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夫妻 孝心创造奇迹(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3日12:16 贵州都市报 | ||
“重奖寻孝星”活动推出以来,我们接到许多推荐电话,“孝星”之多出乎意料,一个个平凡而真切的故事打动着我们,我们将一一记录下来,呈现给读者,让大家从每一个故事中感受爱与温暖……
母亲在一天,我就要尽心服侍她一天 杨要武今年36岁,下岗前曾是一家塑料厂的印染工,是一个技术骨干,后来厂子效益不好,他也就待岗在家,每个月靠领低保生活。 2003年11月17日,杨要武永远记得这一天。那天母亲余兰珍脑溢血第三次发作,眼睛一下变直,鼻孔流血,全身瘫软。当把母亲送到医院时,杨要武身上只剩6块钱。经过检查,医生说要手术,而手术只有两个结果,一是死在手术台上,另一个就是手术后成为植物人。杨要武什么也没说就把家里仅有的4000元存款拿来交到医院。手术后母亲成了靠四根管子支撑生命的“植物人”。 在医院里进行护理需要源源不断的费用,等到母亲病情稳定后,杨要武一咬牙将母亲接回家。他说:“只要尽心照顾,不相信老娘好不起来。” 然而要照顾一个没有知觉的植物人谈何容易。杨要武夜里和母亲睡在一起,每晚喂水两三次、还要换尿片;因为担心母亲被吸痰机伤了气管,杨要武成了母亲的吸痰机,每天要吸十多次;母亲有便秘的毛病,他就隔两三天用手帮母亲把大便掏出来;为了让昏睡中的母亲吃东西,家里专门买了打浆机,蔬菜、水果、肉食、米饭全都打成浆状,一小匙一小匙地喂,一顿饭要吃四五个小时;为了让母亲恢复吞咽功能,杨要武要把手伸进母亲嘴里去刺激喉部,这时没有意识的母亲会使劲地咬住他的手,杨要武笑着说:“老娘咬的时候是下得口的,我的手经常都被咬得青一块紫一块的。”…… 为了唤醒母亲的意识,杨要武想尽了办法,每天,他都要伏在母亲的床边,一声声地喊着“老娘,你醒来看看我嘛!”杨要武说,这样的低声呼唤可能不下几万遍吧!然后他就把从小到大的事情一遍遍地讲给母亲听,杨要武说,那真是搜肠刮肚地找母亲熟悉、喜欢的事来讲。他还四处购买一些母亲喜欢听的老磁带反复放给她听……杨要武说,我也没有别的办法,只有一个想法,母亲在一天,我就尽心服侍她一天。 奇迹出现了!2004年8月,母亲开始恢复意识。杨要武说,看到母亲有了意识的那一刻,自己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 婆婆就是我的妈 赵有先是毕节人。1996年和杨要武结婚。当时杨要武的母亲就是各种疾病缠身。赵有先说:“我的这个婆婆心特别好,不管什么人有困难她能帮都会帮的。而且对我也很好,不像有的婆婆总说儿媳妇这不好,那不好。我们在一起这么多年,从没有红过脸。” 赵有先在客车站帮私人打工,每天从早上九点过钟一直上到下午六点过钟,一周只能休息一天,每个月也就400元的工资,女儿不上课时,就把女儿带去上班,尽量减轻丈夫的负担。由于每天都在外面奔波,回到家里也很疲倦。但每到休息天,只要天气好,赵有先就要和丈夫推着婆婆出去到处逛逛,尽量陪婆婆说说话,按按摩。赵有先说,自己也没有多少时间能照顾到婆婆,所以就只能尽最大程度地理解支持丈夫。她说:“谁家都不想碰到这种事情。出了这种事情,只有一家人互相理解才行。再说,他的妈就是我的妈。尽心地照顾她是不讲任何条件的。” 平淡清贫见真情 在谈到妻子赵有先时,杨要武说,经过这么多年,现在才越来越觉得妻子的好,她理解人,体贴人,心又好。自己把心思都放在照顾母亲身上,没有多少时间陪妻子,有时候累了心烦发点小脾气,妻子都让着自己。想起来觉得对妻子很愧疚。 记者问:“你们结婚差不多十年了,你觉得你们之间的感情有什么改变吗?” 杨要武想了想说:“我觉得一点点都没有变。”在谈到对妻子的感情时,杨要武有些不好意思,他说“我是喜欢她的,现在也很喜欢的。”然后他停了一下,说:“一直都喜欢,今生今世。” 而采访赵有先时,她谈得最多的就是丈夫杨要武。她说,当初选择杨要武,就是知道他人好,对老的好,在毕节老家,杨要武对自己的父母孝顺也是出了名的。谈到自己和杨要武的生活,赵有先说:“我是一个平凡的人,这种平平淡淡的生活最适合我。不管别人怎么说,我就认准这个人了。” 杨要武、赵有先这对平凡清贫的夫妻,他们用孝心创造了奇迹,也在困境中检验了自己的爱情。 作者:赵车 王卉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都市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