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四代来厦纪念嘉庚(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1日11:45 东南快报 | ||||||
昨日,厦门市举办了一系列隆重的纪念陈嘉庚诞辰130周年活动,国务院侨办、福建省政协、省直有关部门的领导和厦门市相关领导以及海外华侨和陈嘉庚的直系亲属共600多人参加了活动。 昨日,在厦门华侨博物院举办的华侨博物院45周年庆典活动中,陈嘉庚先生的孙子陈立人带领着陈嘉庚家族中从第二代到第五代的45名成员参加了庆典活动,这45名陈氏家族成员来自世界各地,年纪最高的已经89岁,年龄最小的才15个月。 林淑贞记得,当时接到通知,说让她去北京护理正在医院养病的陈嘉庚先生时,她很纳闷,那么多医院,那么多护士,怎么就选中了她。 直到后来到了北京后,这个疑团才慢慢解开,原来陈嘉庚的儿孙们,个个都不会讲普通话,只会说英文和闽南话,而她既会说闽南话,又懂普通话。选她去,可能就是为了方便陈嘉庚的子孙跟中央的领导沟通。确实,后来陈嘉庚病危的时候,很多中央领导让人打来电话慰问病情的时候,与林淑贞一同护理陈嘉庚的人———陈嘉庚八儿子陈国怀,一句普通话都听不懂,只得让林淑贞翻译给他听。然后他又让她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反馈给那些中央领导人。 在北京,林淑贞被分配与陈嘉庚的八儿子陈国怀一起在白天照顾病床上的陈老先生。她的工作时间是从早上八点开始到下午四五点。 医院里规定,所有平时可以让护士做的工作都必须主治医生自己亲自做,包括换药和打针,所以基本上林淑贞在北京的工作主要就是看守。 林淑贞老人告诉记者,在她看守期间,陈嘉庚老先生已经是完全不能说话,也完全不能进食了。 因为陈嘉庚先生得的是眼部肿瘤,本来做完眼部手术后状态非常好,主治医生看到手术后的状态,还说陈嘉庚先生应该还可以多活3年的,但是后来不知道为什么,陈嘉庚先生突然心力衰竭而去世。 在北京的近一个月时间里,陈嘉庚的子孙们已经把林淑贞当成亲人一样了。陈嘉庚先生去世后,天天与林淑贞一起在病房中的陈国怀对林淑贞说,难得来北京一次,要带她到北京城四处走走。最后,在陈国怀的带领下,林淑贞在北京城里转了一圈。 无论是在北京的遗体告别仪式上,还是在厦门的追悼会上,林淑贞也始终像亲人一样陪同陈嘉庚的子孙们守护在陈嘉庚先生周围。开追悼会的时候,国务院很多领导都来了,而林淑贞则一直和陈嘉庚的子孙们站在一起,她记得自己站的位置就在周总理前面。 身穿黄色唐装,脚踩“猪仔鞋”。昨天在华侨博物院45周年庆典活动上,陈嘉庚之孙陈立人的装扮很引人注意。 采访中,陈立人先生告诉记者,他一直都在致力于把传统的中华文化传播到海外,所以他从20年前就开始穿唐装了。 但是他也坦言,在他们家族都侨居海外多年之后,现在要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再传播给这一两代在海外土生土长的后代,实在不容易,但是他会继续坚持下去。 在谈到对爷爷陈嘉庚先生的印象时,陈立人先生说几乎是零,因为在他很小的时候陈嘉庚先生就回了中国,他们家族中第三代可能只有他的堂兄陈联辉在跟随长辈去北京护理陈嘉庚的时候有见过爷爷。 由于陈氏家族在海外的成员遍布世界各国,所以现在连统计人数都成了一个问题。陈先生说,这个统计陈嘉庚后代人数的工作都做了七八年了,但是到现在还没有完全统计出来,估计几百人应该是有的。 陈立人先生还告诉记者,可能因为爷爷跟厦门华侨博物院的渊源关系,而且他自己本身也是学室内设计的,所以他一直以来都特别关注厦门华侨博物院,而且一直想在厦门华侨博物院做一个“土生华人博览”,资料已经收集得很多了,只是博物院这边目前没有足够的空间可以开这个专题展,不过部分展品已经有在华侨博物院中陈列了。厦门“嘉庚医院”昨揭牌 本报讯 昨日上午,“嘉庚医院”揭牌暨陈嘉庚先生铜像奠基仪式在厦门市第二医院集美总院举行。 据了解,集美总院的前身是集美学校医务处,1920年9月,陈嘉庚先生出资在医务部基础上落成集美总院院址,共两层18间,解决了集美学校教职员工和当地百姓看病难问题。 昨天的揭牌奠基仪式上,陈嘉庚先生的孙子陈君宝和集美学校泰国校友会会长丁文志均在致辞中表示:希望医院把嘉庚先生的诚毅精神与百年二院的救世精神融为一体,更好地为侨乡人民提供医疗服务。 昨日上午在集美总院还同时进行二院“海沧医学中心”、“鼓浪屿康复医学中心”、“妇产科腔镜中心”、“泌尿肾脏病诊治中心”和“心脑血管病诊治中心”等重点专科的授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