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李肇星:外交部是全国人民的外交部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5日01:37 人民网

  歌声悠扬、鼓点激荡……一百余名充满好奇眼神的参观者们正围在一队手拉手跳起非洲劲舞的各色人种周围,注视着一位笑容绽放的男子带领众人翩翩起舞、并不时伸手邀请旁人加入舞列。如果不是亲临其境,你很难相信此景发生的场地竟是位于中国外交部中枢地带的橄榄厅,率众起舞的那位男子则是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

  这一幕的时间,定格在8月14日这个周日的下午。在这天下午,外交部举办了今年第二

次、也是有史以来第八次的“公众开放日”活动。外交部部长李肇星、部长助理沈国放、吕国增等部领导和来自非洲八国的驻华大使汇聚一堂,与556名报名者中选出的百余位幸运的公众代表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来自福建师范大学法学专业大三的学生林圣松便是这批幸运者中的一名。林圣松在网络上看到外交部的报名通知之后,当即毫不犹豫地提交了报名申请,尽管一开始并未奢望太多,他还是很快就收到了外交部的确认。得知这一消息,林圣松兴奋不已,当即用暑期打工刚刚领到的几百块钱工资,买到了开往北京的列车,楞是坐了36个小时的硬座之后于当天一早抵达北京。尽管第二天一早又要乘车赶回福州,林圣松觉得“专程为了此行而来,也值!”

  和林圣松抱有同样想法的,还有来自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20多个行业、代表广泛的参与者。他们很多人不远千里赶到北京,就是希望透过公众开放日这个窗口,一睹中国外交官的杰出风貌,一睹中国外交部的“神秘面貌”。

  用林圣松自己的话来说,他来到这里的“一个很大想法就是来见李部长一面,因为我一直很崇拜他。”而李肇星部长则从更高的角度回答了与公众见面的想法:“外交部是全国人民的外交部。我诚挚地欢迎大家走近外交部!”

  活泼幽默的开场白

  当参加此次公众开放日的公众们带着好奇的眼神迈进外交部的大门之后,首先见到的是他们电视画面上耳熟能详的外交部新闻发布厅。然而与电视画面上截然不同的是,迎接他们的既不是不苟言笑的新闻发言人,也不是需要寻思半天的外交语言。在发布厅悠扬的音乐和轻松的旋律中,公众们看到的是外交部提前做好的flash动画。只见“欢迎来到外交部”这几个缤纷靓丽的大字在屏幕上活泼地飞舞,庄严的外交部新闻发布台一时成为众人争相合影的背景。公众们见到的外交部发言人形象也和平时大有不同。外交部新闻司司长、新闻发言人孔泉走近发布厅后,用轻松诙谐的语气为活动做了开场白:“诸位在北京的半桑拿天中来到这里,我们非常荣幸。尽管我们已经先调低了空调的温度,但是大家的热情又使得发布厅的温度高了起来。”言罢,孔泉将目光转向屏幕,只见动画画面上新闻发言人的卡通形象在屏幕上飞舞,六位大使的形象则憨态可鞠,引来六国驻华大使在座上一阵开怀的大笑。

  在孔泉风趣幽默的主持下,新闻发布厅一时成为轻松愉悦的笑声的海洋。公众们开始毫无拘束地向新闻发言人和各国大使踊跃提问;识别非洲国旗、公众与非洲大使对话等活动也使得本次活动从一开始便紧密切合“走近非洲”的活动主题。

  首次插入主题活动:走近非洲

  本次公众开放日的主题是“走近非洲”,非洲的主题自始至终贯穿在本次活动的各个环节。孔泉在活动一开始便向公众们介绍:“最为重要的是,我们今天第一次在公众开放日中插入了以一个地区为主题的活动”,这对于促进中非友好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

  据外交部新闻司宋荣华参赞向人民网记者介绍,本次公众开放日之所以首选“走近非洲”作为主题,是为了让更多的公众了解对非工作,让中非友好得到广大公众的参与、了解和支持。宋参赞表示,自从1956年中埃建交以来,中非关系已经历经50年的发展历程,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合作形势很好,但是仍然面临如何在新形势下强化加深中非合作的新课题。为了配合即将在北京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高官会议,外交部决定将“走近非洲”作为本次公众开放日的主题,而且今后还要结合外交工作的需要,继续研究其他形式的主题活动。

  非洲问题专家、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导师陆庭恩教授认为,在公众开放日活动中贯穿“走近非洲”主题很好,完全适应了当前中非关系发展的需要,是非常及时、非常正确的措施。随着当前中非的发展,中非之间的相互支持和相互帮助越来越多,越来越紧密,中非关系的发展关键还是要使中非两国的老百姓多一些交流和交往,多一些民意的基础,使得更多的人能够了解非洲,关心非洲,帮助非洲。有关当前时机的选择,陆教授也认为很对,能够使广大公众了解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对非政策;凸显中国与非洲加强联合的作用。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外交部在对公众讲解我国对非政策时没有采用艰深晦涩的词汇,而是尽量用平易朴素的感情来感染在座的公众。外交部非洲司司长许镜湖在她的开场白中动情地说:“由于做了多年的‘老非洲’,许多非洲朋友经常开玩笑说我是非洲人。希望大家今天能够走近非洲,了解非洲,也能像我们一样热爱上非洲。”

  许镜湖司长接着说:“一提起非洲,老年人总会想起《友谊颂》当中的‘拉菲克’;中年人总会想起电影《走出非洲》中乞力马扎罗山英俊挺拔的身影;年轻人和孩子们则会想起《狮子王》中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非洲还是一个遥远神奇的大陆”。她的介绍中始终洋溢着对非洲深厚的感情:“非洲的舞蹈热情奔放;非洲的音乐悠扬感人。”中非关系历经世事沧桑、风云变幻,但是友好关系始终如一,相互信任不断加深。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中国和非洲拥有众多共同利益,却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

  许司长提到的很多关于非洲的事实,更是令在座的公众们耳目一新:1389年明朝绘制的《大明混一图》要比欧洲人自称的“发现非洲”早了100多年;1989年之后中国外长每年首次正式出访均选择非洲,历经17年坚持不变;还有“外交官”的职业表面上非常风光,但对于非洲司同志遭遇的困难而言,“外交官”并不是一种光环,而是一种责任和使命。这一切出自外交部对非工作主管官员之口的切身体验,令在座的公众们感同身受,切切实实有了“走近非洲”的感觉。

  来自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的公众代表徐钢就是一个毫不逊色的“非洲迷”。从初中时期开始,徐钢就能够将非洲各国的首都、独立日期、语言和国旗倒背如流。后来通过集邮这个“研究非洲国家的百科全书”,徐钢又迷上了非洲的旖旎风光,同时还逐年集聚了中国驻刚果(金)等非洲国家大使的许多枚亲笔签名封。在本次“走近非洲”活动中,徐钢当着大家的面接受了孔泉司长的“现场考试”,成功地认出了喀麦隆等国的国旗。在事后接受记者采访时,徐钢兴奋地表示,这次活动对于增进对于非洲的了解非常有帮助,用“走近”一词的确非常恰当。

  林圣松也认为,本次活动很好地弥补了他在非洲知识方面的欠缺,使他更多地了解了外交部和我国的对非政策。他表示,正因为了解得很少,走近非洲,了解非洲才显得更有意义。在“走近非洲专题图片展”现场展出的埃塞俄比亚羊皮画、马达加斯加草编长颈鹿等外交官珍藏更是令大家有机会“近距离接触”非洲。

  劲舞中的高潮

  整场活动的高潮,是在坦桑尼亚辛巴舞团的劲舞中来到的。头蓄各色发型、腰披紫黄草裙、身着部落服饰、背染CHINA字样的舞团成员们在高亢激扬的歌声中进入橄榄厅,为公众们奉上了精彩的击鼓曲目和欢歌劲舞。非洲歌舞热情奔放,节奏明快,将整个活动推向了最高潮。而在节目的最后,李肇星部长也高兴地拉起几位非洲驻华大使的手,加入到劲舞的舞团成员们中间,和参与的公众们一起手拉手在现场伴着劲烈的旋律和鼓点欢快地起舞。一位在外交部工作多年的外交官对记者悄悄说道:“很久没有听到橄榄厅这么热闹了。说实话,这还是我第一次亲身经历呢。”

  就是在这样热烈而亲切的氛围中,本次公众开放日奏响了闭幕曲。很多人在主持人宣布了本次活动结束之后还久久不愿离去,他们在为这里的气氛留恋徜徉。在离开外交部大楼之前,很多公众代表还在大楼面前依依不舍地合影留念。残留在他们耳边的除了火爆的非洲歌舞,还有李肇星外长在致辞中的最后一句话:“让我们与各国人民加强团结与合作,让我们一起来建设和发展这个国家!”

  “外交本来就是为人民服务”

  本次公众开放日活动显然是成功的。宋荣华参赞对此评价说:“这决不是一次简单的参观,也不是一次作秀”。宋参赞感慨地说,普通公众对于外交工作往往不够了解,存在着不切实际的期望,而期望与现实一旦有差距,就容易转化为极端观点。为了主动争取公众更多地了解外交、理解外交、支持外交,外交部新闻司专门成立了公众外交处,不仅已经开展多次公众外交实践,而且还计划在未来的工作中变“请进来”为“走出去”,在海内外开展更多的公众外交工作。

  外交部新闻司公众外交处副处长卫真告诉人民网记者,公众外交处成立的初衷,便在于向海内外公众介绍中国的外交政策,以赢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用软性的外交手段来树立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其主要职能包括:1、负责外交部和驻外使领馆的公众外交活动;2、外交部和驻外的网站的建设;3、调研公众对外交和重大国际事件的反映,并且提出相应建议。

  在公众外交处成立之初,外交部邀请了一些知名专家学者就如何开展公众外交、公众外交面临的形势等内容展开了研讨,并适当借鉴了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到目前为止,该处开展的规模较大的公众开放日活动已经有7次,本次是8次,也是今年4月15日机制化之后的第一次。将来,公众外交处将进一步和国际问题专家和媒体进一步加强联系和互动,将有关的研究成果应用采纳,宣传介绍给百姓。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教授李渤博士认为,本次外交部公众开放日的成功经验表明,外交部与公众沟通的机制正在日益趋于成熟、活跃。在当代世界,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相互依存达到空前高度。各国民众对国际事务的关注,参与国际经济、文化交流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民众的意向,公众舆论对一国对外政策的决策与执行的影响日益增大。外交逐渐从幕后走到前台,外交不再只限于政府与政府之间的交流,还要重视、回应民众的意见。为适应此趋势,宣传、推进本国的对外战略和政策,实现本国对外目标,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通过各种公共传播渠道,媒介加强与国内外民众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而且公众外交在当今世界进入信息化时代后愈显突出、重要。随着我国与世界的联系和互动越来越多,外交事业更加丰富多彩,逐渐富裕起来的国民也更加关注外交事务。外交部适时举办了公众开放日等积极、公开的做法对改变公众对外交部及外交实践原本具有的某种神秘心理,引导公众了解、理解和认同我们国家对外政策,让公众清楚我国的对外政策是符合我国人民、我们民族、我们国家的最高利益的,以及对一些世界事务作出客观、公正的判断,扩大外交影响,起到了非常有益的作用,有时起到了外交官所起不到的作用。同时还向外界充分展示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开放与进步、以人为本原则的充分尊重。

  卫真感慨的说,“外交部近年来在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外交部现在几乎所有人都有了公众外交的意识,在工作中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意识也在深入人心。”“外交本来就是人民的外交,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外交为民本来就是公众外交的宗旨。”正如孔泉司长在本次活动中讲话指出的那样,“外交工作说到底是一种服务性的工作,就是要为中国人民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公众永远是我们力量和智慧的源泉,永远是我们最坚定的支持者!”

  作者:人民网记者刘超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