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苦难学校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7日08:52 南方日报

  读书生活/张弘专栏

  监狱是一所学校,在里面,它能教给你许多在外面学不到的东西。对于有过4年苦役的陀斯妥耶夫斯基来说,监狱生活不仅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更是一次“难得”的“体验生活”的机会。借此,他广泛接触狱友,细心观察,研究囚犯的生活,搜集材料,并记下了大量的民间俗语和谚语,全部记录在他的《西伯利亚笔记》里。后来,这些材料被运用在《死屋手记》以及其他的作品之中。

  《死屋手记》发表后,立即被看做是“对卑鄙龌龊的俄国现实生活的愤怒揭露”,并赢得了屠格涅夫、赫尔岑、托尔斯泰等人的高度赞扬。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体现在陀斯妥耶夫斯基身上的,不仅仅因为他写出了不朽的名著。还因为他,以及其他彼特拉舍夫斯基小组的成员虽经历了牢狱之苦,但他们对于尼古拉一世黑暗统治的邪恶和阴暗的罪恶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昏暗窒闷的死屋,仿佛惨无人道的地狱,然而,这里却又是一个最真实、“难得”的人性观测站,每个人的性格,心理、习性尽显无遗,不再有一丝矫饰和隐瞒。在某个时候,这里也会成为深刻的社会危机和矛盾的明显征兆:当这里全是些无罪者时,那么这个社会一定是不公正的,统治者在用暴力维持着国家机器的运转;当这里被关押的全都是为生活所迫而铤而走险的人们时,那么财富的分配一定已经严重失衡,部分人饱受剥削和压迫。

  对于人而言,整个世界不过是一座大监狱,人从一开始就是无处可逃的囚徒。在基督教教义中,文明乃是伴随着人类的罪恶而生的,人类的始祖因为偷吃了智慧树上的果子才被逐出伊甸园。从此之后,苦难犹如人类的影子一样永远伴随。生存的困境,人生的苦痛,世事的空洞和荒谬,紧紧跟随在人存在的每一个时间和空间,仿佛挥之不去的梦魇,而那些在暴政压迫下生活的人们,所经历的就更具有空前的严酷性,在生与死之间,他们的处境也更为艰难。

  尽管苦难或许可以让人们形成更深层次的认知,但它决不是应当感谢的礼物。在本质上,它仍然是一种深重的罪恶并留下恶劣而深远的影响。它给经历者带来的创伤或留下的痕迹,将永远无法消除。在1968年普利策大奖获得者威廉·斯泰龙的长篇小说《苏菲的选择》中,清晰地表达了这一点:当过去的经历过于惨痛、给人的心灵带来的伤痕过于巨大时,即使灾难已经过去,受害者依然无法重建新的生活———他的生存勇气已经彻底丧失,对人类、对社会、对生活、对明天的信心已荡然无存。人生匆匆,岁月易逝,有谁愿意去经历那种非人的折磨,消耗自己一去不回的青春?对于这一点,文革的受难者们一定有着更深的体会。让人感到遗憾的是,令人触目惊心的残酷事件数不胜数,张志新、遇罗克、林昭……而许多人已经开始遗忘。

  没有人愿意承认,中华民族是一个对于苦难没有记忆的群体。那么,产生这种现象就太令人费解。尽管或许有些不合时宜,但仍该有人如索尔仁尼琴一样棒喝一声:忘往事者失双目!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