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老太彭玉(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30日04:10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 ||||
随着《空镜子》、《东北一家人》、《浪漫的事》等电视剧的播出,观众们都认识了在剧中扮演老太太的彭玉。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彭玉出生在哈尔滨一个铁路工人家庭。在师范学校读书时彭玉是班上的文艺委员,经常自编自导自演。父亲非常反对彭玉演戏。有一次父亲在下班回家路上,碰巧看到彭玉在公园里演戏,她回家后,父亲二话没说就踹了她一脚。但彭玉不死心。师范毕业后,她先当了一年教师,业余文工团让她在话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扮演红军的妹妹,虽然只有一场戏,17岁的彭玉特别认真,演得特别真实,终于被调到专业文工团。但是她仍然不敢告诉爸爸实情,而是说帮剧团抄剧本。直到彭玉拍了电影《千万不要忘记》,以29岁的年龄演活了老太太,上了报纸,进京演出,又受到周总理接见,彭玉的爸爸才感觉到:“我姑娘挺荣耀!” 从一卷糖开始40年的爱情 彭玉的第一任丈夫是她在哈尔滨话剧院的同事,1995年不幸因病去世。他们结婚的时候,彭玉才19岁。那时候谈恋爱唯一的场所就是电影院。男友一扒拉彭玉的手,给她一卷糖,要她三天以后答复他。彭玉就想这卷糖到底要不要,要就得答复人家,不要也不好意思坐那儿看电影。后来彭玉当然还是同意了,两人有了两个女儿。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起,丈夫因为脑溢血在病床上躺了8年。那正是话剧欣欣向荣的时候,彭玉在舞台上正火,但是她立刻提前退休回家伺候丈夫,无论什么样的角色和报酬都回绝了。她经常开导丈夫,给他唱歌,或者假装练身体给他跳舞,彭玉甚至给老伴穿的衣服比他有病之前还好。“我觉得爱情你不要总讲回报,要无代价地付出,不求结果。我这个人很传统。”她说。 64岁当“北漂”丈夫 去世后,彭玉坚强地调整心态。大女儿觉得母亲一个人在家太孤独,希望她到北京重操旧业,继续演戏;彭玉也觉得自己喜欢这一行,好像自己还有潜力。64岁时,彭玉到了北京。第一次是上北京郊区去演一个只有两个字台词的角色,彭玉觉得有点掉价,副导演说:“你掉什么价?你有什么价?”彭玉说:“我一想也是,我过去演戏走红那都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事儿了。”不斤斤计较、心宽的彭玉,真的把自己当作新人,把这两个字台词的角色当作机遇,将微不足道的小角色演得给人留下了印象。后来这位副导演又推荐她出演《月圆今宵》等戏。一颗特别积极的、特别向上进取的心,使年过花甲的彭玉走到了事业的巅峰。 收获又一份爱情 父亲去世5年后,对母亲的理解让小女儿开始偷偷地在选,在看。后来,正巧姑夫去哈尔滨开会,他是大学校长,又是国内有名的脑外科专家,女儿觉得姑姑去世后他也该有个伴,直接就跟姑父说了,又回头去和母亲说。老人们频繁地浪漫约会了,就在哈尔滨的俄罗斯西餐厅。现在两位老人在一起已经6年了,从没红过脸。通达明智的彭玉说:“之前我有精神准备,不要想两个人在一起我得到点什么东西,得到感情、得到爱就可以了。”现在,如果你问彭玉什么是浪漫,她就会回答你:“儿媳妇捧着鲜花到车站去接我,到家之后,老伴在屋里静静地等待着我,我们两个人在海滩上手拉着手,我管这个叫‘牵手’,浪漫不浪漫?” (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栏目组供稿)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06月30日 第七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