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我爱今日牛田洋——写在抗击“七·二八”海啸36周年之际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31日13:53 大华网-汕头特区晚报

  在汕头市内港,榕江西侧,那里曾是一片海滩,潮涨时淹没,潮退时干出,面积足有万亩,这就是牛田洋。上世纪60年代初期,人民解放军响应毛泽东主席的号召,开进了牛田洋围垦造田。四十余年来,这片热土历经世事沧桑,既创造过当年围垦当年种植,亩产粮食1190斤的奇迹;也有过强台风来袭,553名年轻战士学生护堤捐躯的悲壮事件;更有着退田还渔,两万多亩池塘虾欢蟹肥的当代传奇。如今的牛田洋,有绿树葱葱的十里景观长堤,有“落霞与白鹭齐飞”的湿地自然保护区景色,也具备了打造水乡式的休闲旅游基地的得天独厚优

势。本月28日是“七·二八”海啸袭击汕头36周年纪念日,记者一行来到了牛田洋,其时天色苍茫,有无尽海水拍堤而来,似乎诉说着牛田洋那无穷尽的故事……

  人定胜天违背规律教训惨重

  巍峨的“七·二八”烈士纪念碑高高矗立在烈日映照的山岗,仿佛有点孤单,记者到来的时间,空无人迹。碑阶摆有花圈花束,鲜花尚未枯萎,是烈士的父母、战友,兄弟姐妹,还是恋人来祭吊?不得而知。长眠在这里的年轻烈士,如果今天健在人间,也该是60多岁的老人了……

  1962年,解放军某部战士们来到牛田洋,围出7.8平方公里良田。一般刚围起来的海田要三至五年才能种植,但部队靠人拉犁耙的方法开垦了围内的土地,创造出海田当年围成当年种植的奇迹。1965年时,粮食已达亩产1190斤这样的高产量。随后两千多名北京等地的大学生也来到牛田洋,与部队指战员一起开展农业生产,如我国现任外交部长李肇星就是其中一个。1969年7月28日,牛田洋人还沉浸于荒滩变陆地、咸地种庄稼的喜悦之中,一场汕头历史罕见的12级以上强台风挟天文大潮的海啸狂袭而来,在这场灾难中,牛田洋也成了受灾的重中之重,为堵住海堤62处决口,官兵与学生手拉手组成人堤,高喊着“人在堤在”、“人定胜天”的口号与台风进行较量。但由于风大浪高,大堤决口无法堵住,当海水冲进牛田洋,553名官兵与学生护堤捐躯。

  当年的幸存大学生之一,原汕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黄赞发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时刚调防的部队对潮汕潮汐、风暴的自然灾害处置经验不足。他对当日风摧屋倾、瓦片纷飞、积水齐腰的景象记忆犹新,幸好凭借对周边地形的熟悉,他才能带着另外几名学生从现场侥幸撤退。而记者近日在采访其他当事人或亲属时,也听闻了种种惊心动魄的故事。其中,有一位“牛友”当年在被冲入海里时,幸运地攀住了一张在水中漂泊着的木床,并找到一瓶能驱寒保暖的米酒,这才保住了性命。后来他们在风雨中漂流到了揭阳,逃出生天。

  553条年轻生命就这样逝去了,他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一切行动听指挥”的精神至今为人所颂扬,但这个悲壮事件也给后人留下了不能过于强调“人定胜天”、必须尊重自然规律的深刻教训。

  在历史的经验教训面前,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当前树立落实,积极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顺应自然退田还渔青蟹扬名

  广州军区部队1962年开进汕头西部这片滩涂围海造田。荒滩变田园,咸地种庄稼,部队官兵创造了“当年围垦当年种植”的奇迹。到1994年,牛田洋基地共生产原粮4.5亿斤,在国家经济困难时期作出了贡献。1994年后,由于海水倒灌,咸田种稻效益不佳,牛田洋陆续退耕改造成水塘,附近的大场、天港、莲塘等村居民看好这片土地,与部队采取联营承包形式,开展水产养殖。牛田洋目前的水产养殖基本属于生态综合混养,即多品种合理搭配养殖。现在主要是青蟹、对虾及贝类、综合鱼类。牛田洋位于榕江、韩江出海口,江海交界处是最适宜青蟹繁育生长的地方。牛田洋青蟹因其体大、膏红而闻名。在这里,青蟹春、夏、秋季均繁育生长,但繁育季节主要集中在晚春及初秋,且成蟹能自然越冬,这比长江流域青蟹有明显优势。

  去年9月23日,由金平区人民政府、市海洋与渔业局和汕头广东农业科技园管委会联合举办的2004汕头金秋牛田洋青蟹节拉开了帷幕,吸引了国内外嘉宾前来品尝肥美的牛田洋青蟹。昔日的数万亩稻田如今已全部变成连片水产养殖池塘,青蟹养殖面积已达3.8万亩,是目前中国最大的青蟹产地之一,年产青蟹达2000多吨,产值1亿多元人民币,青蟹产品加工量300多吨,与青蟹有关的商品达10多类,出口创汇约300多万美元,产品销往国内各大城市以及欧美、东南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尊重客观自然规律退田还渔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让汕头人最终尝到了真正的甜头。

  崛起十里长堤可防潮可观景

  经过一年多的施工,一条能抗御50年一遇海潮标准的牛田洋新海堤,也已初步展现在世人面前。昨天下午,当我们走上牛田洋大堤,映入眼帘的已经是一幅悠静安宁的画面。大堤外白浪滚滚,大堤内却是绿草如茵,护脚平台上每隔数米就有一棵小叶松,不远处是绿水淼淼的养殖池,一位农民正在池里捕捞蟹苗。一位施工工人告诉我们说,用不了几个月,工程就可完全竣工,你们将会看到,这条大堤不仅可以抵御洪水,还是汕头又一个新的旅游观光景点。

  随着实施人水和谐发展的治水新思路的确立,水利工程建设逐步向综合治理、综合建设方向发展,建设生态工程和环境效益工程不断得到实施。去年2月20日开始全线动工的牛田洋海堤达标加固工程按照这个思路,专门投入资金在大堤内种植小叶松,在闸口处兴建观景两用的飞檐式有民族特色的建筑,市民驾车可来到大堤观鸟看海,使这条大堤建成以后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据了解,该项工程概算投资1.53亿元,总长度14.26公里,计划用一年半的时间完成。经过市水利局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较好地推进了工程建设的正常开展,目前已完成工程建设任务的八成多,大堤7座水闸中的1号闸、2+1号闸、3号闸、4号闸、6号闸、6+2号闸水下工程部分已完成通过验收,并破堰通水,投入使用,6+3号闸的水下工程部分也正在加紧施工,力争尽快完成。

  保护湿地爱护候鸟已成共识

  牛田洋是一处不可多得的海岸湿地,自然资源丰富,水生物众多的广阔湿地给鸟类提供了栖息、觅食和繁衍的场所。其中大白鹭、海鸥和水鸭等水鸟类占了较大比例,牛田洋一带成了“鸟类天堂”。牛田洋湿地具有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的功能,堪称“汕头之肾”。此处鱼类丰富,便于鸟类觅食,附近又有桑浦、石等山麓可供鸟类筑巢安家,是我市继南澳岛之后又一岛类聚居地。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白鹭、燕鸥在此飞翔觅食。因此,这里常常出现“落霞与白鹭齐飞,海水共长天一色”的自然美景。

  有关专家最新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汕头市湿地境内已有一百多种鸟类,比几年前的已知鸟类七十多种猛增了三十多种;其中部分属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剩下的品种则均属“三有”鸟类,即受国家保护的属于有益、有重要经济、有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如普通鸬鹚、牛背鹭和夜鹭等。

  专家分析,汕头海岸湿地已成为中国三大候鸟迁徙路径之一。每年来来往往的候鸟数以万计,鸟类资源已是汕头海岸湿地资源最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广东省九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设立汕头牛田洋国家级鸟类自然保护区的议案》经大会审议,被转作建议送交有关部门办理。省林业局委托鸟类及湿地生态专家实地考察后认为,很有必要建立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申报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和国际重要鸟区名录。我市已设立了包括牛田洋在内的汕头市湿地自然保护区,对牛田洋的湿地资源进行了调查摸底,并遍植海桑秋茄,引来了更多候鸟。

  爱护自然生态,就是爱护我们自己的生存环境。如今,保护湿地爱护候鸟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了市民的共识。牛田洋成为了生态旅游、市民观鸟好去处。在这里,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本报记者苏硕元、陈江报道

  相关资料

  据《汕头大事记》载:1969年7月28日上午10时半,第三号强台风在汕头沿海登陆。汕头、澄海、潮阳、南澳等县,平均风力在12级以上。这次台风正值大潮期,风、潮、雨交加,汕头市区海潮急剧上涨,全市受浸,水深2.3米,郊区及各县地势较低的地方水深4米左右。据统计,汕头全区死亡894人;受浸水稻42万亩,其他作物45万亩;崩塌民房141025间,仓库、工厂3502间;崩决堤围316540米。

  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梁国昭研究员认为,“七·二八”是一次在特大台风和天文大潮影响下发生的巨大风暴海啸,波高达10多米,是国内至今发生过的伤亡最大的风暴海啸。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