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这15种小时候过年必吃的春节传统美食,你吃过哪些?
还记得小时候家里年夜饭准备的各种传统美食,一家人坐在一起享用美味的食物,说着祝福的话语,那种幸福滋味只要一回味就觉得过年真好。
说到美食,绕不开的就是各种过年传统小吃。虽说是‘小’吃,但背后却有浓浓的年味!最后提示一句:小吃好吃,可别贪食!
春卷
春节想到的第一个小吃当然是春卷了。春卷,又称春饼、春盘、薄饼,是中国民间节日的一种传统食品。
春卷流行于中国各地,在江南等地尤盛。南北方都有,但是做法不同,而东北、北京一带的春饼口味最为可口。春节之时,准备几样小菜,烙上一叠薄薄的小饼,这味道不仅仅是美食,还包含着新年的美好味道。
油角
油角是广州的一种小吃,各个地方的口味不同,所用原料也不尽相同。制作方法基本相同,就是所用馅料不同,甜的包糖,咸的换成蔬菜即可。在广东过年,油角少不了。
在离春节还有十几天时,家家户户就要开始炸煎堆油角了。炸油角主要是为求来年的日子也像油角一样油润,富足。
江米条
江米条属于春节过年必备食品。外表香甜,酥脆无比是无数80后的童年回忆。其主要做法是用糯米面加豆粉和面后在焖锅里蒸出来,放在石臼里用棒子捶,再擀成圆形,晒干用油煎出来,最后蘸梅花﹑松花﹑芝麻等豆沙或者上浆即可。
糖瓜
北京有句民谣———‘糖瓜祭灶’,首先进入节日的食品便是‘祭灶’用的糖瓜、关东糖等。糖瓜外形圆圆胖胖,由麦芽糖制成,甜中略有些酸味儿,是很好的零食,可惜现在已不多见了。
炸麻叶
炸麻叶儿是湖北、安徽、重庆,以及中国北方部分地区特色传统小吃,过年的保留节目,是春节的小零食。麻叶是面食经油炸制成,口味分咸、甜两种,在和面时加盐或糖。
做好的麻叶,因外形似叶子,上面布满芝麻,故称‘麻叶’,又叫油炸果子,
开口笑
色泽金黄,口感酥脆,油润绵甜的小食品。将和好的面团摘成小剂子,喷上适量的水,然后沾上白芝麻仁炸至其浮上油面时,表面裂开口就出锅了,仿佛吃一个开口笑在新的一年就能笑口常开。
芝麻酥、花生酥
制作方法和打炒米相类似,以芝麻和花生仁为原料,将川糖煎成糊状再与炒熟的芝麻和花生仁搅拌,倒入锡盒内铺平压实,用刀切成小方块。芝麻酥和花生酥也是过年不可缺乏的食物。
油果
制作油果要先将糯米碾成粉,将糖煮成糖液与糯米粉搓均匀,搓越久越松软。搓成粉团后再捏成一个个状似乒乓球大小的粉团,表面粘上白芝麻再放进油锅中烧炸,将粉团炸成深红色即可起锅。过年时将油果蒸软作为下酒料,这是在小时候新年期间每餐不可缺少的食肴。
蛋散
蛋馓的俗称,有的还称之为翻角。广东小吃,酥、脆、入口即化。主要以面粉、筋粉、鸡蛋和猪油搓成落油镬炸,炸到浅黄色时便捞起,蘸麦芽糖便可吃。
糍粑
糍粑同样也是春节里一道可口的点心,尤其是在南方的武夷山一代最为盛行,全家人高高兴兴的一起打糍粑为春节做准备,其乐融融。
糍粑是以糯米为主料,清浸泡后搁蒸笼里蒸熟,再迅速放在石舀里舂至绵软柔韧。趁热将饭泥制作成可大可小的团状,搁芝麻炒香磨粉拌白砂糖(或是黄豆炒香磨粉拌白砂糖)的盘里滚动,即可取食。口感香甜。大凡有喜事,当地人都要做红糖拌糍粑招待客人,以表吉利。
年糕
年糕多是以糯米(江米)或糯米粉为原料,添加不同的辅料制成的节令食品。过年吃年糕的传统习俗,从周代就开始了。年糕有黄、白两色,象征金银。既寄寓了五谷丰登、生活富足的美好愿望,又取‘年高’的长寿之意。如今的年糕已经发展成色彩丰富、形状各异的新年美食。
粘豆包
‘粘豆包’也叫‘年豆包’,顾名思义,就是过年时包的年饽饽。粘豆包大都是黄米面做成,馅是豇豆、红小豆或绿豆的。黄米面是由糜子磨成,糜子品种也不一样,有黑糜子、红糜子,他们的粘度色泽大不相同,最好的造型是底宽上窄,光滑圆润,小巧玲珑。要整整齐齐摆在盖帘上,口感香甜软糯。
汤圆
汤圆,因它‘飘’在碗里,像是一轮明月挂在天边,象征团圆吉利之意,主要是南方人爱吃的春节食品。在糯米粉中包以豆沙、果仁或肉馅等。旧时在江浙地区还流行在汤圆中包一个小钱,谁吃到,谁就有‘好运道’。不少地区都流行吃汤圆,但以宁波汤圆和成都汤圆最为有名。
豌豆黄儿
豌豆黄分粗、细两种。 北海公园仿膳、漪澜堂卖的是细豌豆黄儿。庙会上卖的则是粗豌豆黄儿。这是用沙锅将豌豆煮烂成泥,加上小枣,淀成粉坨,扣出,切成像切糕一样的菱形块,用手推车运至 庙会上兜售。由于大多出现在春天的庙会上。因此,人们听了他们吆唤:‘哎,这小枣的豌黄儿大块的咧!’就感到有新春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