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公平秤 科学是准星(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7日05:37 人民网-人民日报 | ||
“科技创新很重要,科研经费很难拿。”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去年全国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1843亿元人民币,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5%,为历史最高水平。然而科技人员仍然表示经费紧张,不少人把60%的精力都花到跑项目、争取经费上,浪费了大量时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怎样改变这种状况?记者近日就此采访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院士。 经费申请为何这么难? 记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着多少科研经费?秉承怎样的分配原则? 陈宜瑜:在整个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中,自然科学基金只占较少的一部分。基金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战略定位是“支持基础研究,坚持自由探索,发挥导向作用”。去年国家用于基础研究的经费是102亿元,科学基金约占28%。数量虽少,作用却不小,因为基础研究是高新技术的重要源头,创新人才培育的重要摇篮,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记者: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技术开发,都对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意义巨大,可为什么申请经费就那么难呢? 陈宜瑜:我想主要还是因为总量不够,虽然近年来科技投入不断增长,但跟发达国家甚至某些发展中国家相比,我们的科研经费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还是较低的。钱本来就少,分得又太细,申请经费的难度自然就提高了。 以科学基金为例,我们去年受理的申请是46887项,最后能拿到资助的不足20%,生命科学课题的平均资助水平是每项20万元,地球科学是30万元。我们觉得还是不够的。目前条件下,20万元才够一个科研人员维持3年。为正常开展工作,课题组只好四处交叉申请,最后一篇论文下挂着好几家经费资助单位,客观地说这是很无奈的事。只有当单项经费支持达到50万元以上,才能让科研人员真正靠一家的资助完成研究。 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记者:既然经费如此紧张,您为什么还要明确地提出“坚持自由探索”?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基础研究的投资尤其如此。一方面要鼓励科学家自由探索,另一方面又要尽可能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效用、为国家目标服务,基金怎样成为两者间的纽带? 陈宜瑜:我们提出支持基础研究并不是要收缩资助范围、不考虑国家目标,而恰恰是要强化国家目标的引导。国家发展战略目标是基础研究的重要内容,基础研究必然包含国家目标,二者并不矛盾。 基础科学问题的两大来源,一是人类对认识自然的不懈追求,二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但无论问题来源于何处,无论哪种力量驱动,要真正解决问题,必须依靠科学家自由探索,否则就没有创新。我们要考虑国家目标,但又不能一说到国家目标,就想到要自上而下,国家目标也需要科学家自己想问题,自由发挥,我们必须创造鼓励自由探索的环境。 记者:您的意思是不是说,要在尊重科学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将科技发展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转化和凝炼为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基础性和带动性的科学问题,在若干重要战略性领域实现突破? 陈宜瑜:正是这个道理。现在我们的科技,整体发展相对滞后,要在短时间内实现全面跨越难度很大。基金委把少量的钱全部用来推动原始创新,首先是稳定一支基础研究的队伍,同时也希望集中力量对一些重点项目稳定支持一段时间,争取实现跨越式发展。 善待科学家不是降低门槛 记者:加大了对重点课题的支持,其他课题的申请岂不更艰难了? 陈宜瑜:经费总量的增长,从根本上讲需要国家增加投入。至于竞争,是任何时候都存在的,而且也是必需的。目前我们的资助率是20%,将来经费增加了,这个门槛也不会降低。坦率地讲,尽管现在基金申请的竞争激烈,但它资助的课题整体水平并不高。善待科学家,减少经费申请的负担,并不是要降低水平,而是要在提高资助强度的同时搞好服务,保证评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减少科学家在经费申请上的无用功。 尊重科学,保障公平 记者:在这方面基金委有些什么具体的举措? 陈宜瑜:基金委的工作方针是“尊重科学,发扬民主,提倡竞争,促进合作,激励创新,引领未来”,我们的一切工作都围绕这一方针展开。 我不赞成目前一些脱离实际的考核方式,太多太细,套用管理工程、管理经济的方法来管理基础研究,容易导致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最后科学家压力太大,只有把好啃的肉啃掉,骨头扔在那里,不利于出大的创新成果。基金的管理是“严进宽出”,今后这个做法仍要坚持。 到基金委之后,我每天都要收到大量来信,大都是要钱的。对这些要求,我们的答复只有一个:通过公平竞争。即使是名气很大的院士,课题达不到标准照样淘汰。牢骚可以发,但一定要按规矩办。 保证公正性,最重要的是实行专家信用制度,严格对评审专家和被评审人建立信用档案,坚决让不守规矩的人出局。基金的评审分为“同行评议”和“会评”。“会评”背靠背投票,当 场开票,公平性有保障,“同行评议”则要逐步实行分段管理,保证评审人是本领域的专家。 联合社会力量增加投入 记者:我们算了一笔账,按您 前面提到的平均每个课题50万元的标准,每年基金的支出大约需要50亿元,要达到这个数额短期内有一定困难。基金委在增加经费来源方面有什么别的办法? 陈宜瑜:最近我们正在与广东省政府以及浙江的一些企业接洽,希望基金委出一点资,引导对方出资多一点,来建立联合基金,支持基础研究。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国内的一些企业已经有可能考虑30—50年以后的事情,对基础研究有积极性。而一些地方政府也有这个实力和需要。像广东省,现在在南海发现了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地方财政愿意出钱来研究,这就给科学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提供了新的契机。 《人民日报》 (2005年03月17日 第十四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