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时政新闻眼丨半年之后又“豫”见,习近平一天连看五个考察点
9月17日,习近平河南之行进入第二天。这次赴河南考察,是总书记半年以来与河南的第二次零距离接触。今年3月8日,习近平在全国两会期间来到河南代表团参加审议,针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提出六点要求。继前一天在信阳市新县考察后,17日这一天,习近平辗转信阳、郑州两地,连续看了五个考察点。
习近平去看过的黄河博物馆,这些地方值得打卡
17日下午,郑州蒙蒙细雨。习近平在郑州的最后两个考察点都与黄河有关。《时政新闻眼》就先来观察这个重点。在郑州,总书记先后来到黄河博物馆和黄河国家地质公园,近距离了解我们的母亲河。
黄河博物馆基本陈列以“华夏国脉——黄河巨龙的缩影”为题,分为序厅、流域地理、民族摇篮、千秋治河、治河新篇、和谐之路六个展区。
母亲河黄河曾孕育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但也给中国人民带来过巨大的灾难,至今仍被称为“中国之忧患”。历史上黄河决口改道十分频繁。据统计,黄河下游堤防在1949年前的2540年里,决口1590次,改道26次,平均“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在黄河博物馆,有一个镇馆之宝——郑州石桥清代郑工合龙处碑。它也是国家一级文物。
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八月,黄河在郑州下汛十堡(花园口乡石桥村)决口,清廷命吴大澂接办堵口工程,终于在光绪十四年(1888年)十二月成功合龙。合龙后吴大澂亲笔撰文立碑以示纪念。这次堵口工程规模宏大,花费白银1200万两,占当时朝廷年收入的四分之一,史称“郑州大工”。
1946年,冀鲁豫解放区行政公署成立冀鲁豫解放区黄河水利委员会,从此掀开了人民治黄的新篇章。
黄河的年输沙量和平均含沙量,均居世界江河之首。为了减少下游河道淤积,从根本上遏制河床抬高,从2002年开始,黄河已连续多年进行了调水调沙试验。通过不同模式的调水调沙,黄河下游主河槽平均下降约2米,过洪能力提高到4000立方米每秒。
当天,习近平还来到位于郑州黄河南岸的黄河国家地质公园,近距离了解黄河。
在黄河博物馆、黄河国家地质公园,习近平就黄河流域治理和生态保护等进行调研。今年8月22日,他在甘肃考察调研时曾说,下一步,党中央将就黄河流域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进行专题研究。总书记此次河南之行专程看黄河,再次引发外界高度关注。
一眼千年,在司马光的出生地看神奇油茶
再来说说其他三个考察点。9月17日上午,习近平的行程仍然是在河南的南大门——信阳。他首先来到光山县考察。
光山县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是一个有着四千多年历史的古地。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就有光山县之名。1019年,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出生在光山县。他的父亲司马池当时任光山县令,因此给他起名“光”。
一千年之后,在司马光的诞生地,这片被油茶树覆盖的青山以他的名字命名。当天,习近平总书记首先踏访的就是司马光油茶园。据了解,当地种油茶已有上千年历史。
当地人称茶油为“油中茅台”。它的不饱和脂肪酸甚至高于橄榄油,其中茶多酚、角鲨烯、黄酮等一些抗氧化因子的含量也比较多,因此被认为是一种珍稀的食用油类。
油茶树与油棕、椰子、油橄榄,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种。油茶树是中国特有的木本油料,全世界油茶籽油产量的90%以上来自中国。油茶大多生长在中国南方亚热带地区的高山和丘陵。光山县栽种的油茶树大多五年挂果,六年进入盛果期,树龄在百年以上。丰产能达到一亩田产约100斤油。
当地人时常说,“一亩油茶百斤油,又娶媳妇又盖楼。”现在,光山县有43家油茶公司和合作社,种植油茶面积达到22.7万亩,产业辐射带动了3689户贫困户增收,解决了6000多名农民就近就业,人均年增收2800元。9月8日,县里还举办了光山茶油品牌日活动,通过网络直播促销茶油。
在司马光油茶园,习近平考察调研当地脱贫攻坚工作成效,看望慰问老区群众。今年正好是司马光诞辰1000年。习近平曾经多次引用这位史学家在《资政通鉴》里的名言:“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一个小小的油茶园,正是千年沧桑巨变的见证者。
“光山十宝”,让这个贫困村化身多彩田园
离开司马光油茶园,习近平来到当天考察的第二站——光山县文殊乡东岳村——考察调研。
东岳村所属的光山县,曾经是国家级贫困县。2015年9月,中央办公厅定点帮扶光山县,先后派出四批12名干部到光山县扶贫挂职。同时,中办149个党支部与光山县74个村结对帮扶,开展各类脱贫攻坚工作。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东岳村利用种植、养殖优势,大力推进“多彩田园”产业扶贫,成立了电商服务中心。村民们足不出户,就把绿茶、干菜、生态大米、黑猪腊肉等农副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
截至目前,东岳村电商服务中心的营业额已超过200万元,带动本村26户贫困户118人脱贫。如今,东岳村和光山县都已实现脱贫。富起来的乡亲们更加注重精神生活和文明传承。
在东岳村文化中心,习近平还看望慰问了老区群众。
走访郑煤机“世界支架第一高” 习近平情牵民族装备制造业
9月17日下午,习近平来到郑州,他首先去了一家装备制造业企业——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郑煤机集团”)。
煤矿机械对大部分人来说可能有些陌生,郑煤机集团的专业人员告诉《时政新闻眼》,采煤主要分露天开采和井工开采两种。中国采煤以井工开采为主,主要用到的是长壁开采方法,郑煤机集团的液压支架是其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它的主要作用是支护采场顶板,维护安全作业空间,推移工作面采运设备等。
在液压支架的研发生产上,郑煤机集团一直在不断刷新自己保持的“世界第一高”纪录。目前世界上支护高度最高的液压支架就是由郑煤机集团自主研发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它的支护高度达到了8.8米。
由于采用了这个大家伙,神华神东上湾煤矿成为了世界上采高最高、工效最高、年产量最高的特级安全高效智能矿井,到今年7月31日已创安全回采498天,生产原煤1760万吨的新纪录。
实际上,自从郑煤机集团2005年率先研制生产了5.5米大采高液压支架以后,全球6米以上的大采高液压支架就基本上都是由它们率先研发生产的。目前,郑煤机煤矿机械板块国内市场占有率保持在30%以上,产品出口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郑煤机集团一直在努力推动技术创新,它们预计煤矿开采将在2022年进入无人化阶段。
在郑煤机集团,习近平就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企业科技创新进行调研。《时政新闻眼》注意到,总书记2014年5月到郑州时,也考察了一家装备制造业企业——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总书记对制造业的关注可见一斑。
9月18日,习近平的河南之行仍将继续。《时政新闻眼》为您第一时间发来报道。
记者:龚雪辉 沈忱 郁振一 王卉 李晓周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