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制”:不能只是“看上去很美”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7日10:55 大洋网广州日报 |
应该说,“新四制”都是好制度,但如果缺乏操作性强的实施办法,加上人为因素影响,就可能只是“看上去很美”,慢慢地走上了形式主义歧途。 马国川 “新四制”即实名制、公示制、听证制、问责制,这是时下流行的四种新型行政管理制度。但是,如果只重形式不重实效,“新四制”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有逐渐蜕变为形式主义的“新标本”的危险倾向。 “实名制”刚开始是为了遏制干部腐败,后来扩大到很多方面,甚至用在招待费的报销、走账上。在这一制度开始实行时,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惯性,出现了对付实名制的种种办法,在很多时候实名制流于形式。记得刚推出储蓄实名制时,大家认为扼住了腐败的咽喉,结果呢?款子存在生活圈周围的银行少了,都存到外地去了,或者搞了投资。至于公务餐实名制,其实仍给饕餮之徒留下了太多灵活掌握和变通的运作空间。这一规定解决的只是吃喝者准予入席的“名义资格”,至于这些入席者够不够享受公款吃喝的待遇,全在“单位主管公务接待的负责人”掌握了。 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的“公示制”,是一种机制创新,对于政务公开、扩大民主、接受监督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被公示的对象来说,也增加了他们的压力感甚至危机感;对于群众来说,则为他们参与政务提供了通道。“公示制”实施以来,一些被公示对象未能过群众这一关,可见,“公示”的威力是不可小视的。但是,由于一些地方的干部考察工作走形式,有“老好人主义”思想,难以真正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或者只在小范围里公布,普通群众根本不知情,等到知道的时候,早就宣布公示期已满,“群众没有意见”而走马上任了。 曾几何时,社会上开始流行听证会制度,尤其是涉及到收费时,一些单位更热衷于举行听证会,如铁路部门的票价听证会,市政部门的取暖价格听证会等等。这些听证会共同的特点就是“逢听必涨”,听证会上从来不提降价的问题,只让人们讨论涨多涨少,结果听证会成为一些部门提高收费的合法外衣。为了保证听证会能够满足自己的要求,有关部门在召开听证会时,对参加听证会的人员都经过了精心挑选,受邀请的都是来发表支持意见的。 至于对领导干部实行问责制,是依法行政、民主行政和科学行政的一种手段,也发挥了一定作用,如在辽宁孙家湾矿难发生后,该省副省长就因此而被勒令停职。但是,现在的问责依然还是上级对下级问责,下级还是对上级负责,在很多地方实行起来是“换汤不换药”。能够保证“问责制”真正有效实施起来的配套制度并没有建立起来,例如,社会和民众怎么及时知道政府的权力运用情况呢?百姓怎么行使监督权呢?他们发现问题后用什么手段来问责追究呢?只有将问责权交给公众,才能杜绝问责作秀。问责制应该规范操作程序,让公众在问责中更多地行使参与权、知情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我们的许多改革,有良好的初衷、近乎完美的内容,但由于缺乏具体的实施环节和落实渠道,缺少严密的监督落实的机制,致使再好的初衷,热闹一阵可能变形走样,使效果大打折扣。应该说,“新四制”都是好制度,但如果缺乏操作性强的实施办法,加上人为因素影响,就可能只是“看上去很美”,慢慢地走上了形式主义歧途。要避免这种现象,就要走规范化的道路,对每项制度本身都要建立严密的实施细则,并要有严格、有效的监督。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切实提高我们的政治文明。(来源:广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