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钟南山及多位代表委员呼吁将慢阻肺病纳入基本公卫

钟南山及多位代表委员呼吁将慢阻肺病纳入基本公卫
2024年03月08日 15:04 中国网财经作者:王擎宇

  中国网财经3月8日讯(记者 杜丁)当前,我国有接近1亿的慢阻肺病患者,疾病发病率、死亡率及患者经济负担高,但公众知晓率、患者早诊率和规范化治疗水平比较低,防控形势极为严峻。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表示:“随着健康中国2030行动步入关键年,健康事业发展战略也不断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医防融合是新时代背景下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尤其在当前慢阻肺病的防控与健康管理工作中,我们可以看到慢阻肺病在基层已经具备了早筛早诊早治的能力。早日将慢阻肺病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助于从基层改善我国慢阻肺病防、诊、治不足的严峻局面,共筑全民健康,助力健康中国2030伟大目标的早日实现。”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嘉兴市第一医院内科主任张齐,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和共病研究院院长李为民,共同呼吁将慢阻肺病纳入国家基本公卫,建立健全慢阻肺病全面、规范、科学的防治体系。同时,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吴浩也表示,建议将慢阻肺病等呼吸系统疾病相关药品纳入国家基本用药目录,推动落实慢阻肺病诊疗“最后一公里”。

  健康中国行动步入关键年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对于慢阻肺病防治有非常明确的行动目标,即到2030年,40岁及以上居民慢阻肺病知晓率达到30%及以上,并提出“研究将慢阻肺病患者健康管理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随着健康中国行动步入关键年,提高慢阻肺病社会层面的知晓度已迫在眉睫。

  为实现“全民健康”根本目标,在近年来的全国两会上,已有多位代表委员提交关于防控慢阻肺病的建议提案,并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国家卫健委于2020年明确表示将慢阻肺病患者健康管理纳入储备库,为慢阻肺病进入国家公卫服务体系的进程按下了加速键。今年,基本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仍是两会医疗健康的重要议题之一。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张齐在议案中提出:“慢阻肺病的知晓率低不仅体现在患者和公众上,一些基层的医护人员也存在同样问题,导致大部分基层患者被误诊,从而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期,更谈不上疾病的长期规范管理。呼吁及早将慢阻肺病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行管理,一方面能够助力提升基层医疗诊疗水平,让基层患者得到正确、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尽早控制疾病进展;另一方面,基层诊疗条件提升后,患者的双向转诊流程也会随之通畅,患者就可以在家门口管理好疾病,那么慢阻肺病的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疾病负担也能够降下来。”

  李为民也在提案中表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首诊机构,在慢阻肺病高危人群筛查、长期随访管理、康复治疗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是解决慢阻肺病防控不足问题的关键。“及早将慢阻肺病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助于形成多方共同协作的抓手,不仅仅是医疗机构,也包括公共卫生的防疫机构,以及政府各级部门,从而真正推动慢阻肺病的防控与管理,推动健康中国的建设。”

  慢阻肺病纳入基本公卫带来深层获益

  近年来,基层对于呼吸系统疾病更为重视,开展了大量慢阻肺病诊疗培训,基层医护对于慢阻肺病的了解有明显提升。同时已经有超过50%的社区卫生中心配备了简易肺功能仪,培养了数以万计的肺功能技师,在规范治疗上得到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政策鼓励下,社区对于慢阻肺病标准治疗的吸入药物配备明显提升。

  而将慢阻肺病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后,国家将会对慢阻肺病的建档、管理、随访有一系列要求和考核机制,这不仅能给予患者从预防、筛查到治疗的全病程管理,更可通过三甲医院和基层医院、乃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携手推进我国慢阻肺病的整体防控水平进展。

  在进一步提高慢阻肺病基层早筛和用药可及方面,吴浩强调:“我们需要建立一个非常健全的防控体系和一个临床可操作的路径,同时通过多方联动、多方协同,真正落实慢阻肺病防治的关口前移。一方面要提高慢阻病的早筛率和诊断能力,将高风险人群尽早识别出来,同时要加强肺功能检查等设备的配置和药品的供给,保证患者‘有条件可医、有药可治’;另一方面,因慢阻肺病是需要长期治疗管理的疾病,为提高患者的治疗率和依从性,建议将慢阻肺病相关药品纳入国家基药目录,减轻患者的用药负担,也有助于提高长期规范治疗的依从性。”

  同时,李为民教授也呼吁建立早防、早筛、早诊、早治的“四早”防治体系,尤其在很多基层医院,包括乡镇卫生院、社区医院等,存在肺功能检查和肺功能仪的普及度不足的现状,联动各级医院共同参与防治工作,有助于真正实现慢阻肺病的全程管理,提高疾病防治的规范性、系统性。

  (责任编辑:王擎宇)

疾病钟南山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