至再普通的人也可以在亲人的坟前或者遗像前说上一两句平淡朴实的话儿,也是异曲同工的道理。

  让清明节多一点“别样的诗意”。有些人,舟车劳顿赶回家乡,担提尊榼来到亲人坟前,噙泪跪拜,焚楮锭次再加上纸人、纸马、纸车、纸屋,烟花鞭炮隆隆。这似乎完全是“面子工程”——讲面子的缅怀追思,严重背离了绿色环保的发展新理念,更违背勤俭节约、人与自然和谐的传统美德,而文明祭祀、低碳清明才是新时代清明节永远的主题,备受推崇。我们万万不能让这个世界多一点污染,要改变祭祀的方式方法,种一棵缅怀之树、栽一株思念之花,让这个世界多一点山清水秀,让清明节多一抹新绿,多一点“别样的诗意”。

  一个富有诗意的清明,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形成共识,共承文明之德,让清明永葆本意,让全社会奔跑在文明的最前沿。(汤纯杰)

  来源:渝北文明网

点击进入专题:
2020清明节

责任编辑:胡越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