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这么多的“成功之道”吗?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7日00:11 红网 |
常常觉得我们的书店就是一个个小型的职业速成班,县以上的书店,一般的格局是进了门你就能看见大量的经济管理图书,就像高档商场的一楼必定会摆化妆品一样,约定俗成。经济管理图书在中国形成连番的浪潮,好像自一个叫卡耐基的人滥觞。这是个什么人以及这人写了什么我都没兴趣,但这人一定很成功,因为他著书谈口才、谈人性的弱点、谈成功之道、谈人际关系学……这些都是我在各式各样的书店里被迫接受的信息,一进门,无数个卡耐基从四面八方刺激你的眼球,想不记住都不行,连我这样对所谓的成功人生和经济管理没有丝毫兴趣的人,提到卡耐基都觉得他是一熟人。 这当然不是卡耐基的错,在很多人眼里,卡耐基简直就是完人。我们国家也有先例的,孔子周游了数国之后,得到了弟子门生的追捧,于是著书立说,泽被后世,很多人仿效孔夫子成了一代贤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也确实需要这样的榜样,就像我们需要西方的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一样,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道路上撒腿飞奔但思想仍然留在七十年代的那些人,面对无数诱人却无法把握的机会,他们急需洗脑,急需以已经在西方取得成功的管理经验来武装自己计划经济的心灵,他们的动机无非是想少走一点弯路,少交一些学费。 不幸的是,正是这种病急乱投医的群体饥渴心理造就了经济管理图书的泛滥,国人积习难改的通病在此暴露无遗,喜欢盲从,常常一哄而上,而且人云亦云。这些都没什么,因为人不是天生具备甄别能力的,而市场是需要引导的。无耻的是还有众多的出版商躲在幕后造势,他们极尽所能地神话任何一本经济管理的或者是谈如何成功的书籍,如果一不小心能搭上什么名作者,如杰·韦尔奇或者可可·香奈尔,那就更不得了,不惜工本的巨幅海报,夸张的宣传标语,仿佛有了此书就有了真经可直达西天一般。 万一哪本“成功之道”不是出自名家之手,那也好办,请名家作序或者叫名人推荐之类的,这一招往往有奇效。去年有本叫《执行力》的书,据说很畅销,甚至被一些企业引为圭臬,书上大肆渲染说作者保罗·托马斯来自哈佛商学院。前一阵有人较了一下真,求证哈佛商学院,人家的回信是“无论现在或是过去,我们都没有保罗·托马斯教授这个人”。真是兜头一瓢冷水啊。我们竟然会对一个子虚乌有的名人和一本七拼八凑的图书顶礼膜拜,我没看过这本书,我都觉得受了侮辱! 前两年,“奶酪”引起热潮,先是谁动了我的,后来她的兄弟姊妹全出来了,“我动了谁的”、“我能动谁的”,还有“奶酪被谁动了”不一而足,与奶酪沾边都火。这些励志或者是谈如何成功的书,在国外从来就不是主流,但在国内,它的作用就被无限放大了。我曾在书店看到一本书,书名竟然叫《改变千万人生的一堂课》,我原以为是讲《圣经》的,我觉得只有耶稣才有这本事,翻开一看,不到十秒钟我就兴味索然了,又是谈成功的,我知道自己不可能属于这千万分之一。人生如果这么容易被改变,世界早已大同,何劳我在这浪费口水呢?(稿源:红网)(作者:午夜飞花)(编辑:潇湘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