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水扁会如何接招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7日00:44 青年参考 |
要纾解台湾同胞受到反分裂法警告的压迫感,北京需另以更积极而具体的行动,来表达“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善意。 国家主席胡锦涛特别赶在全国人大审议《反分裂国家法》前,于3月4日在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发表了四点意见。从这四点意见的内容与发表时机来看,可说是针对《反分裂国家法》的立法理由及对台政策,预先作出了较为完整的铺陈与表述。 从胡锦涛主席的谈话内容中,不难看出大陆新一代领导人在对台政策上的新思维,同时也不难感觉到“硬中带软”和“软中带硬”的双重弹性。 对台湾来说,尽管可以体会出胡锦涛四点意见中“软”的部分比以前“更软”,但在当前两岸关系气氛的影响下,台湾往往先看到并进而放大的是“硬”的部分。而“四个决不(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语调的被强调与《反分裂国家法》的制定,就是被台湾解读为“更硬”的部分。 正因如此,无论是曾经传闻中的“国家统一促进法”,或是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从胡锦涛四点意见中希望陈水扁能够履行“四不一没有”的承诺就可以看出,这些法案的目的并不是发出主动攻击的讯号,而只是试图把“台独”倾向逼回到维持台海现状。但陈水扁还是没有就范,至今未改一贯的宣称,认为该法是大陆武力攻台的法律依据。 “大陆不武,台湾不独” 3月12日下午,陈水扁在民进党第十一届第二次临时全台党员代表大会上,首度对《反分裂国家法》发表看法,并号召百万台湾人于本月26日走上街头大游行,来表达对制定通过《反分裂国家法》的抗议。至于届时陈水扁自己是否会参加游行?或将以哪种方式参与?目前尚难推测。但可以确定的是,陈水扁找到回应办法:以“民主”诉求来回应胡锦涛四点意见和《反分裂国家法》的通过。 陈水扁对于大陆推出的对台政策上的政治议题,往往采取的是“以独吓武”策略,也就是“大陆不武,台湾不独”的表述。由于大陆决不声言放弃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使得陈水扁往往能在这个理由下,一方面与北京的“以武吓独”达到一定程度的均衡态势,另一方面则以“台湾受到大陆的武力威胁”的说法,作为凝聚“台湾意识”而与大陆呈对抗之势的基础。 马英九为何“反反分裂” 《反分裂国家法》的通过,在台湾引起了不小的反弹与抗议。尤其反“台独”立场鲜明的台北市长马英九,也号召台湾各县市长签署并召开国际记者会,表达“反反分裂”的举动,促使国台办主任陈云林在本月11日晚间发表特别声明,希望能在少数“台独”分裂势力与广大台湾同胞间做出区分。 尽管胡锦涛四点意见的提出,目的在于对《反分裂国家法》的立法理由预做铺陈,并表达许多对台具体善意,从《反分裂国家法》草案的内容来看,只是将北京过去的政策宣示,改以法律形式重新表述罢了。然而,台湾同胞在“台湾生命共同体”的归属感下,又面对反分裂法是以负面表述方式来定其法律名称,故首先最能够感受到的印象,便只在于该法是对所有台湾同胞的“警告”,而并不容易区分被警告的对象仅仅限于“台独”分裂势力。 “台独”和“台湾同胞”该有区分 《反分裂国家法》乐观认为可以把“台独”分子与台湾同胞区分开来,忽略了“台独”必须附着在“台湾”与“台湾同胞”的概念下才能产生意义,很容易让台湾同胞觉得,被警告的对象也包括了他们自己。所以,立场上为反“台独”的马英九,也感到自己与“台独”势力一样,受到了《反分裂国家法》的警告。这就不难理解他为何要表达对大陆制定《反分裂国家法》的反弹了。 《反分裂国家法》的通过既已为事实,如何纾解台湾同胞受到警告的压迫感?大陆需另外以更积极而具体的行动,来表达“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善意。所谓“硬的更硬,软的更软”,虽然台湾朝野皆解读为恩威并施或威胁利诱的两面。因此,除了货运包机直航或农产品运销大陆外,对于《反分裂国家法》草案中,全面“三通”、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台湾的政治地位等问题,提出后续具体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