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昆明考察 他关心着这些大事

习近平在昆明考察 他关心着这些大事
2020年01月21日 07:00 央视

  原标题:时政新闻眼丨习近平在昆明考察,他关心着这些大事

  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继续在云南考察,第二站来到云南省会昆明。巧合的是,五年前的同一天,总书记也是来到了昆明考察。这次在昆明,总书记主要去了三个考察点,传递出丰富的信息。

  看生态: 三杯水“立此存照” 折射滇池治理之路

  当天,总书记在昆明的第一个考察点是滇池。他来到星海半岛生态湿地,察看滇池保护治理情况。

  滇池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上世纪50年代末水质开始恶化,到90年代成为全国污染最严重的湖泊。近年来,通过治理,滇池水质总体企稳向好。去年已由重度污染转为轻度污染,达到30年来的最好水质。

△当天,总书记现场看了这三瓶水样,分别是2015年滇池水质指标对应水样(劣V类,左)、今年1月19日滇池盘龙江入湖口水样(III类,中)和自来水水样(右)。(总台央视记者彭汉明拍摄)△当天,总书记现场看了这三瓶水样,分别是2015年滇池水质指标对应水样(劣V类,左)、今年1月19日滇池盘龙江入湖口水样(III类,中)和自来水水样(右)。(总台央视记者彭汉明拍摄)

  习近平始终牵挂着滇池保护治理。2008年11月,他在云南调研时就曾考察滇池治污工程。这次他专程看的滇池星海半岛生态湿地紧邻盘龙江入湖口,在涵养水源、调节水质、美化环境和恢复湖滨带生态功能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盘龙江入湖口(总台央视记者米鹤拍摄)△盘龙江入湖口(总台央视记者米鹤拍摄)
△星海半岛生态湿地景观(总台央视记者许永松拍摄)△星海半岛生态湿地景观(总台央视记者许永松拍摄)
△考察现场摆放了模拟滇池生态的生态缸,一朵海菜花刚刚开放。随着生态环境改善,消失多年的海菜花等水生植物重现滇池。(总台央视记者彭汉明拍摄)△考察现场摆放了模拟滇池生态的生态缸,一朵海菜花刚刚开放。随着生态环境改善,消失多年的海菜花等水生植物重现滇池。(总台央视记者彭汉明拍摄)

  五年前在云南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还专程来到云南的另一个重要湖泊——洱海。他在洱海边和当地干部合影后说,“立此存照,过几年再来,希望水更干净清澈”。

△当天,总书记还看了洱海、抚仙湖的水样。这两瓶水样分别是今年1月9日洱海(左)和抚仙湖(中)的水样,显示水质分别是III类和I类,右为自来水水样。(总台央视记者彭汉明拍摄)△当天,总书记还看了洱海、抚仙湖的水样。这两瓶水样分别是今年1月9日洱海(左)和抚仙湖(中)的水样,显示水质分别是III类和I类,右为自来水水样。(总台央视记者彭汉明拍摄)

  总书记关注洱海、滇池,关注云南的生态环境保护,也是在关注政绩观、生态观。2008年11月,他在云南调研时说,要推动形成经济发展是政绩、保住青山绿水是更大政绩的科学导向。2015年1月,他在云南表示,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总书记这次到滇池,更是生动诠释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看民生: “年货节”上的拜年

  20日下午,总书记来到昆明国际会展中心。时值腊月廿六,新春将至。第十四届中国昆明新春购物博览会正在这里举办,当地人一般称作“关上年货节”。去年这一展会吸引了约110万人次参观和购物,交易总额近4.36亿元。

 △昆明新春购物博览会(总台国广记者蔡靖骉拍摄) △昆明新春购物博览会(总台国广记者蔡靖骉拍摄)

  在昆明国际会展中心,总书记了解春节前年货市场供应及国内外商品展销情况,同现场群众亲切交流。

△昆明新春购物博览会上,年货多样,笑容随处可见。(总台央视记者李辉、杨立峰、段德文拍摄)△昆明新春购物博览会上,年货多样,笑容随处可见。(总台央视记者李辉、杨立峰、段德文拍摄)

  在每年春节前夕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总书记都会选取一地向全国各族人民拜年,2018年是在四川成都战旗村,去年是在北京草厂四条胡同,今年则是在昆明新春购物博览会的现场。

  看历史: 西南联大的启示

  2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昆明考察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位于云南师范大学校园内。1946年,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复员北返后,联大师范学院整建制留在昆明独立设置办学,现为云南师范大学。(总台央视记者张宇拍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位于云南师范大学校园内。1946年,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复员北返后,联大师范学院整建制留在昆明独立设置办学,现为云南师范大学。(总台央视记者张宇拍摄)

  1938年,为保存中华民族教育与文化命脉,北大、清华、南开三校迁到昆明办学,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在八年间,创造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西南联大旧址保留了西南联大原教室、“一二·一”运动四烈士墓、革命烈士纪念碑、闻一多先生衣冠冢等历史遗存。

 △国立西南联大校门(总台央视记者张宇拍摄) △国立西南联大校门(总台央视记者张宇拍摄)
△总书记参观的这间西南联大原教室建于1939年,屋顶是简陋的铁皮。(总台央广记者马喆拍摄)△总书记参观的这间西南联大原教室建于1939年,屋顶是简陋的铁皮。(总台央广记者马喆拍摄)
△教室内景(总台央视记者张宇拍摄)△教室内景(总台央视记者张宇拍摄)
△西南联大学生在上课。从照片上看,这间教室更为简陋。(来源于西南联大博物馆)△西南联大学生在上课。从照片上看,这间教室更为简陋。(来源于西南联大博物馆)
△西南联大纪念碑。建于1946年,由冯友兰撰文、闻一多篆额、罗庸书丹,被称为“三杰碑”。△西南联大纪念碑。建于1946年,由冯友兰撰文、闻一多篆额、罗庸书丹,被称为“三杰碑”。
△纪念碑背面有该校抗战以来从军学生题名,列有834位从军学生姓名。(总台央视记者杨紫童拍摄)△纪念碑背面有该校抗战以来从军学生题名,列有834位从军学生姓名。(总台央视记者杨紫童拍摄)
 △欢送抗日从军同学(来源于西南联大博物馆) △欢送抗日从军同学(来源于西南联大博物馆)

  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总书记参观西南联大博物馆等,了解抗战期间西南联大师生教书救国、读书报国的光荣历史。 

 △西南联大博物馆入口竖立着该校校训“刚毅坚卓”。 △西南联大博物馆入口竖立着该校校训“刚毅坚卓”。
△西南联大由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三人轮任常务委员会主席。后因蒋梦麟、张伯苓均在重庆任职,一直由梅贻琦主导校务。△西南联大由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三人轮任常务委员会主席。后因蒋梦麟、张伯苓均在重庆任职,一直由梅贻琦主导校务。
△西南联大文学院中国文学系课程表,授课教师大师云集。△西南联大文学院中国文学系课程表,授课教师大师云集。
 △1938年杨振宁报考西南联大的准考证。 △1938年杨振宁报考西南联大的准考证。
△西南联大在滇8年间,先后有8000多人就读,约4000人毕业。联大师生中有8位“两弹一星”元勋、5位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18位为民族独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英勇献身的革命英烈。这是“一二·一”运动四烈士。△西南联大在滇8年间,先后有8000多人就读,约4000人毕业。联大师生中有8位“两弹一星”元勋、5位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18位为民族独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英勇献身的革命英烈。这是“一二·一”运动四烈士。

  去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南联大三校之一的南开大学考察调研时,曾详细了解该校历史沿革等情况。他说,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西南联大8位“两弹一星”元勋塑像。△西南联大8位“两弹一星”元勋塑像。
△西南联大的精神始终在赓续传承。这是2010年1月13日在海地地震中牺牲的和志虹同志。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演讲时曾讲述过和志虹“一根羽毛”的故事。△西南联大的精神始终在赓续传承。这是2010年1月13日在海地地震中牺牲的和志虹同志。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演讲时曾讲述过和志虹“一根羽毛”的故事。
 △如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均已在校园里树起西南联大纪念碑。四座纪念碑共同见证历史,共同传承西南联大精神。这是位于南开大学的西南联大纪念碑。(资料图) △如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均已在校园里树起西南联大纪念碑。四座纪念碑共同见证历史,共同传承西南联大精神。这是位于南开大学的西南联大纪念碑。(资料图)

  去年在南开大学调研时,总书记曾引用张伯苓老校长的“三问”——“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总书记说,这既是历史之问,也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总书记这次考察西南联大旧址,再次带给国人深深的启示。

责任编辑:胡越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