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时政新闻眼丨达沃斯“云开坛”,习主席再答“时代之问”
2017年1月17日,习近平首访瑞士第三天,在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主旨演讲。四年之后,2021年1月25日,习近平新年首场多边外事活动,是以视频方式出席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并发表特别致辞。人类,再次站在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世界,再次聆听时代之问的中国答案。
多边主义:解决时代问题的出路
《让多边主义的火炬照亮人类前行之路》,这是习近平主席当天特别致辞的题目。如果说2017年1月达沃斯演讲的关键词是“经济全球化”,“多边主义”无疑是这次致辞的关键词。
多边主义,与单边主义相对应,体现平等、互利、开放原则。在当天的致辞中,习主席说,世界上的问题错综复杂,解决问题的出路是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他阐释说,多边主义的要义是国际上的事由大家共同商量着办,世界前途命运由各国共同掌握。
“商量着办”,语句平实,意蕴深邃。2013年3月,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在南非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时,就鲜明提出:“一国的事情由本国人民做主,国际上的事情由各国商量着办。”
在“达沃斯议程”对话会致辞中,习主席指出,多边机构是践行多边主义的平台,也是维护多边主义的基本框架,其权威性和有效性理应得到维护。他说,要坚持原则,规则一旦确定,大家都要有效遵循。“有选择的多边主义”不应成为我们的选择。
对“傲慢与偏见”说不
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说:“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傲慢和偏见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大障碍。”近年来尤其是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要推动以团结取代分歧,以理性消除偏见。在今年1月25日的致辞中,他再次谈到了国际上某些人的“傲慢与偏见”。
习主席说,没有多样性,就没有人类文明。多样性是客观现实,将长期存在。差异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傲慢、偏见、仇视,可怕的是想把人类文明分为三六九等,可怕的是把自己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强加给他人。
如何做到摒弃意识形态偏见?习主席说,我们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最大程度增强合作机制、理念、政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他还打了一个比喻:“要提倡公平公正基础上的竞争,开展你追我赶、共同提高的田径赛,而不是搞相互攻击、你死我活的角斗赛。”
在致辞中,习主席说,实践一再证明,任何以邻为壑的做法,任何单打独斗的思路,任何孤芳自赏的傲慢,最终都必然归于失败!
习近平:“人类一定能够战胜疫情”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当前形势与上次达沃斯演讲的2017年初颇有相似之处,而最大变化是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习主席在致辞中说,现在,疫情还远未结束,近期又出现反弹,抗疫仍在继续。
去年11月,习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说,应对疫情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在这次“达沃斯议程”对话会的致辞中,习主席解释了为何这项任务最紧迫:“这既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基本要求,也是稳定恢复经济的基本前提。”他强调,我们要坚决打赢全球疫情阻击战,特别是要加强疫苗研发、生产、分配合作,让疫苗真正成为各国人民用得上、用得起的公共产品。
疫情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启示。习主席说,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类似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绝不会是最后一次,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亟待加强。习主席进一步阐释说,人类面临的所有全球性问题,任何一国想单打独斗都无法解决,必须开展全球行动、全球应对、全球合作。习主席尤其强调,我们要发挥世界卫生组织作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习主席说,人类一定能够战胜疫情,在同灾难的斗争中成长进步、浴火重生。
这些中国行动,将会继续推进!
在致辞中,习近平主席提出了解决时代之问的四点中国主张,也宣示将继续推进五个方面的中国行动:积极参与国际抗疫合作、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促进可持续发展、推进科技创新、推动构建新型国家关系。
在致辞中,习主席再次谈到去年9月“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郑重宣告。他说:“我们认为,只要是对全人类有益的事情,中国就应该义不容辞地做,并且做好。”
习主席表示,科技成果应该造福全人类,而不应该成为限制、遏制其他国家发展的手段。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推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同各国携手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科技发展环境。
在致辞中,习主席说,疫情之下,各国经济复苏表现分化,南北发展差距面临扩大甚至固化风险。他代表中国作出承诺: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坚定一员,中国将不断深化南南合作,为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缓解债务压力、实现经济增长作出贡献。
在致辞中,习近平主席说:“历史总在不断前进,世界回不到从前。我们今天所作的每一个抉择、采取的每一项行动,都将决定世界的未来。”
手牵手,共渡艰难时刻;肩并肩,共迎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