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游 徘徊在正前方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7日17:00 青年时讯 |
在“胡同游”被炒得火热的几年后的今天,我们重新审视,突然发现其面目已经有些模糊,越来越多的混乱开始充斥这个市场。是努力使其持续火热,还是任其逐渐萧条,成为我们头脑中越来越大、无法忽视的一个问号。于是我们不得不再次寻到“胡同游”最初的策划人徐勇先生,希望能在模糊中见到撕裂后的真实,也希望能够重温“胡同游”本来面目中的曾经温存,以此燃起新的希望。 他山之石前来攻玉 什刹海地区目前的旅游资源完全是靠十几年前民间的推动和开发,主要靠“胡同游”项目引发。刚开发的时候,在民间没人相信胡同能作为旅游景点,没人相信这个项目会有发展,更没人相信在胡同这么一个廉价文化资源上,会掘出什么金,甚至那时都还没有多少人意识到,胡同原来也还是一种历史文化资源。管理部门也认为这里面有很多问题,从政策上也有很多限制。 “因为我一直关注北京的胡同这种文化遗留,对这个十分感兴趣,在一边进行这种民间的民俗摄影、一边与国外友人不断交流的同时,我也越来越坚信,胡同作为一种廉价历史文化资源,既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又具备很好的现代旅游开发价值,所欠缺的只是一个有创意的策划方式、好的推行手段,一旦有个契机,它必定能一举推向国际旅游高端市场,将契机变为奇迹。”徐勇先生说。 基于这点,他百费周折,花费了两年多的时间才把这个项目开发出来,慢慢地越做越火。 在“胡同游”推行初期,老百姓不太接受这种方式,经再三做工作,并且做了几个试点后,才又跟胡同里的住户做了一种契约式的合作关系,这对胡同人家本身的经济带来了非常大的改善。 比如胡同里的老头儿老太太,在旺季一个月坐在家里就能有五六千元的收入。老百姓看到生活不但从此多出许多乐事,而且还有利可图,于是就慢慢儿接受了,现在已经变成抢着接待了。 这就像是孵蛋,有了一个好的资源,但是得时机一点一点成熟,耗费心力,终有一天突破所有阻力,小鸡出壳,从此一发不可收。这也是一个烧开水的过程,从零度开始烧,慢慢升温,直至沸腾。 而后来的一切都表明,“胡同游”这种游览方式不但深受老外喜爱,而且逐渐改变了很多北京的外事规定,改变了多年来北京对外交流的一种方式,多了这种民间的自由的对外交流方式,也改变了人的观念,同时对胡同的宣传和保护,也起到非常显著的作用。 “胡同游”在什刹海算是“开锅”了,可是开锅后,问题也就接踵而来。 最典型的例子,比如恭王府花园就曾向有关部门称,从1994年10月在北京胡同文化游览有限公司创办胡同游项目开始,恭王府花园即是该公司的合作接待单位,该公司采用三轮车接待外国游客的方式很有特点,三轮车外观及车工服饰也特色鲜明。1999年初以后恭王府又接待了“四方博通”公司的胡同游,他们采用的形式与北京胡同游览有限公司的一模一样,并且三轮车的装潢、色彩和车工服饰也非常相像,于是就很难简单地从外观形象上区别到底是哪家公司的“胡同游”。 再比如“胡同游”在进行后继开发过程中,有一个“好梦江南”水上游项目。初衷是和“胡同游”进行配套,想用一种江南的橹船,很有诗意地模仿唐宋年间西湖的感觉,把这种诗情画意移植到什刹海,由船工摇着橹,船头有小姐弹着琵琶或者拉着二胡,游客在舱内吃着小点、品着香茗。这本来是一个很优雅的事情,可是项目一推出,就遭到混淆。因为看到能赚钱,所以就不断地有各种比如鸭子、蛤蟆等形状的船只出现,这个水上市场也迅速遭到破坏。 像这种“他山之石”前来“攻玉”的例子很多,有的还引起官司诉讼。这种开发出一个项目,然后见到有利可图,就大家一哄而上的局面,对整个“胡同游”市场的影响很不好,甚至可以说是毁灭性的。 可这在欧美,哪怕是个很落后的国家,也很少出现这样的局面。“比如前一阵儿去了斐济,这个地方虽然在经济方面很落后,可他们的旅游设施都是非常完善非常严谨的,没有像中国这样市场混乱。像什刹海这样一个本来很高雅的地方,应该是北京一个很好的城市标签、城市名片,它是传统和现代结合得非常好的一个地方,但是现在慢慢经营得很没有品位。本来是很不容易开发出的一个市场,北京市旅游局也经常为我们作宣传,因为这已是一个经典的在北京看老百姓生活的旅游品牌,可是一再被别的不规范的产品破坏,这本身是一个‘胡同游’市场自我毁灭的过程。”徐勇先生说。 名人游胡同 名人游胡同 都是很保密的状态,由公安部门派人跟随,提前要对胡同摸底,十分谨慎。其实从保卫安全的角度讲,不愿意国际名人或者国家首脑级人物进行这种民间参观,因为保安工作实在是个问题,如果不层层严防,万一出了安全漏洞怎么办?可如果戒备森严,又会违了看重“胡同游”这种民间游览方式的初衷,真是两难。 比如当时克林顿女儿切尔西来参观,胡同里每家每户,只要是有门儿的,里面都站着便衣,藏在门后,保安措施做得相当严谨,老百姓一般都不知道。还有一次戈尔来,当时使馆反复通知说游览是以民间的身份,不要声张,就是为了简单随意地看一看。但此事不得不报,因为有规定。结果一级一级如临大敌,在来之前十几分钟,胡同就实行戒严,结果戈尔来的时候非常扫兴,开着车扬长而去。 但是这一两年来已经很少有这种高官、国家首脑级人物贸然来胡同参观,因为整个“胡同游”现在在国际上的产品信誉度已经整个降低。这就是因为“胡同游”市场本身已经混乱,这对什刹海、对国际旅游、对奖励旅游,都是一个致命的伤害。 老外游胡同 外国人到胡同人家里参观的方式有几种,一种是随便到家里看看,跟主人随便聊聊天儿,还有一种是喝茶,居住暂时没有,而且至今也没有在安全、卫生上出现过问题。在这种面对面的交流中间,就发生过大量的故事,例如老百姓从开始的不愿接待,到抢着接待,甚至交了朋友,通信、寄照片等等。 比如原来有个民办幼儿园(现在已经撤销),大概在五年以前接待过一批荷兰游客,荷兰游客参观完后特别感动,觉得小孩儿在这么简陋的条件下竟然还学唱歌啊什么的,后来就自发每人筹出100美元,大约一共筹了7000美元,买了10架钢琴,送给这个幼儿园。 还有一个胡同接待户,就是因为接待游客,后来跟被接待的游客做了朋友,并且把自己的孩子通过这个外国人送到新加坡去上学。 在车工里面也有很有意思的故事。那个时候“胡同游”的这些车工都是从山西那边过来的小伙子,年龄都在18到23岁之间,长着特别中国的脸孔,人都很朴实。就因为接待态度特别好,老外就特喜欢。一次有个日本游客,来旅游这么一次,就因为一个三轮车工接待服务做的特别好,就想把他认作女婿,还主动跟他提亲。后来这个车工觉得有点儿不可思议,就拒绝了。这样儿的故事挺多的。 外国人在这种与老百姓直接交流中,普遍发生浓厚兴趣。比如胡同里的人家在胡同住了多少年,原来是怎么结婚的,孩子都在哪儿上学,这些外国人都特别感兴趣,他们觉得这样的交流就是一种很深入的旅游了,跟走马观花地去参观一些历史遗迹已经不同,通过民间的这种交流,对中国会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 比如有一个游客游完了胡同讲,说他刚一到北京,印象特别坏,因为一下飞机就让一个出租车司机“宰”了一刀,但是后来在胡同里老百姓家吃了一顿饭出来,对中国人的印象完全改观。他就觉得中国老百姓怎么这么好,这么真实,这么淳朴,生活也不像他们原来想的那样差。虽然胡同条件简陋,但其实生活还是很好、很闲适也很有质量的。他们觉得中国人现在的心态都比较平和,对生活都抱有一种希望,根本不像一些外国媒体报道的那样儿,有很多反面的东西。 这些都对改善北京的对外宣传有很大帮助。因为以前北京在对外宣传上无论是旅游还是政治都比较生硬,外国人一是不会轻易相信,二是也不太感兴趣。而这种由民间而来的宣传是非常人性化的,给他们带来的印象也是新鲜、清晰而实在的,这在对外交流上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从故宫到景山挖条地道? “胡同游”的景点第一站是鼓楼,在鼓楼上看北京,二环路内外的新旧城市感觉很好。在这里讲北京的历史沿革、胡同的概念,看现在的城市状态,然后再到胡同里漫步游览,讲解胡同的历史与变迁、老百姓的生活方式,这是“胡同游”中的一个重点。其次是到恭王府,这是贵族人家的一个院落,让外国人看一看当时贵族的生活方式。这里虽然没有老百姓居住,但已是一个很火的景点。 看北京其实还有个点非常好,就是景山。傍晚时分,从景山上看下面的整个皇宫,一派皇城气派,感觉非常好。 其实在很多城市都有一个至高点来看这个城市,比如上海有东方明珠,但是在北京就没有听到宣传说有什么。其实北京有一个历史遗留的天然的至高点,就是景山。它是北京城市的中心、原点。过去的北京城的中心就是景山。而且景山的高度也刚合适,在它上面看皇城的北京以及平民的北京,还有看二环路内外新旧交替,在上面你会感觉到一种气势,会油然激动起来。 可是长期以来,景山在北京旅游当中,从来都没有被作为一个重点景点。就是国内游也不把它作为一个很好的景点来安排。来这儿的一般都是老百姓晨练啊、爬山啊什么的。而故宫的大量的游客也不往这儿走,这非常可惜。如果在故宫下面挖一条地道,可以挖得很宽,通过景山前街,然后从景山下面再挖一条地道上来,顺道走一遭是个非常简单的事情。比如法国旁边的摩纳哥,是个小国家,你参观这个国家,就有一条地道从下面一直上来,然后在山上可以鸟瞰海洋和周围景观。 这在现在来说,实施的技术手段已经不构成问题,也费不了太多钱。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把故宫大量的游客分散,可以从此把景山作为一个展示北京、登高远望的特别好的点,甚至包括以后奥运期间北京的整体宣传,也可以把它作为一个全面看北京的地方。 “我曾经跟北京旅游集团、媒体等都建议过,但目前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实施还是个民间构想。但是这是个很好的想法,虽然牵一发动全局,可是如果安排得当,对以后奥运期间展示北京新奥运、新北京的形象是非常好的。景山的高度非常好,二环路一边是高楼大厦,北边的旧北京,基本的轮廓、面貌也还存在,然后还有皇城。皇宫的感染力特别强,尤其是冬天,下着小雪,整个感觉更好。”徐勇先生无奈中仍旧怀着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