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桑田百年坞(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7日11:39 东南快报 | ||
避风坞的历史可追溯到明代,至清乾隆初期才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渔港。1927年前后,当地政府在鹭江沿线建筑堤岸和码头时,又重修了这个避风坞,随之,沙坡尾渔港兴起。 到了21世纪,国家采取休渔、海洋捕捞零增长等环保国策,厦门老渔村渔民的生活逐渐由生产性向生活性过渡,角色的转变给渔民和水产业带来巨大的冲击。与全盛时期的老渔村相比,目前从事渔业的人员已从上万余人降至6000多人,下海渔民已不足千人,停泊在沙坡尾避风坞的渔船也仅剩40多只,如今的避风坞正随着时间风华淡去。 每当潮水一退,坞内就呈现出一片漆黑的淤泥,老城区的大量生活污水也直接排向坞内,海风一袭,股股恶臭散发在空气中,坞床也逐年增高,零星的渔船常年搁浅在坞内,任其发腐生锈。岸边那排密密匝匝已有半个多世纪破旧的小楼,与现代化城市大厦形成巨大反差,像是飘荡在渔港上空的不和谐音符。 年近7旬的黄朝乞是老渔村的一个老渔民,他从出生到至今一直和家人生活在渔船上,对这片渔港怀有极其深厚的情感,谈起避风坞的过去,黄老伯激动地说:现在和过去没法比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片海湾还是片片白沙,历有“玉沙坡”的美称,海水清澈得可以看见水中的鱼儿,渔民们经常在坞内游泳,捉虾捉螃蟹,渔港到处是熙熙攘攘的渔船和买鱼的市民、商人,停泊在坞内的各种渔船近5000只,渔港空前繁荣,可现在出海常常是空船而归。看着正慢慢退出历史舞台的百年避风坞,黄阿伯一脸伤感,静静地坐在船舱,抽着闷烟,眺望远方,仿佛同渔船上锈迹斑斑的铁锚和岸边历经沧桑的石桩一同追忆古港昔日的辉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