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输出大会何以“北热南冷”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7日10:11 燕赵晚报 |
本报记者邓书恒实习生张文秀 3月16日,在人流如织的农民工期待中,全市劳务输出大会如期召开。然而,与热闹的场面相比,最终与用人单位签订用工协议的人并不很多,此次劳务输出大会,共安排岗位13072个,实际签订用工协议的只有3000多人。甚至出现了“北热南冷”的局面。 据了解,此次前来招聘的用人单位遍及全国各地,有61家来自北京,也有来自广东、山东、深圳等地的用人单位。然而记者现场看到,虽然现场挤满了闻讯而来的农民工,但各招聘桌前却犹如“冰火两重天”:有的桌前挤满了人,有的却门庭冷落。 记者看到,一楼南方“招聘团”的展台前,看的人不少,但多数人一看是南方单位都摇摇头离开了。记者随机采访了广东新大地宾馆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据介绍,他们这次到河北招工数额较多,也抱着很高的希望,但结果令人失望。同样来招聘的北方“招聘团”桌前却是另一种情景,招聘台被里三层外三层的求职者包围着,招聘单位收获颇丰。 青岛此次只派出劳动部门代表,没有具体企业单位。这位代表告诉记者,他们事前不太清楚这次招聘会的形式,认为只是来提供一下信息,就没有让用工单位来,没想到招聘现场来了这么多人。他说,近年来青岛用工单位也面临着本地招工难问题,部分用工需求大的单位甚至不得不一年四季忙于招工。因此,今年青岛市劳动就业服务中心计划在全国范围内为企业招工,以“走出去”的方式解决“招工难”的问题。如果下次还举办这么大的招聘会,他们一定会带一个庞大的用人单位团队过来。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出现“北热南冷”现状有多层次原因。一农民工告诉记者,之所以不愿意到南方打工,主要是通过媒体了解到,南方用人单位名声不好,往往说一套,做一套,工人劳动强度也很大,不敢轻易去。一位姓刘的行唐籍农民告诉记者,他曾经在广州打过工,说起来一个月1000多元的工资不算少,可这钱在广州生活就不行了,租房子、吃饭、坐车,省吃少穿,一个月也只能落下200元左右。在北方城市打工,虽然每月挣个七八百元,但一个月下来,也能落下200元左右。如果能在北方“淘金”,又何必去南方呢?一位栾城籍农民也说,在北方用人单位打工,起码离家近,有什么事也好解决。在南方可就不一样了,人生地不熟,有了难事没人帮忙。家里有了什么事,回来一趟也不容易。能在北方找个工作,就不到南方去务工。 对此,市劳动部门负责人提醒说,目前南方的用工环境已得到很大改善,省会已有组织地往南方输送了多批劳务,效果不错。希望农民工开阔求职视野。 全国性的“招工难”,对省会的广大农民工来说,无疑是个很好的就业机会。市劳动部门也希望通过这种形式,将本地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输出就业。他们表示,今后还将举办这样的活动,并为输出劳务提供更多跟踪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