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科技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的重要讲话指明方向催人奋进
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 题: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科技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的重要讲话指明方向催人奋进
新华社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2日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强调,要把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任务,综合多学科力量,统一领导、协同推进,在坚持科学性、确保安全性的基础上加快研发进度,尽快攻克疫情防控的重点难点问题,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奋战在科研攻关一线的广大科研工作者和社会各界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凝聚起科研攻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和士气,将继续振奋精神、加快研发进度,为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出更大贡献。
在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办公楼会议室内,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王升启回想起刚刚同习主席见面的场景,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习主席强调,最终战胜疫情,关键要靠科技。这既是对我们军队科研工作者的莫大鼓励,也是一种鞭策。”王升启介绍,军事医学研究院联合相关机构研制的抗体快速检测试剂盒3月1日通过军队生产注册审评,并投入临床应用。
王升启说,下一步还要针对疫情发展不同阶段的要求,继续加大研发力度,拿出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更为有效的检测试剂,更好满足疫情防控排查工作的需要。
快速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部分药物初步显示出临床疗效、中西医结合显成效……在战“疫”中,多项科学试验同步推进。
“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们感到非常振奋。”自2月初至今,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叶放一直同江苏各新冠肺炎疫情定点收治医院以及支援湖北的国家中医医疗队(江苏)一线医务人员保持密切联系,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探索出行之有效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叶放说,他们的团队已完成了中医对本次疫情的病因病机的判断,并形成相应诊疗方案,在江苏省内相关定点收治医院中应用。
一项项科研成果的背后,折射出广大科研工作者义无反顾、日夜奋战的付出与汗水。
“恨不得一天24小时都投入到新冠肺炎病毒的科研工作中去。”清华大学全球健康与传染病研究中心主任张林琦从事传染病病毒研究已经有30多年。从1月10日开始,他与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王新泉组建团队,在实验室里争分夺秒,为治疗性抗体药物开发以及疫苗设计加紧研究。
“下一步,我们一定会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加倍努力,让科研成果尽快落地,尽快服务患者。”张林琦说。
有效药物是防控疫情的制胜武器。2日傍晚,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研究员陈捷凯还在紧张地进行实验数据分析。他最近被紧急抽调到省实验室新冠肺炎病毒的科研攻关团队,加班加点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已成为近期的工作常态。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再筛选一批有效治疗药物,探索新的治疗手段。作为科研人员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一定努力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尽一份力,为精准施策作出贡献。”陈捷凯说。
目前,康复者血浆治疗已纳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血浆疗法的积极倡导者、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刘本德说,血浆治疗临床效果较好,目前已寻找到两名最佳康复者,下一步将推进特异性抗体筛选。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的科研攻关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一线科研人员,虽然防疫任务艰巨,但为了人民的健康,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刘本德说,希望科研攻关早日取得突破,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
在加速推进新型检测试剂、抗体药物、疫苗和诊疗方案等攻关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快查病源、堵源头。为搞清新冠肺炎病毒从哪里来、向哪里去,各地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开展流行病学和溯源调查,提高精准度和筛查效率。
“截至3月2日12时,浙江全省累计发放健康码6369.3万张,绿码率达98.5%。2日当天,浙江疫情风险‘五色图’上,浙江全省所有县(市、区)都已是绿色的‘低风险’区域。这些都表明浙江省前阶段精密智控各项举措都在落地见效。”浙江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陈广胜说,以大数据支撑的一套组合拳,统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使我们的各项工作安排更加精准高效,从而有利于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总体战和阻击战。
公共卫生安全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各国携手应对。
通过欧盟框架计划的一个合作项目,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授周大鹏和他的团队三年来一直和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科学家进行沟通交流。疫情暴发后,团队第一时间加强国际合作,研究机体在被新冠病毒感染时,抗体是怎么高效能地“抓住”病毒的。
“习近平总书记重视同有关国家在疫苗等方面的科研合作,这让我们增强了与国际科研团队共同攻关的信心,相信能研发出有效的疫苗。”周大鹏说。
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
“总书记要求要把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任务,综合多学科力量,统一领导、协同推进。”在清华大学生物医学检测技术及仪器北京实验室,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程京告诉记者:“我们的实验室就是多学科开展交叉合作的一个缩影。在这里,工程科学12个专业在一起进行交叉合作。接下来,我们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继续抓紧科研攻关,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更多科技力量。”(记者陈聪、吴雨、李德欣、王君璐、谭元斌、李劲峰、朱涵、周琳、王珏玢、邱冰清、马晓澄、石庆伟)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