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美英科学家分享诺贝尔物理学奖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08日07:10 人民网-人民日报 |
本报斯德哥尔摩10月7日电 记者刘仲华报道:瑞典皇家科学院7日宣布,将20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拥有俄罗斯和美国双重国籍的阿列克谢·阿布里科索夫、俄罗斯科学家维塔利·金茨堡以及拥有英国和美国双重国籍的科学家安东尼·莱格特,以奖励他们在超导和超流领域中做出的先驱性贡献。超导体可用于核磁共振成像仪和物理实验中的微粒加速等。而对超流体的认识可加深对低温状态下有序运动的物质的研究。 在低温状态下,一些金属可以毫无电阻地导电,这就是超导现象。超导体还有一种特性,可以部分或全部地排斥磁力线。当电流通过超导体时,会产生强磁场,磁场产生的热量会破坏超导性。在物质变成超导的同时,它也会变成完全的反磁性。那些完全排斥磁力线的超导体被称为第一类超导体,解释这种现象的理论基础是电子对的有序排列。但这理论对解释超导体这种技术上十分重要的物质是不充分的。而第二类超导体可以让超导性和磁性同时存在,即让超导体的反磁性消失,这样在高磁场的地方超导仍能存在。阿布里科索夫成功地从理论上解释了这种现象,而他的理论基点来自于金茨堡等人先前创立的关于第一类超导体的理论。 氦是目前人们知道的即使在绝对零度(零下273.15摄氏度)也不能被冻结成固体的惟一物质。在极低温度下,液态氦在任何东西上流动都没有阻力,这种没有阻力的流动叫作超流。20世纪70年代,莱格特发现氦的同位素氦—3的原子对与超导体中金属的电子对结构相似,从根本上解释了氦原子是如何互动的和如何进入超流这种有序状态的。 阿布里科索夫1928年生于莫斯科,现为美国阿尔贡国家实验室科学家。金茨堡1916年生于莫斯科,现为俄罗斯科学院顾问。莱格特1938年生于伦敦,现为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教授。他们将平分总值1千万瑞典克朗(约合130万美元)的奖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