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04年10大优秀国产电视剧(1)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31日07:57 人民网 |
齐殿斌 在即将过去的2004年,我们的荧屏再次呈现出了绚丽多姿的色彩,尤其是为广大观众所喜闻乐见的电视剧异彩纷呈,涌现出了一批具有一定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统一的,将丰富多彩的生活浓缩于荧屏,拍得精彩好看的优秀电视剧作品。有的一部电视剧作品的收视率往往达到收看者的百分之八九,甚至百分之十以上。毫不夸张地说,这些电视剧作品中的思想倾向、艺术价值,已经潜移默化地对广大观众的思想、情操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引导作用。代表了今年主流电视剧创作的显著特点,一是弘扬时代精神;二是贴近现实生活;三是呼唤真情回归;四是题材丰富多采;五是追求审美价值。 一、《浪漫的事》:感受平凡生活中的浪漫 简介:大姐宋雪的儿子飞飞在生日那天走失了!宋雪和丈夫郭明达的感情一下就失去了支点,两个人无奈选择了分手。二姐宋雨和丈夫吴德利在机缘巧合之下终于实现“当个有钱人”的梦想,却发现夫妻间的信任和尊重已经荡然无存。小妹宋风面对众多追求者,选中了有点极端的环保主义者陈昊,但是过于理想化的感情不过是空中楼阁。目睹了三个女儿不同的际遇,妈妈宣布和众人一直不以为然的老许订婚。妈妈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出嫁了,三姐妹则走向了各自新的生活…… 评点:《浪漫的事》关注的是普通人平实的婚姻状态和真实的生存状态,描写的是发生在我们身旁的平民老百姓家长里短的小事。面对女儿们的询问,妈妈娓娓道来——幸福和浪漫都是在一粥一饭的日子里,而不是在貌似完美的传说中。只有把酸甜苦辣都尝过,才能真正体会人生。 海誓山盟,花前月下,是浪漫的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流漫的事;一粥一饭的平淡生活也是浪漫的事,有时不一定是甜美的,甚至带点酸,带点涩,带点你忘不掉的痛楚……当然,也常常带着水果般的湿润。捕捉平凡生活中的浪漫——这是我对这部电视剧本意的理解。每个平民小人物都有自己的理想、追求和胸怀,宋家母亲和宋雪、宋雨、宋风三姐妹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浪漫的爱情,在不同的经历中,在笑过、哭过、伤过、痛过后,细细品味着生活的真实滋味。当她们因为各种原因相继离婚后,三姐妹在母亲的婚礼上最终领悟到了浪漫的涵义。平凡中有浪漫,幸福中有辛酸。原来幸福和浪漫就在平凡生活中。作者如此对浪漫的解读,令人耳目一新。 生活化、平民化,又不失生动、幽默,是《浪漫的事》的艺术风格。该剧中非常自然地融入了大量的生活细节,让观众觉得不光在说事,而是在讲人。《浪漫的事》语言都非常生活化,听着不假还很幽默。朱媛媛和何冰的对话深得人心,因为现实生活就是这样,说的就是那些话,做的就是那些事。母亲在剧中数叨自己的三个女儿时,那种劲头和语气,与一般的老人绝无二致,既简洁又生动。彼此相爱、尊重、关怀、信任,平凡的生活也许就是人生漫长路上最浪漫的事。 这部电视剧虽然不论是人物还是事件,都属于平凡一类的,但我们的内心所丢掉的正是这种最简单也是最美好的东西,看了这部电视剧心里有所感触也所有启示,我们应该懂得珍惜,也应该知道什么才是心里最值得珍惜的。 二、《马大帅》:笑中的辛酸 泪中的希望 简介:马家堡子村村民马大帅自作主张将女儿马小翠许配给村长的儿子。婚礼当天,马小翠不辞而别,到城里投奔在维多利亚娱乐广场给老板当保镖的老舅范德彪,范德彪答应帮马小翠找工作。马大帅准备进城找马小翠,临行前向玉芬道别,恰逢玉芬遭到前夫牛二的殴打和误认为阿薇对自己有“意思”。马大帅进城,在长途车上被扒手偷了钱包…… 评点:《马大帅》是赵本山这位“国宝级”的艺术家,继《刘老根》之后奉献给广大观众的又一部农村现实题材的力作。《马大帅》非常难得地将视角对准了进城的农民工,以这些满怀憧憬地创进城市的社会底层小人物的生活状态透视社会生活,从小人物的角度看待社会矛盾,展现这些小人物遇到困难、解决困难的过程。该剧充满了对农民工的人文关怀,真实地记录了城市化进程中的多种矛盾冲突,有着非常强的现实性。 在剧中,我看到了一个典型的进城农民工的种种遭遇:马大帅刚进城就丢了钱包,只好在火车站睡觉,拉二胡讨钱过活;找到小舅子有了落脚的地方,可是工作上处处碰壁;为了给玉芬治病,冒充文化局干部陪官瘾十足的离休老局长聊天;卖哭给人家当孝子,陪落选的拳手打拳;还有他突然得了一大笔遗产,得意忘形飘飘然……虽然这些情节让人捧腹,也让人心酸——农民工要在城里落脚实在太难了!而善良的马大帅得了巨额遗产后却给农民工子女办了学校……范德彪被城里的花花世界搞得浮躁、虚荣……经历了大起大落,他才脚踏实地地开始用双手挣饭吃。 马大帅和范德彪是剧中的主角,又是两个不同的进城农民形象。但这两个人物的共同之处是,一边牵着城里一边牵着农村,通过这两个典型人物的失落、彷徨、奋斗、实干,有时甚至被逼得“楞充好汉”,既表现了城乡差别给农民工带来的重重困难和巨大震动,又展现了农民工正直、善良、积极、不懈搏击的可贵精神,以及他们在城市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定位,对美好前景的展望,笑声中带着辛酸,泪水中有着希望。我认为,理解农民工,尊重农民工,重视农民工,保护农民工的利益——这是该剧用辛酸的诉说发出的呼唤,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选择,更是社会文明和发展的需要。 《马大帅》以夸张的手法,对当今社会上存在的种种问题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如子女不孝、野蛮执法、人们在压力下心理问题激增等等,观众看完除了大笑外,还会对剧中涉及的问题产生强烈的共鸣。《马大帅》的故事情节总是把人物放在错位的情境中,如同男人进了女浴室,自然而然地有了非常好的喜剧效果。如果说《刘老根》是“赵本山式”喜剧的初创期的话,《马大帅》就进入了他发展自己喜剧风格的重要一步。 三、《天下第一楼》:那“楼”、那人、那“食文化” 简介:大户薛家“适宜居”与平民“福聚德”同做烤鸭生意,福老掌柜年老力衰,两个儿子一个喜好唱戏,一个崇尚武林,又都无心经商,乡下后生卢孟实因被排挤出适宜剧,后被老掌柜看中掌管福聚德。两家生意门脸对面,由此展开了十几年的明争暗斗…… 评点:《天下第一楼》剧中的主人公卢孟实凭借着过人的生意头脑,化解了瑞英等人给自己设置的重重阻碍,建起了“天下第一楼”福聚德。这座福聚德大楼,在上世纪初的动乱年代,它见证了平民创业的艰难与兴衰,蕴涵了中国早期民族资本的酸甜苦辣,保藏了当时社会各类人物的恩怨情仇,成为老北京的一个缩影,中华民俗的一幅风俗画。 该剧“以楼写人”,对进出这个“楼”的形形色色的人物,都有丰富的感情描写,主要人物命运扣人心弦。剧中的卢孟实对“八抬大轿”的梦想,对职业的热爱,对身边人物的关心,争强好胜时的得意忘形,作为商人的狡猾,都表现得入情入理、细腻鲜活。女主人公刘金锭从小就女扮男装跟父亲混在宫中当御厨,在摸爬滚打中饱尝了生活的艰辛,养成了泼辣粗犷的个性。来到福聚德后,她与卢孟实产生了一段儿女情长的感情纠葛,构成了这部电视剧的主要线索。做得一手“堂子菜”,并与卢孟实有情感纠葛的温婉可人的江南女子玉雏儿,既不刚烈,也不是传统女性的贤良,她以自己八面玲珑的谋生原则在那个混乱的世道生存。濮存昕扮演的修鼎新,既有旗人的优越感,又有食客的贪婪、门迎的气派,是一个性格非常复杂的角色。 整部剧的另一个鲜明的特色,就是近乎完美地展示了独特的老北京的“吃文化”,也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美食文化”的精髓之一。从店面上讲,除了卢孟实的“福聚德”之外,还有对手瑞英重开的“适意居”、玉雏儿在八大胡同开的“望春台”,后来开的“功德斋”等。剧中的人物几乎都是“吃”或经营“吃”的行家里手:卢孟实盖起了福聚德大楼,刘金锭在宫中当“御厨”,玉雏儿以“堂子菜”闻名京城,修鼎新更是个“游手好闲的美食家”……再说那让人眼花缭乱的“宴”和“名菜”,有“宫廷御宴”、贵族衰落后的“寿宴”、乡下土财主的“儿子百日宴”、张大帅犒劳攻入北京的官兵的“千人宴”…… 商战中的生死恩怨,情场中的繁花散尽。电视剧《天下第一楼》以讲故事见长,以人物情感关系见长,更多地展示人物的情感关系和内心世界……让观众始终关注人物的命运,跟着戏走,这是该剧最大的成功。 四、《当家的女人》:好个“新时代的《李双双》”! 简介:女主人公菊香泼辣能干,却受到未过门嫂子的排挤。由她“进门当家”引发了一系列家庭矛盾,使她受到种种磨难。二柱得大病,她到窑上背过砖,给医院拉过氧气瓶,她偷着养兔子想发家,被人发现差点丢了命。是党的政策给她注入了新的生命,她那“不安分”的天性在改革的春风中得以复苏。时代造就了她,使她迅速成长起来,走在致富的前列…… 评点:该剧围绕着女主人公菊香的曲折人生经历,透过几个家庭错综复杂的矛盾纠葛,展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进而揭示了中国农民在生存、生活、情感、观念上的变化,勾画了一幅有较高艺术品味的农村人物百态图,特别是成功塑造了菊香这一新时代的“李双双”的典型形象,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40多年前,著名作家李准编写的一部优秀影片《李双双》曾轰动一时。这部影片不仅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农村存在的各种矛盾,而且塑造出“李双双”这一鲜明、生动,具有典型意义的新型农村妇女的银幕形象。《当家的女人》中的主人公菊香,就是一个新时代的“李双双”,勇于做当家做主的农村新女性。她敢于向命运挑战,大胆泼辣,吃苦耐劳,乐于助人,而且有眼光、有魄力、有智慧、有热心。在“当家”的艰难曲折的实践中,菊香从一个只知道自己发家致富的农村妇女,成为不但自己富还要带动全村富的农村先进妇女代表,从一种本能和个性转换成自觉有意识地追求知识和科技的成长过程,反应了农村改革开放中农民物质生活和精神风貌发生的巨大变化。 该剧还秉承了影片《李双双》创造的一种农村片的新风格,即采用轻喜剧的艺术样式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及生动的性格化语言,让人们在清新、愉快的艺术氛围中得到思想教益。通过菊香自己托人找婆家急于出嫁、相亲过程的反复、结婚的场面、进门当家引发的家庭矛盾、分家、偷着养兔子被发现而导致早产、观念不同夫妻反目吵架,到后来精心化解与邻居多年的历史积怨,用计撮合大伯子和马秀芬及公公的婚事,以及与姑婆兼村干部的李月春的斗智和较量,到最后与其角逐村主任等一系列情节,都既充满当今农村的生活气息,又具有轻松幽默的喜剧色彩。 五、《大姐》:“大姐”满足亲情渴望 简介:故事发生在七十年代,我国一个中型城市。有五个子女的钢厂工人沈全福喝醉酒回家,他神情冷漠,令院内孩子们的欢歌笑语嘎然停止。长女雅梅不满父亲终日酗酒,劝父亲为了这个家不要再喝酒,父亲却说,只有喝酒,才能使他忘记烦恼。沈全福由于喝酒终于病倒,医生告诉雅梅,她父亲肝病已经很重,要想保住生命,只有让他彻底戒酒……。 评点:在生活日益富足,人情日渐淡漠的今天,人们倍感亲情的珍贵。电视剧《大姐》,恰好满足了此刻广大观众对这种亲情的渴望。《大姐》写了一个自尊自强的大姐,在父母双亡的情况下,勇敢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含辛茹苦把弟妹抚养成人。她为弟妹作出无私奉献的同时,对个人的情感也作出了果断的选择。充分表现了亲情在物欲名利、生活变幻面前的起伏波折、聚合离散乃至最后的情感回归。“真挚情感能超越一切”——这是《大姐》给我们的启示,更让我们感受了亲情的珍贵。《大姐》写的是一种亲情的爱。当困难乃至灾难来临时,能给予人们帮助更多的是亲情。亲情会给一个人精神上的支持,很多人会在这时感觉到亲情的魅力。 《大姐》这部独特风格的“平民戏”,写的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但其中却有着生活的原味。该剧不以激烈的矛盾冲突、大起大落的情节变化或者卓尔不群的人物吸引观众,它靠的是平实、朴素、逼真地再现普通家庭油盐酱醋锅碗瓢勺诸多琐事里的甘与苦,讲述亲人之间耳鬓厮磨相濡以沫的喜与愁。该剧深情地抒写了“血浓于水”的亲情以及友情、爱情,在当前物欲无处不在的商品社会中,让我们看到了一种质朴情感的回归。这种朴素、真挚、温暖而又有点忧伤的平民亲情,在温婉含蓄中给人以健康积极的感受。 这部戏把表现亲情、赞美亲情、呼唤亲情这样一个立意,融铸于曲折的故事和人物命运中。故事虽然平实,却是经过了典型化处理。在人物把握上,把人性的善恶、美丑、真伪揭示得非常深刻,是当今中国社会道德和社会公德的概括和揭示,有着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中国人讲亲情,这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试想一个连手足之情都不讲的人,怎么会爱别人。当然,这种亲情并不仅限于血缘亲情,还包括真挚的非血缘亲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