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众多老南京热议沈万三故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7日11:28 南京报业网

  实习生仲毅金陵晚报记者朱波【金陵晚报报道】一位南京摄影师用了5年时间,寻踪沈万三的后裔,确认沈氏后裔在贵州(详见本报昨日A9版)。报道在读者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昨日,记者不断接到热心读者的电话。一方面,读者表示了对扎西刘执著探索的钦佩,另一方面,不少对历史掌故颇有研究的读者想进一步和记者探讨“沈万三后裔在贵州”的可能性;还有不少老南京们干脆打开话匣子向记者讲起了“沈万三和南京”的故事。

  “沈元秀”其实是沈“首富”

  民间文艺家协会的高建中先生打进电话称,他十分赞同摄影师扎西刘的观点。此外,他对昨日报道中一些未能解释详尽的理由提出了新的依据。高建中告诉记者,仔细研究扎西刘的所有证据后发现,扎西刘对一句话没有解释透彻,即“沈氏老人自称始祖名为沈元秀”,扎西刘的解释是:这个名字比沈万三的别名“沈秀”只多一个字。高建中认为:这其实就是对沈万三的尊称。高先生解释,元明间的社会称呼,是由姓氏和排行组成的,分为哥、畸、郎、官、秀五等,秀为最上等,指大户门第和巨富,因此沈万三又常被尊称为“沈秀”,而“元”字,则表示第一、最高的意思。“元秀”换句话时髦说就是“首富”。这是一种尊称。实际上,沈万三真名沈富,“万三”也是当时世俗对富人的一种礼貌表示。这样,沈氏老人说的话,其实也是一个新的佐证。因为放眼明代全国,能有资格成为沈首富的,舍沈万三其谁?

  沈万三在南京的故事多

  高建中除了补充这点重要意见,还情不自禁地和记者侃起了“沈万三和南京”的故事。高建中曾在朝天宫淘到一本旧书:这本用白话写就的《沈万三》系1923年出版,其主编是大名鼎鼎的张恨水,而故事多收录些沈万三的生平轶事。如门东地区马道街附近的白酒坊,就曾是沈万三酿制私酒的地方。箍桶巷则因为传说沈万三家的箍桶匠手艺精湛无人能及,慕名前来学手艺的人特别多,渐渐聚集了许多手艺精湛的箍桶匠。又由于随着箍桶匠们所用的木材、木料几乎都由住在附近的木匠来加工,人们干脆就把旁边的巷子取名为——木匠营。“到马道街去看看,沈万三在那里的影响至今还在。”高建中说。

  沈万三故居只剩一个破败大厅

  在马道街7号的一个工厂内,记者找到了沈万三的故居。经过500多年,沈万三故居已经完全看不出当年的辉煌。就连惟一保留着的金丝楠木大厅,也呈现出一种衰败、破旧的场景。走进大厅,记者看到,原先完整的大厅被分割成了若干间。破旧的窗户只剩一个框子,原来雕琢精美的门也不见踪影。沈万三的住所就只剩下主体建筑的框架。如果不是从墙壁上看到挂有沈万三故居的标牌,很难让人想到这里就是当年沈万三居住过的地方。辉煌的历史似乎到这里就真的结束了?记者有些疑惑。

  门东,处处可闻沈万三

  在门东地区随便转一圈,就会发现沈万三几乎无处不在。除了马道街、木匠营、箍桶巷、白酒坊这些和沈万三息息相关的地名外,门东地区的老百姓个个似乎都能侃上一通沈万三的“遗迹”。在扫帚巷,一位大妈正拿着报纸和邻居讨论沈万三,她说,沈万三曾在扫帚巷居住过,朱元璋把他发配充军去了云南,钱也跟着飞去了,当地老百姓就用扫帚拍打,又飞回了很多的钱,遂称此巷为“扫帚巷”。门西大荷花巷的一位居民告诉了记者另一个故事:沈万三建好明城墙后感到可以高枕无忧,而沈万三的儿媳妇却不这么认为,她拿出私房钱敦促老公公建造了城墙的辅助设施——赛虹(公)桥……一天的探访下来,记者得出了一个结论:沈万三,其实还“活”在南京的街头巷尾。看来什么时期都一样,老百姓对于“首富”的一切,总是津津乐道。(编辑田木)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