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博士无奈倒苦水(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7日05:37 人民网-人民日报 | ||
“跟同龄人相比,我很幸运。”金博士是国内某著名高校物理系的骨干教师,1995年留在系里任教,2000年作为青年杰出科研人员被派到国外留学,回国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可谓一帆风顺。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幸运儿”,提起科研经费的申请难度,也有一肚子的苦水要倒。 出国前,金博士一共申请了两次科研经费,但每次的结果都令人沮丧:第一次申请书递上去以后,评审人员认为他做该项研究的经验不足,而且申请书不够规范,申请没有通过。第二年精心准备,得到的答复是:创意不错,经费有限,抱歉。“好在当时系里强调集体合作,自己的申请不成,还可以在别人的课题里做,这样虽然个人的研究自由度受到一定限制,压力还不至于像现在这样大。”金博士说。 “现行体制下,从国家申请到的科研经费极为重要。”尽管这笔钱往往难以满足研究的全部需要,但金博士认为,它总能提供从事研究的基本材料。“没有它,研究生的补助,基本的实验设备,使用学校实验室所需要的房费、电费,都难以保证。” 金博士很同情那些更年轻的科研人员,他们研究经验比较少,申请科研经费难度更大。几年下来,由于得不到锻炼,年轻人对科研的敏锐感觉也会降低,不但对个人来说是一种遗憾,对国家来说也是一种人才的浪费。 “在系里,能否申请到经费,不仅是科研问题,也是荣誉问题,因为它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一个系科研能力的标准。单位的压力跟个人一样大。今天的科研经费申请之路,可以用8个字概括:队伍巨大,出口狭窄。”金博士说这话的时候,脸上挂着一丝无奈的苦笑。 在这样的情况下,各种不正常的现象出现了。“科研人员花在经费申请上的大量时间,相当一部分是在为申请成功而弄虚作假,比如虚报课题进度,谎称本单位会提供明明不可能的配套资金。”金博士举例说,国家教育科学基金明确规定了基金使用过程中的管理费用比例,可是上级单位七扣八扣,再除去申请费用和研究生补助,所剩无几,只好拆东墙补西墙,挪用研究经费。明知损害了项目规定的严肃性,但大家也只好这样干。 由于经费太少,有时候只好把项目拆分,大项目拆成几个小项目,然后向不同单位申请。有时候甚至同一个项目“一女多夫”。“这样做当然不好。学校是育人的地方,在学生的眼皮底下做这种事情,造成我们老师整天忙于项目、弄虚作假的印象,可是有什么办法呢?”金博士说。 《人民日报》 (2005年03月17日 第十四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