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文化创新与精品生产(文论天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7日05:36 人民网-人民日报

  艾斐

  创新,是文化的生命,也是创造文化精品的必由之路。我们的文化创造,只有按照先进文化的要求,不断地在创造实践中进行积极而正确的创新,才能真正有效和有力地突破定势,独辟蹊径,焕发光彩,实现品位、力量、价值与功能的全面重构与提升。

  一

  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不仅要表现在产品数量的增加上,而且尤其要表现在以其思想的深刻、内容的丰富、技巧的新颖、形式的多样、形象的生动鲜明,以及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激扬与涵负等基本要素,所形成的强大艺术魅力,而赢得广大受众的自觉欣赏与高度认同,并能真正给予广大受众以歆悦、感动、启迪、教益、激励和鼓舞上。只有这样,其产量的增加才会是有意义的,也才能够对现实文化的繁荣与发展起到积极、有益的作用。

  任何文化产品和文艺创作,在本质上都是思想结晶、精神升华与美学淬炼的产物。同时,任何文化产品和文艺创作也都本能地天然地赋有着教人向美、向善、崇德、崇智和激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义务和责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必须坚定不移地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才有理由、有气度、有力量、有信心要求一切内容和一切形式的文化创造,都必须按照先进文化和健康有益文化的标准和期冀去创造自身、完善自身、发展自身,并在这种创造和发展中充分释放自身的能量和实现自身的价值。恩格斯说过:人类的历史“是人类本身的发展过程,而思维的任务现在就在于通过一切迂回曲折的道路去探索这一过程的依次发展的阶段,并且透过一切表面的偶然性揭示这一过程的内在规律性。”我们进行文化创造的终极目的正在于此,因为任何文化创造都属于形而上的哲学范畴,都是一个美学的感性与理性相交融的思维过程。

  文化怎样才能完成这一任务呢?最直接和最主要的达臻方式和实现途径,就是通过创造符合先进文化和崇高美学之要求的文化善举与文化精品。因为只有这样的文化,才能把崇高、美奂、智慧、良知与道义带给受众,并得到受众的自觉接受与由衷赞赏。所以,在文化创造中,向来都是贵精而忌滥,求美而摈庸。雄踞于中国文化典籍之冠的《论语》、《周易》、《孙子兵法》等,其实都各只有五千多字的篇幅;被尊为唐朝大诗人的金昌绪和张若虚,所留给后世并足以使其成为大诗人的诗作,其实也都各自只有一首诗,即《春怨》和《春江花月夜》。反之,《榴花梦》虽在篇幅上雄踞中国古代诗歌之冠,但却几乎被人遗忘,乾隆皇帝虽然一生写诗超过万首,但却从来无人把他称为“诗人”。当然,这并不是说创作的数量越少越好,而只是说,在文化创造和文艺创作中永远都应当遵循一个铁的法则,即:宁可少些,但求好些。自然,又多又好,无疑是一种文化创造的最佳状态和最高境界。

  当前,从改编经典名著之风的盛行,特别是在“现代派”和“人性化”旗号下所进行的谑劣型和低俗化的改编,更从一个侧面显示了一些创作者在文化原创力、思想驭握力、艺术概括力和美学鉴赏力方面的走形与弱化。本来,改编经典作品不仅是应当允许的,而且也是应当提倡的,关键在于这种改编必须切忌过多过滥,关键要看在适度的改编中是否能够改得有创造、有新意、有妙处、有高招,既遵从原作的基本内容,保持完好的基本风貌,又能在丰富、发展和创新中对原作进行富于逻辑性和感染力的思想诉求与美学阐释。而决不允许对经典作品的随意阉割和肆意解构,更不能在时髦的语境下以改编的权力话语将经典作品谑劣化和低俗化。但在实际上,不仅过多过滥的现象严重存在,而且有相当一部分经过改编之后的经典作品,都不但变了形貌,而且失了魂魄。

  凡此种种,说明了什么呢?至少说明在文化创造,特别是在文艺创作与研究上,形而上学之风甚盛,而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却正在出现弱化。这是我们必须予以高度警惕和充分重视的。因为只有创新,才是文化能够存活的生命线和得以发展的内驱力,也才是文化创造和文化产品的激情、魅力、姿彩与风骨的所有和所在。

  二

  加强和提高文化创新能力,鼓励和激扬文化创新精神,是我们所面临的一项迫切而重要的时代使命。为此,不但要充分认识文化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广泛、越重要的价值和作用,而且要充分认识文化自身的性质、特点及其体现自身价值和发挥自身作用的有效途径与恰当方式,科学地把握文化的内在规律和有效地开发文化的时代意蕴,从而在正确驾驭文化发展规律和发展道路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实现文化的熵增价值和发挥文化的文明作用。

  迄今为止,我们所看到的有价值的文化,应当说都是创新的成果。正因为它们是创新的成果,所以才能够在历史的考验、时代的淘漉和社会的选择中不仅留了下来,而且被世世代代的人们所关注,所认同,所吸吮。希腊文化、罗马文化、腓尼基文化、玛雅文化等,都是这样。特别是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无论从哪种意义上说,它们都属于绝无仅有的天才的创造,都具有鲜明而巨大的可逆的特征。如商周时期的思想、社会、军事和哲学著作,先秦的诗骚和散文,汉代的文赋、乐府以及教育的兴起,晋代的绘画、骈文以及对冶炼技术的改进,南北朝时期的刻石、绘画以及佛教文化的兴盛,唐代的诗歌、舞蹈和书法艺术,宋代的诗词创作、评话艺术和蔚为壮观的科学技术成就,元代的戏曲创作和建筑艺术,明代的航海技术、陶瓷艺术、商品意识和发达的农医科技,清代的长篇小说、诗词变革、译作滥觞和对西方新思潮与新科技的引进等。所有这些,即使是在大视野的世界文化格局中,它们也永远属于黑格尔所说的“这一个”。

  三

  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借鉴有益的外国文化,是我们民族和时代的文化得以立足的大地,是我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前进的基础,这同时也是我们实现文化创新和发展文化事业的最重要的基础性前提与先决性条件。列宁说过,无产阶级文化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什么人凭空杜撰出来的,而“应当是人类在资本主义社会、地主社会和官僚社会压迫下创造出来的全部知识合乎规律的发展。”实际上,我们所要建构的先进文化和我们所要认同的健康有益文化,就正是在这种“纵”向继承和“横”向吸收的基础上而鼎力进行文化创新所凝聚成的新结晶、所采摘到的新成果。

  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纵”向承传和对有益域外文化的“横”向吸收,本身却并不等于就是文化创新。要真正实现文化创新,尚需在这个坚实的基础上,对原质性的文化积累和自然状的文化要素进行全面的升华、开拓与突破。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创立新的体制和机制;一定要赋有新的思想和观念;一定要做到内容新、形式新、方法新、手段新;一定要关注时代,结合实际,面向大众,具有现代眼光、世界胸怀、时代风貌和民族精神;一定要在求新、求变中真真正正、切切实实地做到达优和臻美;一定要使我们的文化创造和文化产品在让人耳目一新、情趣盎然、心灵震撼、精神奋发的同时,并能给人以积极的思想启悟和崇高的审美愉悦。

  马克思说过:“当艺术生产一旦作为艺术生产出现,它们就再不能以那种在世界史上划时代的、古典的形式创造出来”。这就是说,任何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不但应当是不断创新的,而且这种创新的实现还必须仰赖于这种文化所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条件、内容、形式与方法的不断适应性的变化和高层次的优化。

  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创新是一种求异与探索的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它在迷茫中闪烁着耀眼的光彩,在风险中孕育着巨大的成功,在艰辛中淬冶着灿烂的现实。整个的创新过程始终都充满着智慧、胆略、勇气和信念,盈荡着创造的激情、科学的理性、探求的毅力和进取的精神。任何创新,都首先是对实施者的才智、勇气和探求、进取精神的检验与考验。无限风光在险峰,正是在这种艰辛的探求和锐意的进取中,才铸就了创新过程的崇高和创新成果的亮丽。在人类历史上,任何优秀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在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之后才进入这样一种境界的。

  当今时代,文化不仅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智慧资源和精神动力,而且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和参与的焦点,成为社会生产和消费的热点。时代不仅要求我们的文化必须创新,而且要求我们的文化必须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和广辐射的创新。从思想、观念、理论,到内容、形式、方法等,都真正“创”出一个全新的文化天地来。只有这样,我们的文化才能不负历史的重托,承担起时代的重任,才能不断地为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素质的提升更好地发挥作用。

  《人民日报》 (2005年03月17日 第九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