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灯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7日04:26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
“3·15”的时候,想起了作家马均海的一篇小小说《鬼灯》。作家在小说中塑造了一个饱经沧桑的人物孟祥柱老汉,其子因喝酒致死,其媳其孙因乘船落水而双亡。家破人亡,晚景凄凉,思念成病,上坟哀伤。孟老汉在梦中的“紫衣道人”指点下,口中念念有词,烧纸焚香祭奠,“鬼灯”忽忽闪闪,身子飘飘欲仙。恍惚之间,进入神奇天地,神往之时,见到儿孙儿媳。摆上丰盛之酒席,送上温暖之话语,一家四口大团圆,共享天伦之乐趣。孟老汉醉了,笑了,顺心遂意。忽然,听到儿子说:“我是因假酒而离开阳间的,每想到此事,我就恨不得把那些唯利是图的小人咬个稀巴烂。”突然,又听儿媳说:“爹,我一想起那次和小宝过河就悲愤不已,船家明明知道船已超重,但为了多赚几个钱,不顾人命大事,硬是又让上来几个人,致使木船沉没在河心……”骤然,又听到孙子发问:“爷爷,我真不明白,那天我们落水后,岸上的几个人为什么见死不救呢?” 一句惊心,一语惊魂,一声惊雷。三人三句话,一句比一句伤心,一句比一句痛恨:恨假酒害人,恨超载坑人,恨路人见死不救,恨世人眼向“钱”奔!孟老汉正欲发言,一声鸡啼,万物消失,四面黑夜,不了了之。几天之后,老汉去矣,笑容短暂,溘然长逝!电视上船运超载事故的新闻不断,报纸上批判假酒害人的文章不少,而马均海这篇小说,花样翻新,构思新颖,石破天惊,出奇制胜,用的是蒲松龄之聊斋笔法。 《聊斋志异》以写鬼著称于世,其中刻画了不少冤鬼,如《鬼哭》中描写的:“夜则床下磷飞,墙角鬼哭:我死的苦!”哭诉了冤魂的悲愤之情。《聊斋》表面上谈狐说鬼,实际上是将传奇志怪化为孤愤之书,为天下苍生鸣不平。当然,蒙冤负屈的原因也很不相同。蒲松龄的《鬼哭》是写被清朝官兵残杀的冤鬼躲在墙角哭冤,而马均海的《鬼灯》则是为喝假酒而送命的人鸣冤,为乘船而落水的妇女儿童叫屈。写出了变化,写出了梦境,写出了奇异,写出了水平。 每年每到“3·15”前后,“打假”的文章满天飞,可有哪一位笔下用酒鬼冤魂的形象来控诉呢?说鬼非鬼,是人非人,意味深远,警策世人。辛酸之时,委婉讽谏,断肠之处,时弊针砭。难怪《鬼灯》在《莽原》上发表后,先后被30多家书刊选载。有诗为证:“一盏《鬼灯》照梦境,团圆一梦,南柯一梦。二三十家书选登,惋惜生命,珍爱生命。马上相逢去圆梦,老汉堪惊,读者堪惊。均海拨亮神《鬼灯》,文心灵动,神韵灵动。” 《鬼灯》是一个梦,是悠悠脑海中的一个幻梦,是茫茫人海中的一个春梦,是滔滔苦海中的一个美梦,是滚滚墨海中的一个奇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