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韩国新村运动缩小城乡差距 帮助农民致富(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30日09:02 环球时报
韩国新村运动缩小城乡差距帮助农民致富(组图)

现在的韩国民居(徐宝康/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韩国新村运动缩小城乡差距帮助农民致富(组图)

济州岛保存完好的传统民居(王海峰/摄)


  本报驻韩国特派记者 徐宝康

  记者曾采访过韩国陆地最北部江原道的鳞蹄和最南端全罗南道的康津,沿途经过了无数个城市和村庄,所到之处城乡差别已基本消失。韩国广大农村已基本进入了住房砖瓦化,村村电气化,农业机械化,交通网络化,教育普及化以及流通服务城市化的阶段。目前,韩国农村居民的收入已接近城市居民的92.5%。

  朴老汉一家的生活

  一日,韩国朋友邀请记者到农村看看。车出汉城,沿汉江向东北方向行驶近50公里,来到京畿道的加平郡。从宽阔的6车线国道向左转,进入乡间的柏油公路,再经20分钟的行程,来到金带里的喜鹊沟。这里是典型的韩国农村,两山夹一沟,山坡上共有20多户农家,山坡下是一块块稻田。记者在韩国朋友的引导下,来到一家农舍。农舍的主人姓朴,58岁,身体健壮。

  朴老汉的家,是一座两层别墅式的建筑,房前有一小块花园。花园里栽种着迎春花、牡丹花等。花园旁是一个停车场。进入农舍,记者眼睛一亮。一层有一间宽敞的大厅,大厅内铺着实木地板,一台32寸数码彩电旁是一个大鱼缸,另一旁是卡拉OK机。二楼一间是卧室,另一间里摆着一台电脑。坐在一楼大厅的沙发上,主人端上了韩国传统茶———大枣茶,向记者述说起了韩国农村的变迁。

  朴老汉说,上世纪60年代,这里是韩国最穷的乡村之一。当时住的是茅草房,点的是油灯,喝的是井水,每年都闹“春饥”,生活相当困苦。为不忘当年困苦的日子,朴老汉带着记者来到农舍的后院。后院有两间茅草房。朴老汉说:“这就是我家当年住的破房子。每当我看到这前后两栋房子的变化,心里别提多高兴了。现在,我们农村的生活不比城市差。我家里实现了电气化,还有一辆卡车和一辆小轿车。除耕种10亩稻田外,我养了20多头牛,还有两个专门栽培蘑菇的温室大棚,年收入近8000美元。家里目前只有我们老两口。两个儿子一个在海外

留学,一个在汉城工作。儿子和儿媳都很孝顺,一有空就到乡下看望我们。我们家里的卡拉OK机就是全家团聚时为自娱自乐而买的。”朴老汉还告诉记者,他们家目前的生活水平在他们村里属一般,还不是最高的。谈起生活的变迁,朴老汉感慨地说:“1972年,韩国掀起了全国性‘新村运动’。正是这场运动,改变了我们农村的面貌,使农民开始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首先着力于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

  新村运动在韩国家喻户晓。韩国《交通信息新闻》常务顾问南棋铢对韩国新村运动颇有研究。记者在韩国全罗南道康津采访时结识了南先生。他如数家珍地讲述了一段段农村变迁的过程。

  上世纪60年代,韩国十分贫穷。1970年,韩国发起了新村运动,在实施第三个五年计划时,韩国政府将工农业均衡发展、农水产经济的开发放在经济发展三大目标之首。为启动新村运动,政府首先投资了20亿美元。

  南棋铢顾问认为,新村运动是一场由政府主导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性全民运动。其特点是通过实实在在的项目开发,激发广大农民改变旧貌的热情,让农民在新村运动中受惠,从中探索出一条扶贫、致富的道路。

  免费向各村提供300袋水泥,是韩国政府打响新村运动的“第一炮”。新村运动初期的1970年11月至第二年的7月,政府把工作重点放在了改善农民生活环境上。当300袋水泥运到每个村庄时,农民们看到了他们急需的物资,纷纷拍手庆贺。地方政府把近20种乡村公共事业的建设项目交给农民进行自主开发,如修建桥梁、公共浴池、河堤、村级公路等。经过近10年的努力,韩国基本构筑起了乡村公路网,实现了村村通车。农村的水利建设也取得了重大改进。

  政府出大头为农户建房,并帮助改建厕所

  茅草屋变砖瓦房,油灯变电灯,是韩国农村面貌变化的第二步。韩国农村目前约有260万农户,无论是平原还是山区,无论是城市周边还是海岛渔村,农民和渔民的住房基本都是砖瓦房,不仅设计新颖,而且舒适方便。1971年,新村运动刚开始时,全国80%以上的农舍都是茅草屋。为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政府采取了“政府出大头、地方出中头、农民出小头”的建房政策,即中央政府出建房资金的55%,地方政府出30%,每家农户出15%的方式,向农户贷款帮助建房。农民贷款以秋后向国家卖粮,按比率逐年返还的方式进行。

  在建房的同时,农村开始实施自来水化,一开始是把蓄水池的水通过管道接通各户,80年代后普遍采用的是井管地下水泵。在韩国农村,家家户户的厕所都很干净,臭味熏天的露天茅厕早已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冲水便器。即使是远离村庄的单独农舍也安上了冲水便器。问起原因,原来每户都安装了一个名叫“粪便化解器”的装置。这种装置是一个长宽高均约2米的四方形塑料容器。容器内分成多格,并有一个化解粪便的电器设备。建房时将其埋在地下,并与卫生间的管道相连,粪便进入容器后,通过电器化解设备,不仅可消除异味,而且可发酵成为优质肥料。

  农村几乎看不到烟囱

  上世纪60年代,韩国农村只有20%的农户有电灯。到了1978年,全国98%的农户装上了电灯,90年代全国已实现了电气化。韩国农村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家家户户几乎没有烟囱,更看不到炊烟缭绕的现象。

  韩国地处北温带,农村做饭和取暖,世世代代几乎都靠烧柴。为保护珍贵的林木和生态环境,政府在新村运动初期提出了“改烧柴为烧煤”的方针。为此,韩国政府向农村提供了大量廉价的煤炭。90年代后,随着韩国农村电气化的实现,农村普及了电饭煲,洗浴和取暖也改烧煤为使用煤油锅炉。

  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是新村运动的核心。韩国农业主要以生产稻米为主,经济作物为辅。新村运动开始后,政府为提高农民收入,在全国推

  广水稻高产品种,使韩国稻米生产跨入划时代的发展阶段。在盛产水稻的农村,政府举办各种农业技术培训班和交流会,向广大农民介绍水稻优良品种和栽培技术,并培养出一批掌握先进栽培技术的骨干。在骨干的带领下,全村通过共同选种、育苗、插秧、施肥、灌溉等一系列程序,组成协作体,不仅粮食产量大幅提高,而且农民收入也随之攀升。由于政府在收购农民粮食上给予优惠政策,收购价高出市场零售价,农民获得巨大实惠。据统计,1970年至1978年间,韩国不仅基本上实现了粮食自给,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农民的人均收入也从137美元增加到649美元。

  因地制宜发展济州岛

  韩国南端最大岛屿———济州岛是韩国最有名的旅游胜地。然而,在上世纪60年代,这个岛还处于刀耕火种的半原始状态。济州岛发展农业的环境很差,有“三多”之称,即“风多、石头多、女人多(男人出海打鱼常遭不幸)”。为改变济州岛落后的面貌,政府制定了一套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新村运动发展计划。首先,开路和平整土地。济州岛人烟稀少,政府将监狱里的犯人,按开发项目编队,派往济州岛,并推出了立功受奖、提前释放等措施。在短短5年间,济州岛修筑起环岛公路和乡村公路网。在昔日一片乱石滩上,开垦出一块块耕地,并栽上了层层防风林。为适应海岛石头多的特殊环境,政府引进一种蜜桔,并帮助当地农户改种各种经济作物。如今,济州岛的蜜桔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主打产品,不仅在国内广泛销售,而且出口到日本等地。去年,《人民日报》代表团访问济州岛时,偶尔路经一家农户。这家农户住的也是一栋2层别墅式的小楼。主人崔老汉说,别看我们这里远离城市,但生活不比城市差。他喜不自禁地说:“这片山上是我的蜜桔园,除蜜桔外,我们还种了十几种中药材,收入已超过在城市里儿子的工资。”

  发展不忘农村文化建设

  从开展新村运动的第二年开始,各地农村纷纷兴建村民会馆。农民有了自己的会馆以后,不仅用来召开各种会议,还用来举办各种农业技术培训班和交流会。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韩国在大力推进新村运动的过程中,始终重视农村精神文明的建设,提高农民的伦理道德水平,培养勤勉、自助、协作精神。村村设立起广播站,村民会馆经常举办讲演会、演出会等各种活动,农村教育已普及到高中。为激发农民致富的热情,在新村运动期间,一首《致富歌》唱遍韩国农村:“清晨的曙光照亮,让我们振作精神,走向致富的前方。拼搏、奋斗,我们的前程充满辉煌。”

  农协帮助推广农产品

  随着韩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新村运动在1988年后逐步走上国民自我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政府的作用由主导推进,转变成为规划、协调与服务,大力发展农村金融和流通业。农协是韩国农业领域最大的民间组织,韩国农协中央会成立于1961年,是韩国农协的全国性联合组织,现有1366个会员社,拥有240万社员。农协中央会通过改变农民的经济、社会、文化现状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通过提高韩国农业的

竞争力来确保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

  农产品推销业和金融业是韩国农协中央会的两大主要业务,也是会员农协的主要业务活动。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城市,韩国农协中央会及其会员农协在农产品和消费品的营销方面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韩国农协系统拥有覆盖全国每个角落的银行网络系统,为广大农民及城市提供服务。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农协直接经办的“农协超市”遍及全国。一日,记者来到盈德农村的一家“农协超市”,超市里各种农副产品与水产品琳琅满目,其特点是新鲜且价格适中。超市经理告诉记者,“农协超市”在全国农村都设有农产品收购站和保鲜库,解决了农民卖菜难和卖粮难的问题。据统计,2002年,韩国农协系统全年销售农畜产品93亿美元,为农民提供生产资料10亿美元,生活资料14亿美元。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