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人生绕不开的话题(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7日00:43 大江网-江西日报 | ||
从2002年开始,我省城乡居民金融资产爆发性增长,至今年2月底,增加值超过前50多年的总和,其中90%是储蓄。储蓄是不是最佳的去处? 几年前,还有金融专家抱怨,投资渠道太少。炒汇、炒金、期货……这些新冒出的投资产品开始让人应接不暇,是否值得尝试? 这些都是江西老表在迈向小康征途中绕不开的话题。 理财比投资更加重要 除非你能未卜先知国家的政策,理论上没有人能够准确预测股市的行情。其他风险投资大抵如此。因此,从事风险投资必须做好亏损的心理准备。 目前,不少百姓把风险投资当成致富的门路,当作家庭理财的主要手段。如果你的收入状况较好,承受能力较强,并且年轻健康,其实这也未尝不可。但它与通常意义的理财并不是一回事。 什么是理财?它是一份规划,是对未来买房、买车、子女教育、退休养老等方面的财富增值计划。它不仅要考虑财富的积累,更要考虑财富的保障,不能把它当作暴富的途径,而投资关注的是如何让钱生钱的问题。 因此,理财比投资宽泛得多。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炒股等投资行为等同于理财,而应将理财看作是一个系统,炒股、储蓄、保险等都只是它的一个“器官”,通过多个“器官”互相配合,使系统保值增值,让自己生活无忧。因此说,理财比投资更重要。 理财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储蓄、国债、股票、保险、邮币卡、古董古玩等,但对每个家庭而言,并不是都需要去尝试。像炒汇、炒金、期货等投资风险极高的品种,不具备专业知识,最好不要去碰它。否则,容易遭受损失。 理财专家推荐“三三”法则:三分之一储蓄,比如存定期、买国债等;三分之一买保险,包括医疗、健康、养老保险等;三分之一风险投资,炒股、炒邮币卡就属于这一类。 由于每个家庭的年龄结构不同,收入情况和兴趣爱好也不同,即使“三三”法则是最好的投资组合,也有很多家庭不喜欢。所以,家庭理财是因人而异的。爱好集邮的家庭不妨侧重投资邮币卡;懂证券分析的人,可以选择多投资点股票;鉴赏知识丰富的家庭从事文物收藏;稳健的家庭多储蓄、买国债也很好……但是一般来说,年青人可以尝试风险项目,进入中年后,应及时购买保险,而上了年纪的人多选择储蓄和国债。 保险与储蓄同等地位 钱包鼓起之后,除了储蓄之外,我们还要留出部分资金购买保险。通过保险,我们可以把未来生活中许多不可预知的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给家庭带来一份安全感。 在现代社会,任何人都离不开保险。不管是男女老幼,还是蓝领白领都需要保险。即使腰缠万贯的富翁,游离于保险之外,也是脆弱的。 有些人靠储蓄增加安全感,但不知何时才是尽头。于是,全国的储蓄存款每年以1万亿元增加,成为世界上储蓄率最高的几个国家之一。但是政府已经发愁:消费率太低。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投资拉动,出现了种种弊端,何时才能出现主要依赖消费拉动的经济增长健康模式? 保险比储蓄带来更持久的安全感。在发达国家,个人工资的三分之一是用来买保险的,把生病、养老等统统交给保险公司去打理,剩余的工资想储蓄、投资还是消费都可以,完全没有后顾之忧,让自己自由享受生活的乐趣。这不是家庭理财的目的吗? 所以,保险至少与储蓄同样重要,理应在家庭理财中占据重要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说的保险是指保障性险种,分红险是不包括在内的。因为,分红险是以投资为主要目的的险种。这种险种在某种意义上脱离了保险的本意,保障功能几乎为零,等同于储蓄。去年,一对夫妻不幸同时遭遇车祸身亡,留下一未成年的女儿。亲戚帮忙向保险公司申请赔付时,却失望地发现该夫妻生前买的是一种分红储蓄保险,交过3万元,身故赔付金只有3.1万元。因此,在家庭理财的资产组合中,是不能把分红险当作保险的。在国外分红险不计入保费收入,而是叫做托管资金。 家长比孩子更需保障 我省城乡居民保险意识非常淡薄,金融资产结构严重不合理。省保监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全省人均保费不足200元,不到世界水平的5%,不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三分之一。 一些金融专家提醒,养老保险在城市还没有完全普及,在农村更是空白,随着人口逐渐老龄化,独生子女将背负沉重的经济压力,由此将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这时,增加保险资产的比例就显得犹为重要了。 目前,三口之家的比例越来越高。这些家庭买保险普遍存在重孩子轻大人的现象。这与金融专家的观点恰恰相反。孩子当然重要,但是保险理财体现的是对家庭财务风险的规避,大人发生意外对家庭造成的财务损失和影响要远远高于孩子。因此,正确的保险理财原则应该是首先为大人购买寿险、意外险等保障功能强的产品,然后再为孩子按照需要买些健康、教育类的险种。而且在资金投入上,大人应该占大头。 不同的人生阶段,不同的职业背景,买的保险也不同。一个重要的原则是需要什么就买什么。刚刚步入社会,变动因素多,尚没有足够的社会保障,购买的保险应该以意外险、人身险为主。这时,即使收入不多,也不能忘记参加养老保险。如果单位不负担,自己出钱也要参保。成家立业之后,生了宝宝,积累了一定的资产,应及时补充健康险、家庭财产险等险种。过了50岁,医疗保险就显得必不可少了。如果过了60岁才想到买医疗保险,就晚了——不少保险公司拒绝受理,即使受理,保费也比早买贵很多。(本报记者张平大江网-江西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