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
天安门东南20公里
就是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人们更习惯用“北京亦庄”来称呼它
打开亦庄地图,密密麻麻标注的企业,就像“芯片”集结在亦庄这块“电路板”上,而且越来越多,“电路板”更是以充满想象力、富有开创性的实践,为其能量级的提升预留了空间。
也正因如此,走进亦庄,便会生出一种感觉——这里的每一刻都在变,每一天都是新的。
高起点上的“变”与“不变”
有了亦庄,就有了荣华路和它不远处的这幢3层红砖楼。
只不过当年,荣华路还是“前面汽车跑,后面黄土烟”的土路,驻足红砖楼就能将亦庄起步之时的情景尽收眼底。
如今,阡陌农田换成产业新城,车水马龙替下铁犁牛耕。荣华路依然是主干道,触摸着高质量发展的脉搏;红砖楼串联起历史的片段,诉说着从无到有的奋进征途。
动中有静。看似矛盾的“变”与“不变”汇聚于此,“规划”二字便是解题的关键。
1987年12月,京津塘高速公路开工建设,这条我国北方的“黄金通道”从此穿过,让当年的红星区嗅到机遇,很快编制了《红星(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方案》。也正是这份扎实且详尽的规划,使北京市委、市政府看到了一个小农场的大设想,最终确定了开发区选址亦庄。
硬件条件不“过硬”,拿什么吸引这些会“下金蛋”的企业?还是两个字,“规划”。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史馆,记者看到了亦庄的第一版规划图:沿着京津塘高速公路布局绿地,居住板块位居中心,工业板块散在四周,公共建筑和市政设施穿插相连。移时换景,如今的亦庄,虽然已超出了当年的范围,但就像荣华路与红砖楼一样,早期的布局依然发挥着重要的功用。
非凡十年,亦庄地区生产总值从将近1000亿元到突破2500亿元,不但实现翻倍增长,单位土地产出强度更是不断加密。2021年,约60平方公里的土地产出超过2500亿元的GDP,这样的成就放在全国开发区中来看,都是名列前茅。
非凡十年,千亿元级产业集群从无到有。去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超过20%,成为继汽车、生物医药、产业互联网之后经开区的第四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代表高精尖产业的四大主导产业对工业总产值的贡献率已经达到97.7%,关键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加速涌现。
非凡十年,累计承接“三城”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超600项,产学研合作研发新技术新产品超1200项,实现大中型重点企业研发投入10倍增长,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全市平均水平的3.6倍,人才贡献率超过全市平均水平达到63.35%,持续赋能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也加速更多高新技术实现“从0到1”的突破。
……
构筑“高精尖”产业梯队
集成电路产业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引擎,也是我国被“卡脖子”的重要领域。有感于缺“芯”之痛,亦庄花20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资源,做着短期收效甚微,但必须有人突破的工作。2002年7月,中芯国际全资子公司中芯北京落户亦庄,国内有了第一条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
“随着我国发展壮大,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刻不容缓。”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战略部署。在亦庄大力支持下,中芯国际先是在北京筹建二期工程——中芯北方,后又建设中芯京城项目,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改善工艺平台,推动产能扩充,打造目前中国内地最大的逻辑芯片代工生产基地。“项目建成后,在京月产能将达到约35万片。”中芯国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经预估,公司今年上半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3%。
“高精尖”的路不好走。中芯国际是这样,亦庄亦是如此。
2014年,是格外艰难的一年。曾经在亦庄“一家独大”的诺基亚宣布关闭,导致产业链相关企业接连关张,一些产业向别地转移。
面对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亦庄坚守“高门槛”的目标不动摇:调结构,必须在全球产业调整中找定位,在国家面向未来的产业布局中找位置,在科技竞争的领先一步中找先机。
在英文中,TIDE是潮流之意。以此为名的北京泰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凭着独辟蹊径、人无我有的研发项目选择和众多填补国内空白、安全有效的药物,成为亦庄的纳税大户。
与泰德制药一样,谋新求变的,还有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走进这家国内最大的疫苗生产基地,多个现代化疫苗生产车间在厂区内一字排开。截至目前,北京生物已累计生产新冠疫苗数十亿剂,出口100余个国家和地区。
调结构是个细致活,既要有当下战术、更要有长远战略,既要求路线图清晰可见、更要求施工图具体可操作。落脚到实践,生物医药之后又该剑指何方?商业航天是个选项!
走进荣华南路——地盛街附近,你会听到一个更霸气的别名——“火箭街区”。这是因为,亦庄内与卫星网络相关联的企业,大多在此落子布局。
1998年,这里便迎来航天“国家队”的代表之一长征火箭落户;2012年,又迎来国内首家民营运载火箭研发企业。近几年,亦庄民营航天企业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目前,全世界有11个国家能发射卫星,只有中美两国有能成功发射卫星的民营航天公司。星河动力航天副总裁夏东坤坦言,今年,任务安排紧锣密鼓,9月底还有一箭5星的交付。
仰望苍穹,不止有星辰大海的奔赴,更有人人受益的便利。基于北斗技术,全图通位置网络有限公司正在完善针对非暴露空间的导航地图。首席运营官蔺陆洲说:“地下空间的全量数据是我们最大一块业务。地铁、地下停车场、机场、隧道、人防、矿山等非暴露空间市场可观。”
国际市场的“硬通货”
“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习近平总书记以“四个面向”指明科技创新的方向。
站立于亦庄这块产业发展高地,总能触摸到世界产业前沿的脉动。
全球每四个智能显示终端,就有一块显示屏来自京东方——
从默默无闻到被人熟知,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走过漫漫长路,最终带领中国显示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从大到强。
走进京东方技术创新中心展厅,一系列柔性显示解决方案衍生出让人眼花缭乱的产品。仅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2193.10亿元,同比增长61.79%;连续5年总出货量位列全球第一。
亦庄,是京东方的福地。2009年8月,京东方在此投建中国大陆首条8.5代线。其间,亦庄不仅开通办理手续的绿色通道,更以8.5代线为核心,促成康宁、冠捷科技和住友化学等世界500强企业就近配套,形成全球为数不多的“石英砂进,电视整机出”的高端制造中心。
GE医疗在全球销售的每三台CT设备里,就有两台在北京亦庄生产——
每天,超过2000万中国患者受益于来自GE医疗的产品和技术,却很少有人留意,遍布全球应用的GE品牌CT影像检查设备上,早就贴上了“made in China”的标签。“在亦庄的基地可以生产GE医疗目前最高端的CT机;在GE医疗板块中,位于亦庄的影像设备制造基地规模也是最大的。”GE医疗中国首席技术官孙旭光告诉记者。
几年前,考虑到成本等因素,不少跨国企业把产线从中国迁出。2018年,GE也把北京工厂中两条供应北美市场的经济型CT设备生产线迁离中国,紧接着又把一条高端CT生产线搬到北京。“在亦庄的基地,我们的供货、质量非常过关,这里组织生产的设备非常有竞争力。”在GE医疗中国供应链总经理陈和强眼中,中国供应链可靠、韧性强,有着品质的优势。
奔驰“心”,中国造——
众所周知,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是亦庄先进制造业的标杆,同时拥有前驱车、后驱车、电动车三大车型平台,以及发动机与动力电池工厂,并实现了发动机核心零部件与整机的出口,成为梅赛德斯—奔驰全球生产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2005年8月落地亦庄,这家企业就是持续向“高精尖”方向转型升级的代表。而2013年投产的北京奔驰发动机工厂,更是梅赛德斯—奔驰集团首座海外标准化发动机工厂。这家工厂已先后生产9款发动机,累计400万台发动机下线。
以发动机工厂为核心力量,北京奔驰不仅完成了从整车生产到掌握核心制造工艺的本质转变,还实现了发动机整机出口。去年,梅赛德斯—奔驰中国研发技术中心正式在亦庄启用,进一步强化其在中国的研发布局和技术研发实力。
核心技术,造就世界级高大上的“朋友圈”——
在不断扩大开放的过程中,亦庄鼓励区内企业走出去,瞄准产业链上下游做好引进培育,由此涌现出很多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北京集创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
全球智能手机LCD显示驱动芯片、智能手机LCD TDDI芯片市场占有率列国内厂商第一;国内显示面板电源管理芯片的市场占有率第一;在全球LED显示驱动芯片市场连续三年第一……公司董事会秘书成建勋说,截至2021年底,公司已拥有423项境外专利、365项境内专利、36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10项软件著作权。
创新优势,吸引来令人羡慕的“朋友圈”。向上看,与世界先进、晶合集成、中芯国际等大型晶圆制造商及封测厂商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在下游,牵手包括京东方、华星光电、惠科股份等国内外知名面板厂/LED屏厂;最终交付的产品,也都应用在TCL、LG、三星、OPPO、vivo、小米这样的知名终端品牌上。
产业潮涌,激荡不止。2020年9月,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高端产业片区在亦庄挂牌,一个投资自由便利、贸易自由便利、运输往来便利、资金跨境流动便利、人才从业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的高标准高质量自由贸易园区正在形成。
一切为了企业
在亦庄,从“一业一证”“一证多址”到“证照联办”,改革的叠加效应使企业跑的路少了,提交的材料薄了,办事的效率却提高了。
提速到底多靠谱?世界银行2017年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显示,彼时,在中国开办企业需要28.9天,在北京需要24天。而当下,已可实现1日办结。在北京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更多的事项办理进入了“1时代”,不论是涉企事项还是个人业务,甚至是国际人才服务,在这里都能一站式搞定。
服务能有多暖心?疫情期间,企业遇到了暂时的困难。亦庄设立政策兑现综合服务平台及政策申报窗口,在北京率先打造“线上一网申报、线下一窗受理”的政策集中兑现服务模式。“以往企业申报需要对接不同的主责部门,现在全部通过这个平台申报、查询。”北京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副主任张晖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平台已上线区内29个政策、280个事项,累计拨付资金超70亿元,惠及企业近2000家。
从1992年60名工作人员、内设9个处室,到1999年政企分开,再到2007年北京市下达三定方案,改革从未停步。2019年,北京经开区实施大部制机构改革,大大小小60个机构精简为23个。新成立的全市首个行政审批局,将原有66枚各部门审批用章替换为经开区行政审批专用章,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
“通过营商环境的改革创新和优化提升,我们打通了自主创新的堵点和痛点。从这个角度来看,亦庄的探索意义,远胜于贡献一些产值和GDP。”北京经开区经济发展局局长金光泽说。
产城融合的协奏曲
在亦庄打车,提供服务的很可能是一辆头戴“礼帽”的自动驾驶出租车。轻点屏幕,预设终点,显示屏不仅实时展示车辆行驶路线,还会显示出车辆前方行人、卡车、小轿车等交通单元,甚至红绿灯变换的倒计时都精准呈现。
允许“主驾无人”车辆上路;率先开放自动驾驶乘用车商业化出行服务试点;准许无人配送车上路,变身“售卖员”“快递员”……亦庄作为全球首个网联云控式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不断迭代升级,不同类型的自动驾驶车辆接连创新场景示范运营。
随着新模式、新业态扎堆涌现,亦庄扎实做好铸链、强链、补链、延链工作,积极引导,上溯下追,为龙头企业提供全产业链的鼎力支撑。数不胜数的“小巨人”,如繁星拱卫在骨干企业周边,构成互为支点的创新生态,为产业赋能,打造更具竞争力和支撑力的创新产业集群。
产业生态枝繁叶茂,城市形态也不能拖后腿。在这一点上,亦庄始终头脑清醒,坚持规划先行,以和谐宜居为目标,整合资源、协同各方之力,织成一张疏密有致的大网,兜住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让亦庄的新老居民能够安居乐业,让园区和城市两种乍看截然不同的功能巧妙地融为一体。
宜居城市,必须有高通量的基础设施支撑。加大轨道交通路网建设,提高教育、医疗、养老服务资源保障,着重推动职住平衡……亦庄“高大上”的背面,是天蓝水清、地绿居佳,是家门口的好学校、好医院,是“没有城市病”的幸福体验。
截至“十三五”末,亦庄共建成投用5个大型生态公园,核心区域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超过96%,海绵城市建设达标面积超出全市平均水平,野生鸟类的品种和数量明显增多,正在形成“人、城、境、业”高度契合的美好城市图景。
随着2019年12月11日《亦庄新城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的正式发布,亦庄又“长大”了,管理面积从约60平方公里拓展到225平方公里,2035年的亦庄新城将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综合新城。
但对亦庄来说,从“60”到“225”,是广阔的空间也是新的挑战。
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一串串数据回应期待:亦庄新城常住人口规模2035年调控在89.2万人左右,预测就业人口规模约65万人;到2035年基本实现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城乡社区全覆盖;职住人口比例达到1∶2……
棋局布定,落子从容。未来的亦庄新城,产更新,城更新。
方向已明,亦庄日新。
监制/刘志奇 审核/王玥
编辑/于浩 校对/景远
视频/赵田格格 海报设计/高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