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的贫困村情结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7日02:30 人民网-华南新闻 |
“家家都无隔夜粮,住的全是破泥房”是广西忻城县思练镇厂上村几年前的真实写照。自从2001年忻城县委书记吴俊明驻村帮扶后,村里面貌焕然一新。2004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858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58%和49.5%。绝对贫困人口由582户2786人下降到71户367人。 温饱致富一步跨 厂上村,峰峦连绵,山高谷深,岩石裸露,植被稀薄,水土流失严重,旱涝频繁,生态环境严重恶化。仅有的2800亩耕地分布在10多个石山弄场里。多少年来,厂上人只能在“碗一块、瓢一块”的石缝地里点种玉米,生活十分贫困。 “转变干部作风,解决群众困难,一把手要做出样子。”吴俊明把厂上村作为自己的联系点。他一有时间就进村串户,访贫问苦,调查研究,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从村级班子建设到农户生产增收项目样样关心。“变扶贫式为开发式,扶持山区贫困村发展”的思路在吴俊明的不断走访中形成。吴俊明先后多次召集村干部和村民共同探讨改变贫穷现状,精心设计出了山区种植结构的蓝图,即“山上竹木花,山下蔗桑粮,家中猪牛羊”。 从此,厂上人看到了大山的未来,纷纷上山种植林、果、竹,并实行庭院式开发,房前屋后的山地、路旁沟边也都种果种竹。白天,吴俊明与村民们种果植树栽桑;晚上,他又给群众上种桑养蚕、水果种植等实用技术培训课,鼓励村民因地制宜地发展多种经济。在吴俊明的指导下,厂上村种植水果520多亩,加想屯3年前种下的300亩大果枇杷2004年喜获丰收,最多的一户收入1000多元,仅此一项全屯户均收入500多元。到2004年底桑园面积发展到了1300亩,仅此一项全村人均纯收入比2000年增加404元。村民陆绍全种桑10亩,去年收入2万多元,成为山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典型。吴俊明因势利导,建议陆绍全组建了小蚕共育联合体,带领村民集体奔小康。 夯实基础奔小康 “一间破房子,一张破桌子,书记兜里装着一个大戳子(公章)”,是群众对过去村党支部的形容。吴俊明的思路是:扶贫先扶党支部,群众才能跟着富。经过全村党员的民主选举,一批年富力强的优秀党员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思想解放,有开拓精神,又肯实干的经济能人当上了村党总支书记,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吴俊明还通过多渠道筹措经费3万多元和水泥10多吨,帮助修建了一幢240平方米的村办公场所。 扶贫先扶智,吴俊明不但给村民上课,还请来农科技术员到地头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种桑养蚕、畜牧养殖、沼气池建设等农村实用技术。几年来,全村参加培训的农民达到897人次,通过培训,大多村民掌握了一两门实用技术。 村民冷暖记心头 “扶贫开发不漏一村一户,共同致富奔上小康路。”吴俊明是这样要求干部的,也是这样身体力行的,他坚持常年累月走农家门,听农家事,解农家难。龙利民一家,原来是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户,既缺粮又缺钱,住的还是老祖宗留下来摇摇欲坠的泥房。吴俊明到厂上村后,就住在龙利民家。3年来在吴俊明的帮扶下,龙利民大力发展山区特色农业,种有大果枇杷和杨梅8亩、桑5亩,成为该屯种养示范户,去年收入两万多元,建起了一幢两层200多平方米的楼房,昔日的贫困家庭走上了致富路。龙利民致富不忘党恩,又带动帮扶其它村民发展生产,去年他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龙利民动情地对记者说:“党给我们这么好的富民政策,又有这么关心群众的领导干部,我们农民哪有不富之理?明后年你再来看吧,我们村可就要实现楼房化了!” 《华南新闻》 (2005年03月17日 第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