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集高铁、城铁、地铁于一体,北京这座车站如何把交通融入城市?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集高铁、城铁、地铁于一体,北京这座车站如何把交通融入城市?
2024年10月18日 12:58 新浪新闻综合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包括京唐城际、城际铁路联络线以及部分地铁线路,截至今年8月份工程主体结构已经封顶,现在已经进入到全面装饰装修的阶段。”京投枢纽公司副总经理周伟告诉记者。

  10月17日,记者来到该枢纽工程指挥部看到,形似船帆的地面工程“京帆屋盖”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而在地下,一座亚洲最大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在同步作业,工程的装修和机电安装在今年底要完成80%,明年底,将具备京唐城际铁路的接入运营条件。

  据了解,该枢纽工程地下总建筑规模128万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京唐(京滨)城际铁路和城际铁路联络线车站、地铁平谷线和M101线车站、接驳场站、综合交通枢纽配套、公共服务空间、市政配套等六部分。地上规划建筑面积约130万平方米,包括办公、商业、酒店、公寓/住宅等。未来在这里,15分钟可到首都机场,35分钟可达大兴机场和唐山,1小时可达雄安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这里还能办理值机、行李托运手续,更加方便乘客出行。

  周伟介绍道,该枢纽工程实现三个融合。“首先是交通融合,是集高铁、城际铁路、轨道交通、道路交通、机场和码头六种交通功能于一体的融合;其次是实现‘站城融合’,地下12万平方米配合地上130多万平方米的规划建筑在目前国内的开发密度和强度在国内也属首次;最后是 ‘路市融合’,我们积极和铁路部门全力配合,最终实现将京唐铁路、城际联铁路、轨道交通接驳方式有机融合,不再让铁路割裂城市,让交通融入其中,实现‘路市’双方的共赢。”周伟说。

  北京城市副中心交通枢纽的建设还创造了多项国内和北京的“首次”。国内创新性开展声、光、热、风耦合技术研究,创新性的探索系统化、整体化、人性化、绿色化的综合环境优化措施及枢纽地下空间环境提升;国内第一次开展了环保升级理念下的综合开发规划设计研究,利用综合减振技术保证了地块建设品质和建筑质量;北京第一次采用较大范围内的建筑退线区域与市政人行道共享设置和最大限度缩小道路交叉口抹角的措施,营造了极具人文情怀的步行友好型地面街道空间系统,最大限度激发人文交流意愿。(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郜亚章)

责任编辑:王树淼 SN242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