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锋卖菜的故事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7日06:19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
张传锋卖菜,人们评说不一。家里人说,他花自家盘缠卖人家的菜,是赔本赚吆喝。而农民王国顺却说,张传锋卖菜,不仅卖了好价儿,还把农民的思想吆喝醒了。 张传锋是淮南市潘集区平圩镇张岗村村委会副主任、当地金针菇种植大户。他种植的“大为”牌金针菇被国家农业部认证为无公害蔬菜。他富了以后,便带领乡邻们种植金针菇,然后拉着架子车到市场上去卖,收入可观。渐渐地,跟着他种菇的农户越来越多,到了2002年,全村已有185户种植户,金针菇生产规模达到了1200万袋。 淮南附近的市场已经容纳不下这么多产品,当年秋后,头茬金针菇收割在望,菜贩子们便赶来砍价:8毛的,3毛的,最高每市斤不过1元,菜农们傻了。这时,张传锋说,咱这是无公害蔬菜,卖多少钱,该到市场上闯个价! 但谁去?找谁?咋卖?没闯过市场的农民又没了主意。张传锋拽上本村农民张锦忠、张庆学等人,装了一包金针菇匆匆赶到深圳。在深圳,他们跑了几家大的菜市场,没找到合适价位,最后来到最大的农贸市场———布吉市场。当市场经理见到鲜嫩嫩的金针菇和无公害检测报告后,当即定价每公斤11元,并与他们商定了长期供货意向。 金针菇卖出去了,张传锋的心也飞出去了。这之后的两个多月,只要有闲暇时间,他就带着本村的农民跑蚌埠、上省城,还先后到了上海、广州、杭州、南京、武汉、南昌等十几个城市考察,联系商家和经纪人,与他们建立业务关系。 张传锋把潘集区金针菇的名声传了出去,上海有两位商人慕名而来,在整个收菇季节收购他们鲜菇100多万公斤。 在张传锋的运作下,张岗村的村民们组建了一支自己的营销队伍,在产菇高峰期间,每天都有近百辆车把鲜菇直接送到各大城市农贸批发市场,并从合肥机场空运到南方城市去,扭转了过去依赖外地客商的被动局面。目前,潘集的金针菇在合肥、南京的市场占有率达到98%。 近日,记者到平圩镇张岗村采访时,正赶上金针菇收获,一辆辆汽车在村里装货。正在地里干活的张锦忠对记者说:“张传锋卖菜,把我们村‘卖活’了。全村金针菇都成了订单蔬菜。”目前,以张岗村种植食用菌专业村为基地,以平圩、高皇为主产区,潘集区食用菌种植面积已经发展到2000亩,专业种植户达到302户。种植户的家庭人均收入3200元,比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近一倍。[编后]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特别强调了加快农产品流通问题。“张传锋卖菜的故事”恰恰说明了搞好集贸市场和批发市场建设、发展农村经纪人代理产业,对于搞活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多么重要。一号文件指出,要“改造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经纪人代理、农产品拍卖、网上交易等方式,增强交易功能”,要“重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农产品流通和生产资料供应等方面的作用。鼓励邮政系统开展直接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连锁配送业务。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总之,一切有利于农产品流通的办法都可以试行,一切有助于农业强身健体的举措都应当鼓励。只有使农民手中的农产品能够方便地变成钱,不至于烂在地里、霉在仓里、卡在路上,农民兄弟的种田积极性才能高涨起来。本报通讯员李钧本报记者孙玉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