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都铭记“道义之债”吧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7日00:11 红网 |
据《海峡都市报》16日报道:前不久,福州市民郑依姆揣着1000元来到福州市第二医院,要还51年前她欠下的数目不详的医药费。尽管院方态度明确:无此病例不能收钱。可郑依姆依然坚持:虽然当时治疗她的医生护士不知如今还在不在世上,但这笔钱和感情上的债是要还的。原来51年前的,郑依姆身患重病,而家中又一贫如洗,万般无奈之下求助到塔亭医院(如今的福州二医)。其康复后,院方并未收取其治疗费用。这件事在郑依姆心中留下了一个坚持51年的心愿,什么时候将这笔欠下的医药费和人情债一起还上。51年里,这个心愿始终没有变模糊,甚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发强烈。尽管生活困难,但郑依姆却省吃俭用,终于攒下了一笔钱前来“还债”。 笔者不由得想起曾看过的一篇名为《道义之债》的文章(《读者》杂志曾刊登)——20世纪初有一位美国的意大利移民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他叫罗迪,经过艰苦的积蓄,罗迪开办了一家小银行,但一次银行被抢劫导致了他破了产。当他带着妻子和四个儿女从头开始的时候,他决定偿还那笔天文数字般的存款。所有的人都劝他:“你为什么这样做呢?这件事你是没有责任的。”但他回答:“是的,在法律上也许我没有,但在道义上,我有责任,我应该还钱。”偿还的代价是39年的艰苦生活。当寄去最后一笔“债务”时,他轻叹:“现在我终于无债一身轻了。”他用一生的辛酸和汗水完成了他的责任,而给世界留下了一笔真正的财富。尽管事情发生在国外,尽管已是年代久远,但这一故事却依旧震撼人心,因为它时时刻刻在警醒我们在遇到同样的事情该作出怎样的选择才能无愧于心。 对于罗迪的故事是否真实或在细节上有无出入,我们难以考证,但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却真的发生了这样的故事,而且更加震撼人心。整整51年了,一个普通而善良的妇女却始终铭记着自己当年欠下的一笔“债务”,觉得不偿还就愧对良心,尽管“债主”早已将此事忘得一干二净,但其依旧执着而坚定,这需要何等得勇气和毅力!对于郑依姆来说,她有太多的理由不偿还这笔“债务”。其当初家境贫寒,医院免收了其治疗费用,从法律角度来看,其是没有丝毫责任的;事情已经过去这么多年,医院换了名字,当事人是否还健在都不得而知。没有任何人会向其追讨这笔费用;其至今依旧并不富裕,生活都十分困难,要拿出这笔钱来难度很大……尽管有种种不“还债”的理由,但在郑依姆看来无愧于自己的良心才是最重要的,于是她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还上了这笔费用。对于郑依姆来说,其同样在法律上没有任何“还债”的义务,但其却感受到在心灵上背负着“道义之债”,只有将“道义之债”还上了,才能真正地做到问心无愧。 尽管只是区区的1000元,但却见证了一个有良知者的美丽心灵。郑依姆带给我们最真实的感动,同时也应让一些人感到羞愧。据16日《重庆晨报》报道:重庆开县英雄金有树勇救19人后身染重疾,却无人过分,最后在绝望中病故。而令英雄家人最为寒心的是即便在其下葬时,19名被救者也无一到场。这些被救者在顾忌什么,担心英雄家属缠上了其,担心会遭到舆论谴责?或许从法律角度来说,其没有看望救命恩人的义务,但从良心上来讲,其无疑是背上了一笔“道义之债”,因为其的性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金有树用自己的命换来的,其理应用某种方式来偿还这笔债务。但令人遗憾的是其选择了回避,也将注定终生会受到良心的谴责。 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是法律所不能完全约束的,但只要我们每个人始终铭记自己的“道义之债”,时时不忘偿还“道义之债”,我们的生活就会充满温暖和感动。(稿源:红网)(作者:朱慧松)(编辑:潇湘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