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95后基层工作者,也有过电商、自媒体等创业经验。我发现很多青年虽然对创业有着浓厚兴趣,但受制于种种因素,在具体实操中往往容易打退堂鼓,真正能坚持下来的人并不多。我认为,创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青年迫切需要拉一把、扶上马。
结合日常工作和调研走访,我认为青年创业存在三方面困境。一是缺乏专业知识,难以付诸实践。虽然有创业的打算,但不知道怎么做,不了解有关政策,比如如何做好一份创业计划书,如何注册登记一家公司,如何申请初次创业补贴等等,造成在意愿上停滞不前。二是缺乏有效指导,难以深入持久。虽然知道政策,但创业中情况千变万化,随时会出现各类突发情况,遇到发展瓶颈,身边也找不到可以帮助自己的机构,只能任由事态加剧,造成半途“肠梗阻”。三是缺乏资源整合,难以形成合力。创业是一项全局工作,点多面广,涉及很多部门。从行政属性来看,与人社局、市场局、财政局、经信委等息息相关;从人群属性来看,大学生、科研人员、女性、残疾人等不同青年人群创业,又与教委、科委、妇联、残联等单位密不可分。虽然各部门目前都出台了一些政策,但还较为分散,缺乏系统性的整合和梳理,同时由于牵头的部门多,一定程度上还可能存在着“多头制定,政策打架”等情况,亟待重视。
为此建议如下:
一是系统梳理,整合资源。建议在全市层面,对目前各部门针对青年创业者出台的各类政策指引和务实举措(比如创业孵化基地、创业专家指导团、创新创业比赛等清单)进行一次全面的梳理和盘点,做到摸清底数、系统统计、分门别类。同步加强工作研究,做好同类政策的“合并”,有效避免财政资金等资源冗杂使用的同时,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政策的精准性和创业者的获得感。
二是建立平台,全面赋能。建议强化数据赋能和功能开发,在前期资源充分整合的基础上,试点建立上海市青年创新创业服务资源库,在不涉密的情况,确保相关政策信息等应录尽录、应上尽上,便于创业者及时查询和知晓。立足一网统管和一网通办,推动人才认定、补贴申请等创新创业事项实现网站一站式办理,探索“电子创业证”身份标识,结合随申办APP加强网站旗舰店建设,更好实现“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转变。
三是丰富形式,扩大影响。依托数据资源库平台,还可以加强数据归集和利用,比如将各类创业政策和创业基地等信息汇编成册,通过二维码的形式制作发布电子版“上海创业宝典”,做到实时更新和专题推送。同时通过专家讲座、漫画解读、宣传折扇等形式,持续扩大资源库影响力。还可强化数据研判,根据实际情况开设“你问我答”等专栏,及时解答疑惑,更好满足创业者各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