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维灿:四百九十二名“县官”之师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7日04:03 东南早报 |
她,创办了中国烟草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 她,曾组织中国西部492名贫困县的县长县委书记到海岛上向官兵学习; 她,先后为中国扶贫基金会筹集了1000多万元资金,帮助革命老区发展经济; 她,曾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女企业家、全国“十大扶贫状元”…… 在员工心中,她是能干的女企业家;在海防官兵心中,她是拥军的好妈妈;在边远地区小学生心中,她是一名关注教育的好奶奶;在老区人民心中,她是扶贫救困的“活雷锋”。 早报记者许晓旋/文实习记者丰晓飞图/翻拍 烟草合资国内第一个人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改革开放的政策。1979年4月,刘维灿与美国人挂钩筹划合作办烟厂事宜。1980年2月,刘维灿代表厦门卷烟厂在北京与美国雷偌士烟草公司签订合作协议。1980年4月28日,刘维灿与美方在香港签订合同。1980年10月4日,中美合资的华美卷烟厂正式开工生产。 在“中国烟草之最”的小资料中,华美卷烟有限公司是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华美投产以来,共生产“金桥”、“骆驼”等卷烟88.32万大箱,累计实现产值53.62亿元,上缴税收25.55亿元,获利润9.57亿元,创汇1.55亿美元,中外股东在投产后几年即收回了3100多万美元的投资。 事隔25年,人们对这些久远的日子已渐遗忘,但在78岁的刘维灿脑海里,一个个跳动的数字却依旧历历在目,陪伴着她走过半个世纪的坎坷路程。 合资运作引来国务院两度派员调查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身为厦门卷烟厂党委书记、厂长的刘维灿,强烈意识到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已经到来,她把握机遇,把触角伸向国际烟草市场,觅来了美国雷偌士烟草公司生产其国际名牌“骆驼”、“云丝顿”牌号香烟,这在国门刚由十一届三中全会一声春雷打开的那个时代,引发了一场不小的“地震”。 “观念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自始至终伴随着华美的成长。”刘维灿表示,加工“骆驼”牌香烟,本来是一个利国利民的项目,一些支持者称赞他们为改革开放开了路,是真正“敢吃螃蟹的人”;但协议签字墨迹未干,就招来了上至中央,下到省、市一些部门的非议,认为让美国人占领中国市场是“卖国”、“打击民族工业”。1982-1983年间,国务院曾两次派员到厦门调查此项目情况。一直到1983年冬,中央领导到厂里面视察,进一步肯定此项目是一个成功的项目,华美才获准与美方继续谈判。 9个部门批准30多轮谈判 从1979年谈判到1988年正式投产,第一家中外合资的卷烟厂筹备了整整9年,其间历经30多轮的反复谈判。 刘维灿告诉记者,除了与美方的反复谈判,由于是中外合资企业,当年华美的开办,手续极其复杂。“首先需要得到中国烟草专卖局的批准;然后要得到原轻工部“同意合资”的批准;其后需要由中国烟草总公司同意对外合资;再到工商管理总局注册‘骆驼’香烟品牌;再到国家税务局和海关总署申请关税与税收上的优惠措施;由于当时对外汇方面的诸多限制,还得到外汇管理局征得对方同意;最后还得征得国家计委和国家经贸部的批准。”刘维灿告诉记者,她为此前后跑了中央九个部门。 1986年7月,华美终于成立,成为我国烟草业首家中外合资企业,36个国家发布了公司成立的新闻。1988年10月28日正式投产,次年华美经济效益便达到全国第一,成为业内参观学习的窗口。 年过花甲培训492名县级领导 刘维灿认为,扶贫不是一种恩赐,而是要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帮助他们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发展经济效益好的项目,从根本上治贫。 刘维灿曾经到过甘肃、宁夏等地,深深感到,扶贫要扶在点子上,中西部地区要走上富裕之路,关键在于领导班子。为此,刘维灿受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委托,在厦门市政府的支持下,筹资百万元资金,在厦门建立中国扶贫基金会厦门培训中心,并出任副校长,主要培训中西部的市、县的有关领导。培训班采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办法,流动培训、现场教学,每期除听有关专家、学者的专场辅导报告外,还组织学员参观、考察厦门经济特区和闽南地区的永春、南安、晋江、南靖等县市的农业开发典型和成功的乡镇企业。 “通过培训扩大他们的视野,转变他们的观念,学习发达地区脱贫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只有领导阶层的观念改变了,才能带动整个地区自上而下解放思想。” 为了办好培训班,刘维灿把来自中西部地区学员视为自己的亲人,从学习、生活和考察地点、路线都一一亲自安排。每期培训班参观考察,行程2000多公里,年过花甲的刘维灿都要“奉陪”到底,和学员们上高山,下海岛,以生动的闽南乡镇和三资企业发展的事例教育学员。至今,这个培训班已经开办8期,共培训来自山西、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贵州、宁夏、青海和河北、河南省的学员493名(其中仅有一名不是县级领导)。 除了日常的培训,刘维灿还不忘把这些“父母官”请到厦门“英雄三岛”,与战士们见面聊家常、谈发展,接受特殊的国防教育。两年内,共有492名县长、县委书记登上了厦门的边防小岛,亲身感受守岛官兵的责任与甘苦。这些“父母官”表示,回去后将把拥军优属、退伍军人安置作为重要工作来抓。 深入孤岛被亲切称为“拥军妈妈” 1986年春节,时任厦门卷烟厂厂长、华美卷烟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刘维灿,第一次登上厦门的边防小岛角屿岛慰问战士。 仅有0.19平方公里大的角屿岛,是闻名全国的“英雄三岛”中面积最小的一个,这里驻守着厦门警备区某海防连。当时岛上条件的艰苦常人无法想象:没有水没有电,一切生活必需品全靠小舢板运载,官兵每人每天只有一口杯淡水,三年不出岛,洗不上一回淡水澡。由于湿气重,许多战士得了关节炎、风湿病。一张水泥砌起来的乒乓球桌,就是岛上唯一的娱乐设施。 守岛边防官兵的艰苦,深深震撼了刘维灿。“大家同守岛战士比比看,没有这些可爱的人守海岛,我们能安安心心搞建设吗?”当日,刘维灿执意留岛过夜。 此后逢年过节,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刘维灿总要往岛上跑,最少一年上岛两次,最多一年十一次,每年一定要为部队办几件实事。没有淡水,她为部队打井建蓄水池,政府要造专用运水船,她代表企业带头认捐5万元;没有新鲜食物,她为官兵送来了大冰柜和柴油发电机;药品短缺,她不仅亲自购买,还发动厦门中山医院为官兵们送医送药。 考虑到战士退伍后的就业问题,刘维灿还在岛上开办了一个战士育才学校,除了教导战士们的电脑、财会、文秘等科目,还为每个战士配备了一把老虎钳,指导战士们学会修理手艺,在退伍后好有一技之长。 刘维灿的拥军情也深深地打动着驻厦海防官兵,他们亲切地称她为“拥军妈妈”。一名退伍战士在给刘维灿的信中写到,“当兵上了岛,梦想与现实有很大的冲突,是您一次又一次带领大家来与我们共同度过美好的时光,每次回想起来。都能忆起一段甜美的往事,真令人幸福。”这名退伍战士刚刚结婚,给刘维灿寄来了他和新婚妻子的合影。 “最近太忙了,加上眼睛看不清楚,这封信现在还没来得及回。”把这信递给记者翻阅时,刘维灿还为没办法及时给这名老兵回信而十分内疚。 面对家人“十杰母亲”却露歉疚之情 今年三八妇女节,鉴于刘维灿半世纪以来的拥军之情,她被厦门市妇联评选为厦门市“十大杰出母亲”并颁发荣誉证书。然而握着手中的荣誉证书,刘维灿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出自己对家庭的愧疚之情。 刘维灿告诉记者,当厦门卷烟厂正处于创业阶段,大大小小的工作将她压得透不过气来,连儿子出麻疹住院都没空去看望。甚至在二儿子结婚时,刘维灿都没办法赶去参加。 由于工作繁忙,刘维灿抽不出时间打理家务,甚至连菜市场都很少去一趟。“媳妇生孩子的时候,我念叨着要给小孩子做件衣服,于是翻出家里的布票想去换几尺布,结果店铺老板跟我说3年前就已经没使用布票了。”女儿生孙子的那天,刘维灿正好赶去杭州开会,结果又错过了。 然而让刘维灿颇为欣慰的是,虽然自己抽不出多余的时间来过问这个家庭,可她的老伴和三个儿女对此都没有埋怨。 “应该是家庭气氛给了孩子们潜移默化的影响吧”,刘维灿十分自豪地告诉记者,大女儿考上厦大后到美国攻读硕士和博士,回国后又攻读了博士后,现在在厦大海洋与环境学院当院长;二儿子曾在机械厂做学徒,后来到上海交大念了6年半,然后去了德国,现在在北京工作。 刘维灿爱国拥军的行动也深深感染影响着她的子女。女儿袁东星在厦大海洋与环境学院当院长,听说战士们想听大学教授讲课,她便坚持每年都上岛给战士深入浅出地讲海洋环保知识。看到战士们文化生活单调,袁东星便组织学生排演节目上岛与战士们联欢。中秋节,她带学生上岛与战士们“博饼”。袁东星说,“爱国拥军,母亲是我学习的榜样。” 刘妈妈半世纪的拥军情在她的子孙们身上延续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