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页里的天津 翁同龢诗:津沽蓄众水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7日09:32 今晚报 |
作为流域内多条河流入海的通道,海河得“九河下梢”的形容语。流经武清杨村的北运河,在津与子牙河相会,成为海河三岔河口之一岔。 清光绪二十年(1894)八月二十九日,翁同龢奉慈禧太后令,前往天津传旨,令李鸿章与俄国使臣续商中俄共保朝鲜。途中过杨村,写有《杨村道中》诗。这见于当年九月初五《翁同龢日记》。此诗写河:“一里得一曲,流沙浅复深。风帆对湾亚,岸柳过河阴。若使建瓴势,将毋高屋沉。津沽蓄众水,虑此一沉吟。”北运河河道多弯,泥淤水浅,不利行船。疏浚取直,使其如高屋倾水瓶那样,畅流而下,有利京津航运,不是很好吗?然而,事情并非如此简单。诗末两句:“津沽蓄众水,虑此一沉吟。”翁同龢自注:“有建议将潞河取直者,恐津郡水患益急。”潞河,指北运河上游。北运河通畅,汛期泻水会更猛,势必加重天津海河的汛情。 翁同龢是光绪帝师,时为清廷重臣。这则材料表明,在晚清时期,关于海河流域治理的众多课题,有这样两个:一是“潞河取直”,有人建议;一是“津郡水患”,朝野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