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煤矿如何走出矿难泥淖(经济视点·直面煤矿安全(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7日05:35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彭嘉陵

  上篇回放

  “直面煤矿安全(上)”(见3月15日本版),分析了近年来煤炭行业的特殊性被忽视,各地往往重效益轻安全,这成为矿难发生的一大成因。而矿难频发的另一个深层原因是长期以来煤矿企业欠账过多,使煤矿如久病之人,突然面对煤炭市场好转,在强大的利益驱动下,纷纷超能力生产。

  问题三

  技术受到冷遇,人才严重缺乏

  当前我国煤矿开采条件是历史上最差的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乌荣康说,当前我国的煤矿开采条件是历史上最差的,而职工素质又大大下降。这也是煤矿事故多发的客观因素。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云涛提供的数据更印证了这一结论:

  经过多年开采,我国煤矿越采越深,现在大多在地下500米以下,其中有5个矿井在地下5000米以下,117个矿井在地下1000米以下,并以平均每年10米(有的甚至30—50米)的速度向下延伸。在那些超深矿井上班的矿工们,每天花在路上的时间就需三四个小时,而且许多情况下要爬着前行。

  中国煤炭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胡省三教授认为,我国煤矿条件比美、澳、印、德、俄等国的煤矿复杂得多,而且不同的煤盆地、矿区甚至同一矿区不同区块也大不一样。还有,由于煤矿生产是流动作业,向下延伸时可能会出现新的技术问题,如郑煤集团大平煤矿一两年前甚至数月前瓦斯不突出,但往下采到一定深度时,瓦斯突出了,最终引发事故。因此,煤矿遇到的技术问题都是动态的,危险源也是动态的,要随时加以研究。

  在原国有重点煤矿中,地质构造复杂矿占1/3以上,高瓦斯矿井占45.97%,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占17.6%。另外,有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占87%,有自然发火危险的矿井接近50%,受水害和冲击地压威胁的矿区有十几个,涉及几十个矿井。部分矿井同时具备以上不利因素中的多项,难以发挥机械化和集中生产的优势,造成用人多、环节多,这成为事故发生的概率和频率都较高、一次死亡人数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基础和共性技术研究受到冷遇

  中国煤科院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煤矿组组长、中国煤炭科学院卢(金监)章教授认为,近些年国家对煤矿基础性、共性研究的支持力度减弱了。他说,瓦斯突出问题在我国至今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往往是出了事故,处理完了就完了,并没有真正分析事故原因,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发生。国家应该加大对瓦斯突出研究的投入,找出普遍规律,拿出预报措施。

  胡省三教授也认为,我国煤矿科研投入太少。特别是对生产方式、技术条件改变以后,通风设备的可靠性如何相应配套缺乏研究。实践证明,科技攻关是提升煤矿安全技术水平和抗灾能力的有效途径。他举例说,“八五”、“九五”攻关后,淮南、平顶山煤业集团等矿区安全技术水平和抗灾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可是,近几年国家每年对共性、关键性技术攻关的投入才几百万元,而在美国,联邦政府每年拨给能源部矿业局各研究所的经费在1.5亿美元以上,其中一半以上用于煤矿科研。

  技术人才青黄不接,工人素质普遍下降

  人才的流失和缺乏,对处于超强度运行的煤矿来说更是雪上加霜。以前15所煤炭院校每年培养8000至1万名采矿、选矿、通风安全和地质测量人才,且大都充实到生产一线。而现在,煤炭院校不得不转型,多数院校换了牌子,撤销了采矿地质类专业。目前全国每年招收的采矿地质专业新生只有500人左右。其中不少人毕业后还不愿意到煤矿,不愿到生产一线。

  据统计,目前在国有煤矿中,大专以上程度的技术人员仅占职工总数的3%左右,在近40个年产500万吨以上的大中型煤炭企业中,工程技术人员不足2000人。铜川矿业集团11年没进大学生,阜新矿业集团6年未进大学生,几年中还流失了500多名技术人员。新人进不来,老人走了不少,使不少煤矿采、掘、机、运、通五大工种技术人员普遍不全,制约了煤矿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可对煤矿来说,不仅专业技术人才面临青黄不接的状况,一线工人的素质近年来也普遍下降。由于煤矿开采安全性差,收入低,劳动强度大,一般城里人都不愿到煤矿就业。国有煤矿采掘一线的工人中,相当一部分是农民工,其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63%,安全意识较低。农民工一般采取协议工形式,流动性较大,安全教育缺乏针对性,致使违章作业现象时有发生。

  解决之道

  要从根本上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必须内外兼治

  摆正安全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建立长效机制,弥补安全欠账

  经济高速发展刺激了煤炭需求旺盛。人们总说要正确对待经济发展和安全生产的关系,但具体到实际工作中,具体到电力紧缺时,可能就顾不到安全了。在这方面,山东省的做法值得一提。2004年,在全国煤炭产量增长、各产煤省煤炭产量大幅增长的同时,山东省的煤炭产量却减少了373万吨。而此前3年,山东的煤炭产量年均增长2000多万吨。去年,山东省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0.33,创下历史最好水平。这是山东省去年严禁超能力生产的结果。

  在当前煤炭市场这么好的情况下,山东为何看着到手的利润不要?山东省煤炭工业局郑晓光副局长告诉记者,主要基于以下三点考虑:一是连续多年的超强度开采,省内煤炭资源大幅锐减,目前全省煤炭储量只能开采20年。要保持全省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不能再超强度开采下去了;二是从安全考虑,超能力开采对安全造成极大危害,隐患逐步显现;三是从生态环保角度,超强度的开采,使土地资源极度锐减,而土地塌陷速度加快,治理却跟不上。

  2003年底,山东省出台文件,要求所有矿井应严格按照核定能力生产,最多不能超过10%。但一年执行下来,并非一帆风顺。有四大矿业集团、56个矿超核定能力10%以上。今年初,省里对这些超能力生产的集团公司和矿井进行了通报批评。而由于近来接连发生的事故,也让去年超产的一些煤矿认识到按核定能力生产的重要性。如枣庄矿业集团,去年生产了1774万吨,今年原计划生产2000万吨,现在已决定调减产量,按核定能力生产。

  而安全欠账的弥补,主要取决于地方政府是否重视。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对煤矿安全高度重视,不但提高了煤矿安全费用提取标准,还建起了覆盖全省的煤矿安全信息化监控网络系统,运用计算机网络对全省煤矿的瓦斯、通风实行全方位数字化远程监控。去年,黑龙江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由2002年的6.7、2003年的2.7降到1.86。

  国家应加强对煤炭工业的扶持和领导

  胡省三教授认为,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煤炭都将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但要从根本上解决煤矿安全问题,仅靠煤矿自身力量难以实现。为此,他建议,国家应从政策上进行宏观调控和扶持,加强对煤炭工业的领导和管理。增加投入,支持用高新技术改造煤矿,推动煤炭产业链的延伸。减轻煤矿税赋,建立煤矿安全基金,加强煤矿安全科技攻关。同时,大力推广煤矿机械化、综合自动化,减少用人,整顿改造乡镇煤矿。

  专家们还呼吁,应尽快理顺电煤价格,让煤矿有足够资金投入到技术改造。电煤占我国煤炭消费60%左右,电煤价格的长期倒挂,不利于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

  记者最近到各地国有重点煤矿采访时了解到,尽管这两年煤炭市场好,企业效益也有较大提高,但是煤矿职工收入由于涉及到由劳动部门管理的工资总额问题,增加并不多。如果职工收入长期处于低水平,煤企人才将进一步流失,并影响到煤炭工业的长远发展。专家们呼吁有关部门也要重视这个问题。

  煤矿专家担心,在现有状况下,煤矿还会再出问题。听到这里,记者心里不免为之一震。但愿专家的担心是多余的。

  《人民日报》 (2005年03月17日 第六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