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的源泉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7日06:46 大众网-大众日报 |
作为美好理想,和谐社会必然是一个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充满创造精神和勃勃生机的社会。让社会充满活力,让创新精神成为时代强音,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目的,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这就要求我们把营造和谐氛围与激发社会创造力、培育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紧密结合在一起,以和谐推动创新和发展,在发展和创新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和谐。 以人为本,是使社会活力迸发的前提。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愿望、需求、智慧和劳动,是一切创造力的源泉,构成了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基本力量。在追求和谐与保持活力之间达到高度统一,就要把人这一最可宝贵的资源放在核心位置,使决策充分体现出为了人、依靠人的原则,多一些对人的思想、个性的理解和尊重,少一些限制和武断,多一些协商、民主,少一些管制、命令。这样才会使我们的社会变得多姿多彩,形成多样性与共性的统一,从而使每个人的个性、特长和愿望都得到尊重,创造潜能得到激发。 恰当的激励机制,是使社会活力涌流,尤其是经济社会发展获得强大动力的必要条件。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解放出这一因素,使其形成创业、创新和发展的强大合力,最重要的是以科学的手段和措施,充分调动起人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山东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激发起民间蕴藏的巨大创造力,在于不断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以完善的市场体系、合理的利益驱动机制,为人们创业、发展提供宽阔舞台,为人们收获创造成果提供畅通的途径。建立一个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充满创造精神的社会,必须继续推进改革,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为人们创造能力的发挥提供更多的机会,使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成果得到充分肯定。 一个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充满活力的社会,必然是一个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机会公平的社会。只有使人们确信,每个人都具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只要付出诚实的劳动,就可以改善生活状况,提升经济社会地位,大家才会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创造、创新中去。而如果付出同样的努力,却无法得到相应的收获,则会使人们的心理失衡,使创造热情受到抑制。 应该看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利于激发社会创造力的种种不公正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进城农民工在就业机会、社会保障和子女教育方面与城市居民的差别,一些地方的民营企业在银行信贷、市场准入方面还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而某些垄断性行业还享受着种种优于其他群体的特权。机会不均,不但影响着人们对社会公正的信心,影响着社会和谐,也影响着一个社会的活力。真正实现各得其所,人们才会各尽其能。我们必须通过体制创新,消除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种种门槛、壁垒,努力实现机会均等,让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劳动,改善生存状态,创造幸福生活,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这样的社会才会是一个富于进取精神的社会,一个创造力勃发的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