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古劳:600年水乡风骨柔情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1日10:11 南方日报

  她先后孕育了咏春拳开山祖师梁赞、“影后”胡蝶、“凉茶大王”王泽邦……

  古劳:600年水乡风骨柔情

  本报记者 有禄 雨鑫 通讯员 舜立

  人们对风景的向往,可以到魂牵梦萦的地步,笔者也不例外。其实早就听说五邑古劳镇是原始水乡,很美,雅韵胜似苏杭,风情犹如西子……

  古劳水乡又称围墩水乡,据史载,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围墩”是根据地理特点命名的,意即堤围下的一个个“墩”,即屋宇集中点,少则一两户,多则十几户。而每个“墩”都有特别的名字,如南安社、水楼墩、太和里等。

  古劳水乡地处西江岸边,明洪武二十七年,古劳人冯八秀奉旨兴建古劳围,从此,古劳便从滩涂泽国逐渐变成美丽的岭南水乡。如今的水乡,鱼塘土地穿插,河网道路纵横,村落、流水、石桥、古榕散落其中,小舟穿行石桥榕树间,“小桥、流水、人家”的迷人景致随处可见。

  数百年流传的特色人文景观,古朴、清新的水乡风貌,曾令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被贬南下途中下船驻足,写下“留连不能去”的诗句;近代,古劳围墩水乡因侨胞在海内外广泛传诵,更有“东方威尼斯”之誉。

  印象

  绿意盎然 风情万种

  走进水乡,桑蔗遍植、河网纵横,绿意弥漫在田埂上、草丛间。一条条玉带般的小河将一池池翡翠样的鱼塘紧紧串连,那水,绿得让人忍不住要惊呼起来。

  水乡的美,不会让人觉得疏远,只要愿意,坐一叶扁舟,就可以随意掬起墨绿的水,轻撩起盎然的水草,感受南国水乡款款风情。据闻,如在7月至10月间,还可以偶遇远方迁徙而来的白鹭,那大自然的精灵,年年这个时候都会降临水乡的阡陌田野,在湿地快意地嬉戏觅食,安然栖息。

  在水乡,桥自然是不可或缺的景致。石板桥在水乡人口中俗称为“石路”,大多已过百年,但在十几年前仍然是水乡人主要的交通道路。这些石板桥一般由每段长约1.5米,宽约0.5米,厚约0.1米的花岗岩石组成,而桥墩一般是青砖砌成。石板桥之多,皆与水乡地理有关。水乡泥土细滑,不易渗水,加之水乡地少塘多,一般泥路容易塌方,而用砖石砌成的石板桥坚固耐用,所以形成了遍布水乡的石板桥和石板小路。

  水乡人介绍说,每座桥都有自己个性的名字,如“点天灯”、“丁财两旺”、“水龙”、“聚宝盆”。这些石板桥可是水乡桥中之宝,它们的造型宛如江南女子,小巧玲珑又古朴典雅,几乎每座桥都有一段有趣的典故。

  “点天灯”,可谓水乡最负盛名的石板桥,它的典故最神奇。“点天灯”位于新和村和洛社村交界的一口鱼塘中间,相传古时曾有一位作恶乡间的凶贼被百姓捉拿,乡人认为其恶贯满盈,必须用酷刑才能消解心头之恨,于是采用“点天灯”,即绑起贼人,在其双肩各剜一个洞,洞内装满香油,放一根灯芯在内点燃,然后让其在两个村落间行走,令其受尽折磨。后来乡人在两村之间架起石板桥,为警示后人就将其称为“点天灯”。

  如果说桥是水乡必然的风景,那榕树可谓是水乡独有的了。乡里老人说,榕树是长命树,人们都叫它“不死树”,水乡古榕大多都在百岁以上,根深叶茂,绿叶婆娑,有的孤芳自赏,有的知己相聚。绿阴下则是人们茶余饭后消闲娱乐、乘凉避暑的好去处。站在屋顶远眺,榕树就好似一个个小绿洲,绘就一幅乡情浓郁、景色独特的岭南水乡风情画。

  古劳是宁静的,透着一种质朴,一种文雅。不过要真正领略水乡万种风情,恐怕还得亲身去走走。

  人物

  冯八秀

  冯八秀,土生土长的古劳人,修建古劳围立下难以磨灭的功勋。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冯观兴(字八秀)赴京呈告,获得朝庭批准,工部派刘永旋(新会人)主持古劳围兴建。次年筑成古劳大水围。洪武二十九年,筑成小水围(又称坡山铁围)。大、小围联成古劳围,自石岩头延伸至沙坪河口左岸。在此前后,修筑大郡、长乐、前江、独江、古劳围内围等10多条堤围,用以收束境内白水坑等13条坑的溪水。后有百姓自发建庙纪念他。

  梁赞

  梁赞,古劳东便村人,自幼习武,佛山咏春拳派系的开山祖师。现其流派已发展到港澳和东南亚、英、法、美、加、澳等地。梁赞晚年回到家乡古劳,开创古劳咏春拳。梁赞故居位于古劳东便村,建于清光绪年,占地105平方米,砖石结构,工艺有木雕、灰雕、彩绘等,整座建筑完好。

  胡蝶

  胡蝶,古劳坡山人,1931年主演中国最早有声影片《歌女红牡丹》,1933年被观众选为中国第一位“影后”,一生演出影片百余部。其祖居现位于坡山水寨村。

  王泽邦

  2002年,王老吉后人带着香港及广东两家媒体、香港王老吉专门店和广州某药业公司一行10多人专程来到古劳镇,寻找王老吉凉茶创始人、“凉茶大王”王泽邦的足迹。根据王老吉后人提供的线索,在当地人协助下,终于在上升村一队顺利找到了王老吉祖屋。

  传说

  乔星碎镜

  为何古劳多水塘?相传,天上有一仙女,名乔星,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她得到玉皇痛爱,玉皇送她一块玉镜,供她梳妆打扮。有一天,她不小心将玉镜打翻,恰好一阵风吹过,使玉镜掉落人间,跌成无数碎片,散落在古劳围墩,玉镜碎片撞击地面竟形成一口口水塘。乔星仙女见此急得伤心流泪,流下的眼泪便将这些水塘灌满了。

  她无意中向人间一瞥,发现围墩水面竟比镜面还要清晰,乔星即时破涕为笑。她开心地观望着自己在水面上的倒影,婀娜动人,倒影还不止一个呢,每个水塘都有她美丽的倩影!从此以后,她便每天都对着围墩水面照照自己,每天都要将自己俏丽的身影留在水面上。有一天她发现有个英俊青年在围墩的池塘边划船,她一见钟情,马上降临围墩,与那青年同过美满生活。所以,围墩因有仙气,至今仍光彩动人。

  醉夫斗龙

  说起古劳水乡人对斗龙的酷爱还有个传说。从前,古劳水乡有个孕妇,五月初二清早到江边洗衣服,突然看见本坊的龙船自己抬头挺身,吓得急奔回家,觉得是不祥之兆,劝说丈夫不要去斗龙。丈夫不从,她便拿酒把丈夫灌醉,反锁在房中,自己便摇船打鱼。

  中午龙舟鼓响,丈夫闻鼓突然惊醒,但欲出无门,知是妻子所为,便拿捕鱼的大虾笱放在床上,盖上被单,然后跳上阁楼,扒开瓦面跃出,直奔江边,刚好赶上龙船出江。妇人回家,从门缝偷看,以为丈夫在床上,便喜滋滋地看“斗龙”去了。妇人到了江边,忽见本坊龙船从水面飞起,她惊叫一声,龙船倏地直插江底,全船72人,除鼓手外,无一生还。回家路上,妇人自言自语:“今日真好彩(幸运),我夫无出海。”到家揭被一看,不禁放声大哭:“谁料虾笱在床夫在海!”

  据说沉龙之后,夜间常听江边有龙舟锣响,扒手呼喝,却不闻鼓声。不久,幸存的鼓手自己也投江,于是每夜又有了鼓声。去掉故事的神话色彩,看那醉汉,闻鼓即醒,揭瓦跳墙,不计死生;妇人爱夫,未忘斗龙;鼓手生还,竟殉于江,便可知水乡人对斗龙酷爱到什么程度了。

  建筑

  结构独特 别具一格

  有着600年历史的古劳水乡,至今保留着一些古宅旧居,颇具浓烈的南方建筑艺术风味。古朴的祠堂和南国水乡特色民居就是其中的代表。

  水乡以上升村的祠堂最有特色,其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李氏大宗祠。李氏宗祠建于清末,1928年重建,以轴线对称布局,两进厅堂,即门厅和正殿,之间隔一天井,两边走廊相通,两侧各有一间厢房,均有木阁楼,两边青云巷分别刻有“登龙”、“旋马”几字,正门石雕栩栩如生。祠堂建筑面积930平方米,硬山顶,青砖墙,抬梁式木结构,石柱基础,檐柱为石,内柱为木,以石雕、砖雕、灰雕、木雕为装饰。

  除了祠堂之外,富有南国水乡特色的民居更是结构独特,别具一格。据了解,水乡主要是由水楼、水寨(水面上用杉木、树皮搭建),演变为“牛仔石”、水泥立柱。现新星洛社二队、新社一队等地仍保留较有观赏价值的旧式水棚屋。而红砖屋,则在双桥三姓堂附近有三座空置侨房,样式完全一样,手工精良,屋内设计独特,第一层天花是杉木结构,上铺方砖,有一定观赏价值。水乡“龙船屋”、“锅耳屋”也很有特色。龙船屋脊用铁线做架构,外批荡石灰砂,外形像只龙船,此设计据说是旧时有钱人家才有的。锅耳屋两边则设计成锅耳状,据说此设计表明屋主知书识礼,并且较为富有。

  风情

  龙舟盛行 尚武成风

  如果说翠玉般的水是古劳的生命,那么龙舟就可说是水乡的精魂。在古劳,几百年来百姓都把龙舟当作吉祥之物,他们深信每年只要舞了龙头,扒了龙舟,洗了龙舟水,就会风调雨顺,福寿绵长。因此,“三夹腾龙”也就成了几百年来独特的人文景观。有史书记载,古劳斗龙舟至少有300年以上历史,典故丰富,有着许多令人津津乐道的传说趣事。

  每年四月初八过后,锣声一响,各村男丁云集“龙舟埠”,把沉睡一年的龙船从泥中捞起,选派上年纪且富有经验的人抹油、扎龙根。此后“龙舟热”逐日加温,扒丁集中练桡,村前村后,商铺茶楼、榕阴埠头,一本本“龙船经”讲得头头是道。“初一起,初二忌,初三、初四扒出屎,初五、初六扛过基,初七、初八入泥底”,这首民谣便是水乡斗龙舟的生动写照。

  水乡的龙舟制作精巧,均以数丈长的原枝坤甸木作龙骨,取其木质坚韧不易渗水,耐浸耐碰,但坤甸木忌北风和日晒,平时龙船埋藏于河底淤泥中,用时才起出,它比一般的龙舟要长,有的长达45米,可坐扒手80多名,短的也有21米,可坐40多名扒手。据闻,古劳现有龙舟近20艘。

  每年端午节前,即农历五月初三、初四,古劳水乡的龙舟便集中在三夹河附近竞渡。期间,三夹河两岸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清代乾隆年间,黄宝坑人吴槐丙云:“地名三夹,乡人竞渡之所也。每逢端阳前二日,士女骈填,香风鬓影,飘拂于船板之间,沿河观者不下万人,询太平盛世也。”

  水乡不仅盛行龙舟,而且民间尚武风气浓厚。关于古劳的武林逸事也多,《古湛四勇惩恶丐》、《大牛仕力大分牛》、《梁妹智平械斗》等故事广为流传。

  据闻,水乡尚武,和乡人梁赞开创闻名四海的咏春拳有莫大关系。咏春拳祖师爷梁赞祖籍古劳,年幼随父到佛山经营药材,因机缘巧合习得咏春拳法,并使其扬名,被冠为“咏春拳王”。梁赞晚年回到家乡古劳暂居,期间收弟子几名,其中一位徒弟王华三,由于身子单薄,无法正面攻击身强力壮的对手,在多次比武中均被打败。梁赞爱徒心切,便深入研究,创出一套以偏身攻击对手的咏春拳,并传授给王华三。古劳一脉的偏身派咏春拳也由此而来,水乡民间尚武风气由此更为风行。

  过去,古劳咏春拳属于较“神秘”的拳种,从不轻易教人示人,通常只局限在父子叔侄或少数亲朋之间切磋交流。近年来,随着咏春拳在63个国家和地区风云四起,鹤山古劳咏春拳也被打造成响亮“名片”展现在世人面前,借此发展旅游业。现在越来越多的咏春拳高手都知道鹤山不仅有他们的祖师爷梁赞,更有古劳正宗独门偏身咏春拳,世界各地众多咏春拳弟子越来越频繁地回古劳寻根问祖。

  本版照片均为资料照片

  图:

  “三夹腾龙”成了古劳几百年来独特的人文景观。

  石桥、鱼塘、土地穿插,河网纵横,“小桥、流水、人家”的迷人景致在古劳随处可见。

  用花岗岩石砌成的石板桥。

  每年7月—10月,不少白鹭从远方迁徙到古劳。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