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是谁在误读陈云的“小学学历”?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4日22:20 人民网

  人们对陈云同志的“小学学历”感兴趣,媒体也多有评说。大多认为,这个活生生的例子证明了“学历”与“水平、能力”没有必然的联系。但网友杨宏先生却提出,“不要误读了陈云同志的小学学历”。认为,“那些只有小学文化就能为社会做出卓越贡献的人只是个案。”“因此,我们不能因为这些个案就否认了接受更高级学历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此,笔者不敢苟同。

  首先,我们有必要抠抠字眼,什么是高等教育?什么是高等学历教育?高等学历教育,不必多说,就是正规院校、正式文凭。而广义上的高等教育,指的是高等专业知识教育。例如,时下有许多培训班、进修班、研讨班,均不算学历教育,但这种意义上的教育,似乎不能不算高等教育。再进一步说,即使什么“班”都没上,通过自学和在实践中摸索,从而掌握了“高等专业知识”,这算不算是一种“‘自我’教育”呢?

  因此,高等教育的概念,是不管通过什么途径和渠道,也不管是通过社会教育还是自我教育,只要是学习了高等专业知识,掌握了高等专业技术,都可以看作是“高等专业人才”。从这个角度来说,“学历教育”,只是培养人才的一种途径,但决不是唯一途径。而杨宏网友强调的却正是“高级学历教育”,所以,笔者不敢苟同。

  应该说,我国高等学校教育的普及率还很低,至今总体也只有百分之十几,有着太多有潜质的青少年因为非能力原因或偶然因素被拒之于高校门外。按说,正是基于这种状况,我们的体制才更应该灵活一些,不拘一格选拔、任用通过各种途径成才的人才。然而,我们不幸地看到,我们现在不仅是重学历,而且是唯学历,唯文凭!

  大概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现在很少见到倪志福、郝建秀、张秉贵、孟泰、王进喜、王崇伦们了。很难得的例外是许振超,在这样一个没有高等学历却创造了行业奇迹的人面前,难道,我们真能不屑地说,“无他,唯手熟耳”?

  我们再往下说。杨宏网友说,“有些知识特别是自然科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并不是个人通过自学就能够融会贯通的,这些方面的知识如果没有老师的教授是寸步难行的。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不可否认,自然科学的成就是呈阶梯状发展的,只有在学习、了解了前辈的成就后才能更好地发展,但这是不是说,有“老师”就一定会有“学历”?搞自然科学就必须要“学历教育”呢?牛顿、爱因斯坦是因为“学历教育”才取得那些辉煌成就的吗?恐怕,杨宏网友真正想说的是“系统的院校教育”,而不是什么“学历教育”吧?

  而笔者真正想说的是,系统的院校教育固然很重要,但它不是整个社会选拔、任用人才的唯一途径。而且,到了高等教育这个层面后,教育的意义已经不仅仅是知识量的填充和储备了,它更应该注重研究的方向、学习的方法、工作(学习)的态度、解决问题的技巧等方面的培养,甚至还包括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方面的传授。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那么,既然高等教育的内涵如此丰富,那本“学历证书”又能涵盖多少?证明多少?所以,当全社会都近乎痴迷地唯学历、唯文凭时,陈云同志的“小学学历”不被有良知的人们“欢呼”才是怪事。

  陈云同志并没有以小学学历为荣,但他也没有以小学学历为羞,他说自己“永远都是小学生”,这话即不是炫耀,也不含自卑,而是谦逊:永远学习的态度和理念。我们也没说小学学历可以适应“世界潮流”,但我们却反对将本应鲜活的教育搞到很僵化、把多姿多彩的人弄成很机械、把原本只是育人手段之一的学历教育无限拔高,仿佛“学历”成了灵丹妙药,而活生生的人却无关紧要。

  无论什么学历,都只是最初考量一个人水平、能力的参考条件,但不应该成为决定因素。尤其是对具有长期实践工作经验,并经过实践证明有水平和能力的人。

  甚至我们可以说,即使没有了“学历”这个东西,教育还是存在的,人才也是会有的!——死抱学历、因循守旧、抱残守缺不是教育的理念,更不是先进的理念。

  真的是时候再重温一次陈云同志的话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