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郭有品:中国邮政的“祖师爷”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7日03:27 东南早报

  他创办的天一信局比正式的邮政机构还早

  早报记者卢古质实习记者丰晓飞文/图

  核心提示

  一座古色古香的中西合璧式建筑“隐藏”在漳州龙海角美镇流传村的小巷深处,这就是曾经享誉中外的天一信局旧址。天一信局的创办时间比我国正式设立邮政机构还要早,其创办者晚清著名“水客”郭有品则被一些学者称为中国邮政的“祖师爷”。

  角美有个“水客”郭有品

  晚清期间浪迹海外的侨胞都具有赡家的传统。他们等熟人或同乡回国时,把银信托其捎带回乡,每寄一次信款,往往要耽搁很长时间,碰不上可靠的人,就无法投寄。于是,陆续出现替侨胞捎带银信的人,这就是“水客”。

  如今的龙海市角美镇流传村,就是晚清著名“水客”郭有品的家乡、清末民初曾享誉中外的侨批信局———天一信局总部所在地。到了流传村,在郭有品曾孙郭国松先生的带领下,沿着并不宽敞的村中道路,拐了几条小巷后,就见到了一座气势恢弘、工艺精湛的清代建筑。这就是天一信局的旧址。

  郭国松说,天一信局旧址的“苑南楼”始建于1911年,后经购地扩建,于1921年又建成北楼和“陶园”(花园)。以北楼作为天一信局的办公业务经营大楼。天一信局总建筑面积4495平方米,整座大楼别具“南洋”风格,是典型的中西合璧式建筑,结构优雅大方、雕梁画栋、古色古香。

  “北楼”向西并列是三进式大厝,两旁紧挨双边雨屋、屋后紧连“宛南楼”,“北楼”与“宛南楼”之间有钢筋混凝土天桥连接。原来的“陶园”占地3000多平方米,建有亭台、楼榭、假山、猴洞、鱼池、花圃,石砌小道曲径通幽、群花争艳、草木显秀。

  28岁创办漳州首家侨批信局

  岁月沧桑、时代变迁,天一信局遗址历经百年,虽貌非昔比,但作为见证历史的时代产物,它的历史价值是不可低估的。事实上,这座古色古香中西合璧式建筑如今在村中还是显得那么的“高傲”,百年前的“气势”更是显而易见。

  流传村有三个叫“郭国松”的人,如果说要找的是“北楼”的郭国松,那就只有一个,即郭有品的曾孙。一座建筑成了区别三个郭国松的标志,足可见这座建筑的影响。

  确切地说,有生命有影响的是人,而不是建筑,而与这座建筑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就是晚清著名“水客”郭有品。

  郭有品出生于1853年,共有兄弟4人,他排行第四。郭有品童年时就聪颖好学,深受私塾老师的器重,“郭有品在私塾里多学多识”。

  1869年,年仅17岁的郭有品在开店铺的大哥的资助下,随“客头”漂洋过海前往吕宋(今菲律宾马尼拉)经商。郭国松说,由于郭有品忠厚老实、尊老敬贤而且乐于助人,深得同乡侨民的信赖。

  1874年,郭有品受一些富庶侨商委托,开始充当“客头”,专门替吕宋侨商及其雇用的华工携带银信回国。郭有品在几年的“客头”生涯中领悟到经营“侨批”收入的丰厚,便于1880年在家乡龙溪县(现龙海市)流传村创办了漳州首家侨批信局———天一批郊,主要经营吕宋与闽南之间的华侨银信汇寄业务。

  遇台风变卖家产赔偿损失

  为什么取名“天一”,这里有几种观点。一种观点是“天一信局”取名“天一”,是取《易经》“天以一生水”寓“天赐财源茂盛之意”。也有人认为是天一信局号称“天下第一”,但这一观点不少人难以接受,认为“天下第一”的称谓是不符合郭有品“平素办事通达能干,而且待人接物谦恭有礼”的性格的。

  在郭有品后人看来,“天一”取自汉儒董仲舒的《春秋繁露·深察名号》中的天人之际合而为一,寓意“天人合一、天下一家”,既寄托了祈求天道与人道、自然和人合而为一,助事业成功顺利的志向,也表达了缩短海外侨民与家乡亲人万里之隔的心愿。

  按照郭国松的说法是,郭有品极重信誉,刚创办天一批郊时,每批银信均由郭有品本人亲自收取押运。在一次押运侨汇途中,遇到台风船只不幸沉没。幸运的是,郭有品在那次灾难中获救。回家后,郭有品毅然变卖田产以及家中的其他东西,凭着衣袋中仅存的名单款项一一赔偿。从此,天一信局的声誉不胫而走,获得了更多侨胞的信赖。

  比正式邮政机构至少早五年

  1892年,厦门海关建立,郭有品在厦门港仔口街设立分号,又考虑到晋江华侨众多,为方便侨眷取银寄信,郭有品也在晋江安海石埕街设立分号。不久,又购置两艘小汽船,开通厦门至流传、厦门至安海两条邮路。

  1896年,大清邮政局正式对外营业,规定民间侨批局登记注册,郭有品于是将天一批郊正式注册为郭有品天一信局,总局设在流传,除了厦门和安海两个分局外,还在如今的菲律宾、香港以及越南设立了分局。

  天一信局的创办时间,有两种不同的说法,包括郭有品的后人在内的一些人认为是从1880年郭有品创办天一批郊时算起,另一种观点是,天一信局的创办时间应该从郭有品在厦门以及晋江安海设立分号即1892年算起,“在此之前,郭有品仅为华侨和家乡亲友传递银信和物品”。

  不管郭有品创办天一信局的时候是1880年还是1892年,可以肯定的是,天一信局的创办时间早于我国1896年正式设立邮政机构,也就是说天一信局的创办至少早于我国正式设立邮政机构5年甚至是17年,于是,一些学者就将郭有品称为我国邮政的“祖师爷”。

  热心公益兴学济贫

  郭有品事业成功后,不忘家乡父老,热心公益,于1898年兴办义塾,聘请塾师任教,村里学童免费入学,塾师的食宿、薪金由天一信局提供。

  郭有品还在流传村创办“唤醒堂”,为贫苦乡人施药施棺、周济族亲,每逢月十五请塾师在唤醒堂传孔孟之道,讲忠孝故事等,教育后人克己复礼,忠孝勤俭,并同族人共订村规,严禁族人吸鸦片、赌博,清除村内娼馆,对一些不务正业且屡教不改者,资助船费遣往南洋谋生,深得乡人称赞。

  然而,由于长期过度操劳,正当人生壮年、事业巅峰的郭有品却不幸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三月,在厦门染上鼠疫不治而亡,时年仅49岁。

  郭有品病逝后,其长子郭行钟在堂兄的辅助下接管了天一信局,他继承父志,精心经营,将天一信局改为郭有品天一汇兑信笺局,分设信汇部和批馆。短短几年,天一信局业务锐增,盈利甚丰,分局逐年增设。天一信局逐渐成为闽南众多侨批局中的佼佼者。

  年侨汇总额有数百万大银,鼎盛期高达千万元大银,1920年达到最高峰4400万元,将近闽南地区侨汇的2/3。天一信局的办公楼址也几经迁建,终于建成现存规模的天一信局大楼。分局逐年增设,至1921年分局达到33家,雇用职员556人,其中国内163人,国外393人。

  据史料记载,1898年至1901年,进入厦门的外国轮船1086只,帆船181只,厦门海关共收邮件1018570件,汇票93442美元,近一半的邮件均是寄往天一信局而投递的。

  郭有品病逝后,其子郭行钟秉承父愿,仍致力于村民教育事业,捐献水田作为尚书田,改义塾兴办“私立流传高、初两等小学”,扩聘教师,兴建教室及教员宿舍。天一信局除免费为教师供膳外,对已婚生育的女教师还雇保姆替其看管孩子,一时成为佳话。

  流传小学首届学生毕业考试时,龙溪县令曹本章亲临监考,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备受嘉奖。1921年天一信局又拆旧办公楼扩建教室,成立龙溪县七区第一私立流传女子国民学校。即使在天一信局宣布停业后,仍为流传小学提供每年2400元银圆作为办学经费,直到解放后公立流传小学建立才停止。

  历史上企业成功后热心社会公益事业者不胜枚举,但是像天一信局在宣布停业后继续兴资办学的就甚少见。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