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钟鼓楼复原刻漏计时、击鼓定更、撞钟报时场景(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9日10:52 广州日报大洋网 | ||
本报北京讯 (记者曹丽辉、谢绮珊摄影报道)除夕之夜,数百年前古人刻漏计时、击鼓定更、撞钟报时的历史画面首次重现,北京钟鼓楼演绎了记忆中的“北京时间”。 尽管气温很低,昨晚还是有众多游客冒着严寒,来到北京钟鼓楼亲耳聆听、亲眼目睹了记忆中的“北京时间”在今天重现的历史画面。晚上十二时一到,坐落在钟楼的“永乐报时大铜钟”被撞响,将浑厚响亮的钟声传递到京城的每个角落,25面定更鼓也同时由鼓手敲响,最近刚复制成功的古代计时器———铜刻漏上的铙神也自动击响手中的铙钹。此次成功复制铜刻漏在我国尚属首次,填补了运用传统技术与工艺仿制古代计时器的空白。 北京鼓楼建于明永乐十八年,是建在高砖台上的一座殿堂式建筑,台基高达4米,台上有5间重檐的木构殿楼,楼高46米多。红墙朱栏、雕梁画栋,非常雄伟壮丽。北京城内的钟楼和鼓楼位于京城中轴线北部终点,由于其类似城楼的建筑形式,飞檐翼角的独特形态,成为著名的人文景观。 北京钟鼓楼曾为元、明、清三代都城的司时中心,刻漏计时、击鼓定更、撞钟报时的历史延续了七个多世纪,“暮鼓晨钟”成为人们心中标准“北京时间”的象征。历史上钟鼓楼司时是由一套系统的器具组成,鼓楼上设铜刻漏及25面定更鼓,钟楼悬挂报时铜钟,它们相互作用,缺一不可。随着历史的变迁,民国初期鼓楼用于定时的更鼓只残存一面主鼓,2001年钟鼓楼复制了25面定更鼓。(来源:广州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