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数据不是“炫技”的手段,要为时代发展服务(上)

数据不是“炫技”的手段,要为时代发展服务(上)
2020年11月11日 14:07 新浪新闻综合

  来源:封面新闻

  随着数据内容行业的飞速发展,其所应用的领域已不再局限于研究、新闻等行业。良好的数据洞察力和数据理解力将成为各行业人才的必备技能。“数据内容创作未来将走向何方?5G技术应用将给数据内容产业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为什么开设“互联网产品经理”硕士项目?

  新浪新闻、封面新闻联合推出“未来媒体访谈”问道中外新闻学院院长系列节目。本期节目,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喻国明教授做客新浪演播室,与新浪新闻、封面新闻畅谈数据内容发展的现状与前景,以下为访谈实录:

  优质数据内容的三要素:客观的数据、结构性与可视化表达

  请您用两三句话来定义数据内容?

  喻国明教授:数据内容就是以数据为基本要素,数据算法作为表达支撑,来解决一些专业问题的内容。

  您认为优质数据内容应该具备哪些要素?

  喻国明教授:优质数据内容有几个比较显著的特征,第一,以客观数据作为支撑。客观性是数据内容最为明显的特征,它跟一般记者访谈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有现实作为支撑。

  第二,数据的结构性,就像所谓的“盲人摸象”,要想有整体认知,数据是最为准确和结构性的表达方式。

  第三,可视化的表达,如果用干巴巴的方式来展示数据,普通人是无法认知的,而可视化技术是接通抽象与具象,数据和人的认知之间有效的表达形式。

  您认为,数据内容的可视化和传统的图文表达有何差异?

  喻国明教授:数据在表达时,也用图文等各种各样的形式,但它是基于数据结构性、精确性、客观性的特点进行的,与一般的图配文不同的是数据内容用感性的理性,可掌握的方式来表达数据中最为重要的信息。

  您认为数据内容发展有哪些难点?

  喻国明教授:现在,数据内容发展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数据本身不具有具象性,故事性的特征,所以人们在解读和接受数据新闻时,面临着一定的障碍,但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些解决手段和方法,比如说,可视化技术把抽象转化为具象,把理性转化为感性,减少文本差异和“文化折扣”。

  大小数据结合:小数据解决结构问题 大数据解决细节问题

  在分析网络舆情方面,大数据能否替代传统的社会调查方法?

  喻国明教授:其实这两者是互为补充的关系,把他们结合在一起,是技术发展的方向。

  传统的结构性的小数据,在认识社会结构上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它有两个缺点,第一,它是一次性的、不连续的、断面的呈现;第二,它在表达社会事务时的像素颗粒比较粗,未能够对社会细节进行描绘。

  而大数据是实时的、海量的、多维的,所以它在呈现社会舆情时,能够有立体化的表达,海量的数据能够对某一重点进行详尽地描述。当然,大数据也有自身的不足,第一,它是海量的数据,如果我们不能全部抓取和分析的时候,我们就很难说它是结构性的、有代表性的数据。

  传统的“小数据”调查结果跟“大数据”调查结果结合在一起的话,小数据能够解决结构性问题,大数据能够解决细节性问题。

  大数据时代,数据将成为社会资源配置的有效工具

  未来,大数据在内容产业应用上会以怎样的形态出现?

  喻国明教授:过去,我们满足的是人们共性的、标准化的、规模化的需求。在大数据时代下,大数据把社会供应和社会需求匹配起来,它满足的是“长尾需求”和小微需求。如果我们能够用人工智能来进行有效的计算匹配的话,我们就能够满足个性化、分众化的需求。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应该成为商品、服务和内容的标准配置。如果没有大数据作为标准配置,产品、内容、服务的价值实现就会遇到巨大的困难。21世纪是一个“数据霸权”的时代,数据成为社会资源配置的有效工具。

  (特别感谢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数可视教育公益基金的大力支持!)

责任编辑:刘泽熹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